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王昊飞 扬子晚报记者 杨彦)小刚是高考[微博]生,就读于南京市某重点中学,平时成绩考上一本绰绰有余。可是最近连续几个月,小刚倍感压力,他天天做模拟练习题,每天复习到凌晨2点,效率越来越差,越来越静不下心来读书。小刚妈更是小心陪着孩子,不敢大声讲话,看电视都是静音,每天换花样煮小刚爱吃的东西,到处张罗课外补习班,看到妈妈如此用心,小刚更是紧张,食欲下降,渐渐发展到现在一想着考试都浑身冒冷汗。
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心理专家经过详细地询问病史结合心理测查,考虑小刚为考试“焦虑状态”。专家提醒: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时,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是生活的正常部分。不管考试、结婚和应聘等,人们对于结果都有点担心。中等程度的焦虑往往可能是强大的动力。但过度焦虑会引起一些生理功能紊乱。
怎样科学管理焦虑,将焦虑转化为动力,专家意见:1、正确归因,提升自信。2、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3、避免设定过高的目标。4、合理的疏泄。5、适当的转移注意力,考生学习疲劳的时候,干脆放下手中的学业,可以去打打球、运动一下、看场电影、听听音乐等。6、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