在今年的高考(微博)招生过程中,复旦大学怀疑被挖墙脚,并与上海交大陷入口水战,引发了社会对高校争夺生源的高度关注。为争取到优质生源,各高校使出各种方法。拿到名次寻找考生,群发信息联络,与家长沟通……甚至会有“挖墙脚”出现。在有些地方,学校乃至地方政府也参与其中。招生数日,相当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以“预录取”圈定高分生,竞争中甚至“挖墙脚”;专家称让高校和学生自主选择是改革关键
在今年的高考招生过程中,复旦大学(微博)怀疑被挖墙脚,并与上海交大陷入口水战,引发了社会对高校争夺生源的高度关注。
为争取到优质生源,各高校使出各种方法。拿到名次寻找考生,群发信息联络,与家长沟通……甚至会有“挖墙脚”出现。在有些地方,学校乃至地方政府也参与其中。招生数日,相当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唯分数论”和社会人才观、教育观的问题,在生源争夺战中又一次被提出。教育专家指出,争夺生源的背后,折射的是高招制度急需改革的现状。
“夷陵中学的小常(化名)‘反水’了!”
7月1日早晨,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老师冯玮一起床就听到了这一消息。
“谁策反的?”冯玮一下子跳了起来。
“北大或清华,暂时还不确定。”前来通报消息的老师一脸凝重:“下一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换人!”冯玮立刻打开电脑开始查考生资料,他“甚至没有时间生气”。
在冯玮看来,高考生源争夺中的斗智斗勇不输于谍战大片,招生人员既要重视说服考生,又要提防别的高校“挖墙脚”。
在这场激烈的争夺中,各招生方为取得竞争优势,无不使出各种招数,以至于有种种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出现。
在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这种对考生资源的争夺,根源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格局。要化解高考焦虑和生源争夺,必须推动高考改革。
前往“战场”
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7人兵分四路。根据历年统计,高分考生大多分布在这四条线上
6月20日前后,在最后一次公开课的课堂上,复旦大学历史系老师冯玮告诉学生:“我要去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要为复旦大学招来出色的新人。”
6月24日,冯玮一行7名老师到了武汉。这一天是湖北省公布高考分数的前一天。
自从2007年复旦大学招生办将在湖北的招生工作委派给历史系后,冯玮已经连续4年参与招生工作了。他是招生组的“核心人物”。
在冯玮参与招生工作前,复旦大学在湖北的招生情况并不十分理想。2007年,复旦在湖北招生理科最低分606分,而清华是658分。
在冯玮和同事的努力下,复旦在湖北的招生分数线一路走高,2010年是658分,今年预计672分。
冯玮也因此总结了一系列的招生“小窍门”。
6月24日,冯玮不顾舟车劳顿,在武汉住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拟出第二天要发给意向考生的短信。
短信内容是:“祝贺你取得优异成绩,拥有国内高校最丰富的课程设置,最多的国际交流机会,最好的就业前景的江南第一学府复旦大学,希望得到你的关注,希望你给力!”
随后,考生章玄(化名)收到了短信。高考总分750分,他的成绩是676分。
6月25日分数出来后,各高校都会拿到全省考生的分数、名次和联系方式等。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选择了理科第80名至300名,文科第20名至100名的考生,发送这条短信。
这一选择包含着招生老师们多年的经验:名次最靠前的考生一般会直接选择清华、北大,做工作也没用。因此需要重点做工作的,是分数和北大、清华有“交集”的考生,即在北大清华是“尾部”,而在复旦是“头部”的考生。
考生章玄正处于这个位置。
为了第一时间争取到考生注意,短信以“飞信”方式发出。有意向的考生会不断和招生组联系。冯玮和同事们会将考生信息及意向整理,以便随后沟通。
翌日,武汉的媒体会组织著名高校参加“高招咨询”,接听考生或家长咨询电话,并刊出包括各校预估分数线、招生政策变化等信息的报道。
第三天,复旦大学湖北招生7人组分为“四方面军”:两人镇守武汉,两人赴黄冈、黄石一线;两人赴荆门、襄阳(原名襄樊)一线,冯玮独自赴宜昌、荆州一线。
根据历年的统计,湖北省的高分考生大多数都分布在这四条线上。
与复旦大学招生组同步奔赴湖北各地的,有北大、清华等其他数十家知名高校的招生老师。北大、清华历来重视在湖北的招生,参与招生的人数有二三十人。
言语交锋
在介绍自己学校优势时,有些招生老师会有意无意不点名提到其他学校的劣势
事实上,在分数公布的当天,在武汉举行的招生咨询会上,各高校就进行了第一次交锋。
参加过咨询会的考生章玄发现,各个高校在宣传时,主要介绍的不是学校的优势和专业,而是将重点放在对考生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制度上。
“这些并不是我选择高校的主要因素。班主任有一句话我很赞同:专业第一,学校第二,地域第三,对以后的道路来说,进入了一个理想的专业才是最重要的。”章玄说。
到了地级市的招生咨询会,言语交锋明显激烈起来。
在介绍自己学校的优势时,有些招生老师会有意无意不点名提到其他学校的劣势。在会后和家长交流时,这种批评会十分尖锐。
关于复旦,冯玮听到最多的批评是“复旦衰落了”以及“复旦是文科学校”。
冯玮不得不和家长一遍遍解释:复旦是一所文理医都非常强的综合类院校,近几年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好。今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复旦和北大分居一二位。
冯玮非常反感“违背事实的贬损行为”,不过他也会指出其他高校的劣势,但会以更为委婉的方法。
在向家长大力宣传复旦学生的就业优势后,冯玮会提醒家长们,各高校对自己闭口不谈的恰恰是学校的弱项。
家长们在暗示之下,很快就会发现某几所院校几乎不提学生的就业情况。冯玮无需明说,家长们就已经在心里投了票。
短兵相接
第一时间见到考生异常重要。招生老师冯玮认为,“人们都容易先入为主”
咨询会并非冯玮最看重的。复旦在湖北省总共招不到40人,因此一个市的招生人数不过四五人,所以冯玮把重点放在和有意向的考生及家长直接沟通和约见。
此时的交锋,进入了实质阶段。
第一时间见到考生异常重要。冯玮认为“人们都容易先入为主”。
清华和北大曾在湖北争夺一名状元,北大的老师赶到了学校,而清华的老师则赶往学生家找了学生,这名学生后来报考了清华,这件事给冯玮很深的印象。
咨询会后,冯玮会第一时间将有意向的高分考生和家长约到宾馆交流。接下来就是“拉锯战”式的反复沟通。
考生章玄说,在他得知高考分数后,每天至少会接到4至6个来自招生老师的电话,“铺天盖地,每天只忙着接电话了。”
除了复旦,其中不乏人大、浙大、中科大等其他名校,每一所学校都答应保证他百分之百能够被录取,并首选最好的专业。
家长们也会从其他高校处获得信息,常犹豫不决,冯玮说他和同事确定一个考生,最少也要打8个电话。
在高校、考生双方都满意后,冯玮会拿出“预录取协议书”让考生签。当考生将名字签下时,“他的半只脚已经迈入了复旦”。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