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鼓励自由发挥

2012年03月28日14:53  中国教育报    

  命题鼓励自由发挥

  考核的方式不是扣分,淘汰掉某位学生,而是不断加分,挑选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

  不管是最开始的10个站点还是2010年调整后的6个站点,综合评价考核真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

  现在回忆起来,黄金柱已经记不起当年综合评价考核时的具体试题是什么了,“记得在‘个性特长’这一站,当时老师问我有什么特长,我回答自己文章写得还不错,老师追问有没有获过奖,我回答没有”。黄金柱认为高中阶段的作文竞赛存在一个写作模式,而文章作为一种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载体被限定在一个固定模式里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他很抗拒参加作文竞赛,当然也就没有获过奖。“我这样解释的时候心里也很忐忑,但老师一直在微笑。”最后他在当年参加考核的832人中名列第二。他认为自己能够得到老师的好评是胜在有条理、懂礼貌、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

  从一开始就参加了方案设计的化工学院副院长、科学思维组副组长李洁告诉记者,学校每年的录取线远超“本一”,综合评价录取初衷在于打破唯分数至上,选拔拔尖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设计这些考题就成了关键所在。专家组反复讨论的一致意见是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放松自己,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类似“为什么‘假山’美,而‘假货’不美?”、“电风扇为什么是三片叶,而不能是偶数?”、“见到胡锦涛总书记你会怎么办?”、“刘翔110米跨栏,有什么物理现象,什么因素将影响刘翔的发挥?”这些试题都让参加考核的学生大开眼界。面对这些试题,有些学生侃侃而谈,也有学生瞠目结舌。

  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泽民是人文素养组的组长,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学校的这种模式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他分析说,“在高考[微博]分数面前,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隐性的因素。综合评价考核就是要把分数从显性转为隐性,把隐性的素质从分数后面挖掘出来,完成高考分数、综合素质这两者之间显性和隐性的角色转换。所以,专家设计的问题必须具备可挖掘性,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老师追问挖掘每个考生独特的闪光点。”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学校在专家组成、命题等方面非常慎重,先是组织强大的专家库,从全校上万名教师中选聘300多人担任专家,每个专家不仅要命题,参与命题的研讨,还必须对所命的题目进行评估遴选。经过遴选后的题目才能进入试题库。试题库每年都会更新,适时补充适合新形势要求的题目,淘汰考生反映不太好或过时的题目。

  采访中就有专家告诉记者,有这样一道题被淘汰掉了——“你爸和你妈闹离婚,你应当怎么办?”老师觉得这道题的初衷是想考查学生对待家庭感情、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曾遇到一个学生拿到这道题目就情绪激动,难以控制,原来这个学生正面临这个问题。”所以后来考虑到存在部分这样的考生家庭,这种题目虽然能考查学生,但是对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伤害,同时题目触动学生的情绪也不利于学生自我展示,于是这道题就被替换掉了。

  “命题与其说是‘考学生’,还不如说是‘考老师’。”李洁告诉记者,每个专家为了设计一道合适的题目都要绞尽脑汁。专家组成员、文学院副院长白寅也认为专家老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了解新情况。“考学生‘最喜欢读谁的小说’,如果学生回答一个网络小说家,比如好几年前我不是很熟悉的慕容雪村,那我不了解的话怎么判断?”所以专家不仅仅要考虑到怎么出题,出的题目要考什么,怎样让学生通过回答展现自己的素质,而且专家自身还得通过不断学习,具备判断的能力。

  “我们的题目并不是很多面试考试中传说的‘脑筋急转弯’,我们的题目很普通。”“考核的方式不是扣分,淘汰掉某位学生,而是不断加分,挑选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付刚华说,专家在考核的过程中,并不是盯着这个学生是不是哪个点没答出来,是不是结结巴巴口齿不清。相反,专家是和考生不断交流互动,微笑着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答题。2007级的谭超认为这种考核方式“可能并不看重我们是否能答对这道题的知识点,他们注重的是我们的临场应变、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将所学知识内化的综合素养”。方闻千则感慨:“最开始很不适应,很紧张,在第一站时才说两句我就没话说了,后来考官提醒我可以举例子,我觉得没这个考官的提醒我可能进不来。这充分说明不是要考倒学生,而是在挖掘学生。”

  所以面对这样的试题和专家,学生可以按常规或跳出常规回答,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同样的题目,考生可能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但都有可能得到高分。“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会以不同的方法处理问题,综合评价录取是希望招到不可替代的学生,而不希望都从一个模子里出来。”

  真招到了一批优生

  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获奖学金及评优情况等,综合评价录取的学生明显优于“普招生”

  从第一年的实录137人,到2011年实录605人,5年来,通过“综合评价录取”这种途径进入中南大学[微博]的学生,累积已经达到2210人。为掌握到有说服力的一手数据,上个学期,学校对这些学生的在校成绩及毕业就业情况进行了地毯式调查,建立了详细的数据库。记者看到,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获奖学金及评优情况等,通过这种方式录取的学生明显优于“普招生”。2009年,学校对647名综合评价录取的考生跟踪调查显示:35%的学生成绩居专业年级的前20%,55%的学生成绩居专业年级的前40%,53%的学生获得过校级以上奖学金与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70%的学生在学校、学院或班级担任干部。2007级通过综合评价录取的学生于2011年毕业,有53%的学生进入了国内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另有10%的学生出国深造。据此可以肯定地说:这部分学生的现状基本上达到了“综合评价录取”的初衷。

  正在准备复旦大学[微博]考研[微博]面试的方闻千说,如果没有“综合评价”,当年肯定进不了中南大学。2008年高考,小方的强项数学只得了103分,比他平时130分以上的平均成绩差了一大截。好在中南大学给了他这个“综合评价考核”的机会,他也相当珍惜这个机会,2012年他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可以免试保送本校读研的他放弃了保研指标,转而报考复旦大学,这一次,满分150分的考研数学试卷他居然得了146分。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徐舟,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没想到进校一年后,不仅学习成绩已是班上前列,还担任了班级团支书、学工办助理。在同学们眼中“表达能力特别强”的他还经常参加各种辩论赛、演讲赛。今年春节,徐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一些高中课堂,感谢和宣传中南大学独有的“高考后模式”。

  黄金柱,现在可是商学院[微博]的红人:院团学会主席、2008级年级组组长,4年里获得的各类奖项“拿到手软”。2月29日下午记者专程采访时,他正在给学弟学妹们讲解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设计方案。虽已保研,但他现在很忙——在长沙市招商银行实习,空闲的时候要做本科毕业论文;作为队长他还得花大量时间在自己的创业计划竞赛设计上,尽管他们团队的项目前期筹备开公司的事情准备得差不多了;当然,抽出时间来,他还得指导学弟学妹们。“当年我考得不太好。”黄金柱说,2008年他的高考成绩只有561分,是“综合评价录取”多给了他一次选择机会。

  记者采访时,学校向我们介绍了一批优秀在校生:08级国旗班“一姐”陈靖、获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省一等奖的谭超、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工办助理徐丹、签约腾讯的“商学院2012届就业之星”马志丹、文学院团学会文体部长周溆芳子……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南大学综合评价录取生。

  将来是否也搞联盟

  命题的科学性、考核过程中专家的主观性如何降至最低,这都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去年进校的周溆芳子告诉记者,高考前各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她都没有参加过,“太浪费时间了,高考前那几个月很宝贵,与其盲目地穿梭于各个学校之间还不如专心复习。”但是高考成绩出来后她报考并通过了中南大学的综合评价考核,顺利进入文学院。她觉得高考成绩出来后,考生都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学校通过划定分数线也更加清晰自己要招收的人才。她很疑惑:“有了(高考后的)综合评价录取,(高考前的)自主招生为什么还要存在?”

  当然,作为一项“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试点工作,存在问题在所难免。一是社会普遍关注的城乡比例失调问题,综合评价录取方式下依然存在。学校招生办在《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成效分析》一文中,指出“需要采取措施消除录取结果中存在的城乡比例失调的现象”。文中比对了2007年到2009年,通过这种方式所录取的1092名考生,其中农村考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7.46%、30.8%、41.61%,虽逐年上升,但仍然偏低。为此,专家们还专门在出题时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尽可能不偏离农村孩子的认知范围。如考核试题中曾经出现过‘微波炉’一词,后来被认为容易给农村孩子造成障碍,所以这类题目都被剔除了。

  “既有素质考查多,未来培养潜质考查少”,这是专家们担忧的第二个问题。白寅说,从开始的每站3分钟,到后来的每站5分钟,都无法让人完全挖掘一个考生的潜质,尤其是如何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到那些不善言谈的内秀型人才?30分钟,真的能够考查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吗?接受采访的许多学生,也都认为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更容易胜出。

  “评价标准的建立”是试点改革者们正在思索的课题。“怎样科学准确评价一个学生”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我在个性特长组,调查表明这是最受欢迎的站点,但是,如何通过他们的表现来评判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专家的廖济忠说,命题的科学性、考核过程中专家的主观性如何降至最低,这些都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问题多多,但前景应该还是不错的。据了解,今年东北大学[微博]将在辽宁省试行高考后自主招生改革方案。采访中,中南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考虑能否联合几所高水平大学共同参与,聘请各校优势学科的专家和教授组成专家团,充分发挥各校的学科优势和专家优势,使面试考核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更强,同时实行就近设点、专家互派、测试结果互认,等等,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考试成本,而且会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此想法如能实现,记者有些担忧,到那时,“高校招生战争”是否会再次升级?此前“北约”与“华约”的PK升级为“三国杀”,再加上“综合评价录取”联盟的话,一批顶尖级高校瓜分优质生源的局面让中学、老师、学生和家长[微博]如何应对?选择越多也许就意味着不选择也越多。高考截走了学习成绩好的那一部分生源,类似综合评价录取的自主招生又把网撒向了高考的漏网之鱼——那些综合素质很强的生源。而其他高校又该怎么办?

  好在改革的步伐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链接

  “高考前模式”自主招生如何测试

  “北约”、“华约”、“卓越联盟”等高校通行的自主招生考核测试均安排在高考前,主要包括3个环节: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初选、初试、复试。

  这些高校的自主招生测试,以清华[微博]和北大最具有代表性。

  清华的初试为笔试,也称AAA测试,包括阅读与写作、数学、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4门,考生应参加阅读与写作和数学的测试,并在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中选择其一参加。

  清华AAA测试的命题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不以超出中学大[微博]纲的知识为主要考查目标,但也可能有少量试题超出中学教学要求。

  清华的复试包括清华特色测试、面试和体质测试。少数学生还可能参加专门性测试等。除面试外,并不是每个进入复试的考生都要参加上述全部测试。体质测试由学校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进行。

  北大的初始(笔试)分为文科和理科,理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科100分共500分);文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每科100分共500分)。

  北大的复试为面试,内容为综合素质考查。最终根据笔试和面试相加的综合成绩确定自主招生候选人。

  另外,北大有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并明确提出提高农村生源学生入选比例。清华推出A、B计划,A计划是针对综合表现特别突出或者特长特别显著的优秀学生,纳入A计划的考生,可享受超过40分的自主招生优惠。B计划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考生,B计划候选人在认定时,适当降低对于初试成绩的要求,但在复试中将加强对其综合素质的考查。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