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享:今天请带着梦想走进考场

2012年06月07日10:24  东方网-文汇报    

  一年一度的高考[微博]时间又到了!今天,仅在上海就有5.5万考生踏进考场,他们带着老师的叮咛、父母的期盼,更带着自己的梦想。高考,对考生们来说,是12年寒窗苦读的一次检验,更是一段崭新旅程的起点。今天我们再次出击,寻访又一茬新的考生,听他们讲述“我的高考故事”。在这些考生眼里,高中生活并非单调的灰色,并非只有习题和试卷,追美剧、学编程、组织歌舞比赛、开设辅导讲座,考试之外也有这么多的精彩,也有泪水和欢笑。这些考生也许很平凡,故事也许很平淡,但平凡和平淡,并不妨碍他们拥有梦想,并且努力去追。

  “艺考”路上的苦与乐

  D故事主角:车雨轩(上海市紫竹园中学)

  志愿:华东师范大学[微博]设计系

  梦想:做一名设计师

  本报记者 王柏玲

  车雨轩的高三生活是由一场场考试串联起来的,作为美术专业考生,她的高考因为专业考试而提前了。艺考生的辛苦,她深有体会,但她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人累,心不累。”

  从“零基础”起步

  车雨轩中考[微博]时论实力可以考个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结果发挥失常,进了紫竹园中学——这是她填的最后一个志愿,原本是用来保底的。当时的失落可想而知,妈妈甚至还想过帮她托人找借读学校,但车雨轩最终还是决定留下。“填志愿前看过这所学校的简介,知道是一所美术特色学校,画画我一直满喜欢的。”车雨轩虽然从小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美术特长培训,但信手画来的漫画人物倒也惟妙惟肖,也算是“无师自通”。

  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其他高中不同,除了正常的文化课,每周有两个下午是上美术专业课,包括素描、速写和色彩。车雨轩发现,这和她平时临摹漫画完全是两码事。最先上手的是素描,整天对着几何体练习基本透视,那绝对是个枯燥活儿。“画几何体虽然呆板,但我理解能力强,接受还算快,真正难的是画石膏头像,一直找不到感觉。”车雨轩说。

  高一下学期,学校开设速写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人物的神态和动态,再回过头去画素描,车雨轩突然就有了一种顿悟。

  随着课程的深入,她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做作业累的时候,就会想到画画。”车雨轩说,同样是做作业,做美术作业和做数学作业不一样,“做数学题,做不出来就很抓狂,不想做;而美术作业往往一气呵成,很少有想放弃的时候。”

  提前体验高考的紧张

  进入高三,每天下午都有美术课,课业明显紧张了。到考前一个月,文化课虽然照常在上,但老师们都心照不宣不再布置回家作业,好让大家集中精力准备全市的美术联考。

  去年底举行的联考让车雨轩提前体验了一把高考的紧张气氛。考场在闸北的行健学院,家里人帮她在附近预定了宾馆,考试前一天入住,就不用担心早晨赶考迟到。素描、速写、色彩三场考试整整持续一天。“幸好学校组织过几场模拟考,进入考场,能很快进入状态。”车雨轩感觉自己在考场上还是有优势的。“毕竟系统学习了三年,基本功比其他高中一些学生业余突击要扎实。”

  车雨轩所在的紫竹园中学,美术教研组是一个强大的团队,老师很多毕业于中国美院、上大美院,除了专业课,学校还开设软陶、摄影、设计等拓展课,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艺术修养。车雨轩印象最深的是高二写生课程,整整两周,老师带着他们到浙江丽水农村采风,“在自然界中感受色彩和光线的变化,这和坐在教室里画画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联考成绩出来,全市5800人参加考试,三门总分400分以上的有42名,车雨轩考了400.6分,估计排在40名左右,很不错的成绩。

  一个月三场专业加试

  车雨轩高考志愿填的是华东师大设计系,今年2月还参加了一场专业加试。700多考生,她考了第13名,感觉满有希望的。

  “其实最想去的是中国美院。”虽然明知难度很大,但车雨轩不想错过机会,也是在2月份,她分别参加了中国美院浙江和上海的两场专业加试。“不是一般的难。”车雨轩说,杭州的那场考试,第一门就考色彩,而且摆放的物品比平时练习的要少,“物品多容易构图,画面较饱满;物品少,稍微画偏一点就很容易看出来,而且对色调协调的要求也更高。”考试成绩如自己预计的那样,并不理想,但这没有影响车雨轩的情绪,“结果在意料之中,重在参与,只是不想留遗憾。”

  文化考试不敢马虎

  艺术类专业招生一般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各占50%,有的学校文化成绩要占到60%,因此对车雨轩来说,文化考试马虎不得。

  车雨轩文化课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尤其是语文、英语基础较好,但数学最薄弱,“每次考试都勉强及格,主要是平时练得太少。”

  车雨轩高考“+1”科目选的是地理,因为觉得背的内容没有历史、政治多。“但真正学了,才知道地理其实也不简单,除了很多需要背诵的内容,还有不少需要计算的知识点,像太阳高度、太阳照射角度、昼夜长短等,都是很搞脑子的。”

  虽然几次模拟考成绩与自己的期望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车雨轩仍然比较乐观。“其他学校上课进度快,很多高二时就结束所有教学,整个高三都在复习迎考。而我们由于要兼顾美术专业考试,最后这学期才开始全面复习,因此后半程进步空间还是很大的。”

  车雨轩平时也会和初中时的同学交流,“他们大多考到了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一开口就抱怨卷子很多,压力很大,这个时候我就特别庆幸自己走了一条适合的道路。”车雨轩说,“虽然学美术也很累,但精神上是愉快的,因为我做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

  课余爱好叩开大学门

  R故事主角:梅熠杰(上海市南洋中学)

  志愿:上海交通大学[微博]密歇根学院

  梦想:做一名软件工程师

  本报记者 王柏玲

  “高三生活其实没有传说中的‘魔鬼’。”每天6:40起床,晚上11点睡觉,南洋中学梅熠杰的高三作息时间与以往并没有多大改变,甚至仍然保留着编程序、看赛车的爱好。到了复习的后半程,他还有意识地放慢节奏,“要保持状态,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拿着上海交通大学的预录取,但他表示仍要全力以赴,给高中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考第一容易,保第一难

  梅熠杰高考选科选的是化学。“其实我的物理成绩也很好,可能是受父亲影响,父亲以前专业是化学。”梅熠杰说,他的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但刚进高中时,也曾有过一段失落。

  梅熠杰初中是在高手如云的华育中学,中考瞄准南洋模范中学,结果状态不佳,没考好。“当时还是有点失落的,因为初中时的几个‘哥们’都去了上海中学和南模中学。”但他很快就调整过来,“学校的环境很好,课间同学都在讨论问题,学习氛围很浓。”

  到高一下的时候他的成绩已经稳步攀升到了年级第一的位置。却不料,高二时因为准备化学竞赛,好几次都跌到了二十多名。从来不在校外补课的梅熠杰这次主动提出要去上辅导班。“其实补课不一定有多少用,学校的内容全部抓住,紧跟老师的上课节奏,就没多大问题。但当时心里真的有点着急了。”梅熠杰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高处不胜寒”,“考第一容易,要保持第一却很难。”那段时间,妈妈经常劝慰他:“不是每次考试都要考第一的。”这让他心理舒展不少。

  所幸,化学竞赛后来得了个上海市二等奖,梅熠杰心思重又回归到课堂上,成绩也很快回升。

  打游戏时爱上了编程

  和大部分男生一样,梅熠杰课余喜欢玩电脑游戏;但和大部分男生又不一样,这游戏打着打着,他竟然对编程产生了兴趣。

  “对计算机的兴趣,从初中就有了。”梅熠杰说,在精彩的游戏世界中游历,常常会惊叹于某一工具软件的小巧精致,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编程的冲动。初一升初二的暑假,出于好奇,他买了一本“VB入门教程”,自个儿就钻研起来。看不懂就请教家里现成的老师——妈妈大学学的就是计算机专业。若仍不满足,就上网到IT论坛上求教资深网友。梅熠杰说自己学计算机完全是自学成才,单打独斗,但他从来没有感觉寂寞,“再孤独还有电脑相伴呢。”

  入了点门,梅熠杰就想自己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曾和同学一起设计过一款“聊天室”,就是因为不满于流行的QQ、MSN,想来个别具一格的聊天工具。放寒暑假、双休日,他空下来的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研究编程上。偶尔他也会打打游戏,但渐渐地用于编程时间多了,打游戏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进入高三,因为编程太费时间,这个爱好只能暂时放一放,但梅熠杰的脑子却没有停工,一有灵感冒出来,他就会记在本子上,“等高考以后再动手实践”。

  凭计算机特长拿到预录取

  高三上半学期梅熠杰看到上海交大自主招生推出“科技创新潜质人才计划”,就试着去报了名。面试那天他带去的是自己编写的一个水晶相框软件。现场庞大的专家阵容,很容易让人紧张,但讲起自己最感兴趣的计算机,梅熠杰却不由得兴奋起来。

  “被预录取的消息在寒假之前就得到了,这个年过得特别舒心。”梅熠杰说,“很多同学为了高考,课余时间在外面拼命补课,而我则把这些时间用在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每当自己的作品诞生时就会特别有成就感,做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这些会给自己今后升学带来什么实惠,只是兴趣而已。”

  这次他被上海交通大学预录取,填的专业都和计算机有关,如信息安全、信息工程等。想到能系统学习计算机知识,梅熠杰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

  赛车比赛一场没落下看

  梅熠杰和爸爸都是赛车迷,每次有比赛,都看电视直播,正赛一场都要2个多小时,即使到了高三,他一场也没落下过,权当是休息。看赛车,外行看着很枯燥,就一圈一圈地傻跑,但梅熠杰会和父亲边看边交流,分析各个车队的战术安排和车手的风格特点,同时也会期盼精彩的超车,甚至碰撞。

  “父母对我的学习挺关心的,但从来不给压力。”晚饭时候他会给父母讲些学校里的趣事,家里并没有因为高考临近而生出紧张气氛。

  临到考前,梅熠杰渐渐放慢了复习节奏,他不想把自己弄得太紧张。复习都回归到课本,不再外面找题目做。“老师也开始给我们减压,前几天数学老师还现身说法,说他以前模拟考考得不好,但高考时发挥不错,他想告诉那些模考失利的同学不要丧失信心,最后阶段的复习很重要。这种提点很有作用。”对梅熠杰来说,如果没有预录取,裸考考交大,也是有信心的,现在预录取在手,高考压力自然减轻了不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松懈,仍然希望自己全力以赴,考出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

  边看美剧边学英语

  E故事主角:潘明芳(上海市第十中学)

  志愿:上海海事大学英语专业

  梦想:做一名英语翻译

  本报实习生 庄逸秀

  黑框眼镜,略显宽大的校服,几簇碎发从扎起的马尾辫中钻出,潘明芳一副典型的高中生打扮。她是上海市第十中学高三历史班的学生。前段时间“热火朝天”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在这所刚刚升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里似乎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裸考”仍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唯一选择。潘明芳和很多同学一样,没把自主招生“当回事儿”,因此6月的高考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

  选科选了个最严厉的老师

  潘明芳高考加试原来想加地理,但学校有规定,要满5人才能开班,他们班三个小姑娘跑到其他班级游说,结果没有成功。

  高三历史老师水平高,但脾气也大,经常有学生被他骂哭。高二时,潘明芳看到过有学姐在走廊上背书,边背边哭,“惨不忍睹”。但她选择加试科目时却就冲着这个老师选了历史。“老师要求严格,进步才快嘛。”

  “上课认真听讲很重要,每次老师布置背诵作业,晚上回去马上背掉,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就不会很累。”对待学习,潘明芳自有一套,“历史老师会设个分数线,考试到了那个分就不用背书给他听。可我就算达标了也会去‘报到’。读书是对自己负责,不是做给老师看的。”

  中考时,潘明芳没有“放手一搏”,而是安安分分选择了直升。但刚升入高中,她的成绩下滑厉害,尤其是数学,能有个及格分就不错了,不过凭着她的认真劲,慢慢也就赶上来了。

  英语学习的“秘密武器”

  潘明芳笑言自己的所有科目都在“中不溜儿”的水平,唯有英语成绩“一枝独秀”——每次考试,英语第一总是毫无悬念地被她“收入囊中”。看美剧的爱好被她视为提高英语成绩的“秘密武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很多生词看电视时都接触过,语感也会比别人强些。

  潘明芳说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剧迷。“刚接触美剧是在初三后的暑假,那时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在放《双面孟汉娜》,讲的是一个美国女孩的成长历程,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这样爱上了美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也许是第一印象太深刻了,《双面孟汉娜》成了潘明芳最喜欢的一部美剧。“也有同学喜欢看推理剧和时尚剧,但我觉得校园剧更吸引我,如《欢乐合唱团》和《爱卡莉》,就像是在讲自己的故事。”

  “一开始只是看情节,看多了就有意识地把它作为学习英语的途径,演员说一句我照着读一句,口语‘溜’了不少。”有时候,潘明芳也会看几眼英剧,“英美日常会话有不少差别,比如电梯这个词,英语和美语就有不同的说法。”

  上了高中以后,为了方便学习,家里给潘明芳买了电脑,这对她追看美剧更是“如虎添翼”。她也尝试着从网上下载看英文原版小说,用上电子词典,能把内容看个“八九不离十”。

  因为高考的缘故,潘明芳的“追剧”不得不中断,很多剧目只看了个“半吊子”。偶尔心里痒痒的时候,她会上网查查这些美剧的播放进度,以便高考后可以及时跟进。

  妈妈说“尽力就行”

  每天吃完晚饭,都是潘明芳的“休闲时刻”,她会站着看一会儿电视新闻,因为吃完饭就坐下,身材要变坏的。

  妈妈喜欢看家长[微博]里短的“肥皂剧”,潘明芳看美剧的时候会叫上老妈一起看,边看边给她解释人物关系,这时候,家里气氛特别和谐。这是潘明芳从小就期待的“家的感觉”——小时候,做生意的母亲经常一出差就是半年,而开出租车的父亲为了多赚钱也忙得顾不着家。小明芳的生活都是爷爷奶奶在照顾,而这也成了她一直以来的遗憾。

  潘明芳上高中后,一家人终于“团聚”了。“我上了高三,爸爸再忙也会做一天休一天,休息的时候,就想着法子给我做好吃的,他有三级厨师的证书。”潘明芳笑着说,“我爸是个特别沉默的人,可他现在居然会主动问我,你累不累,紧张不紧张,很温暖的。”对于高考,家里并没有给她太大的压力,妈妈常对她说的一句话是“尽力就行”。

  “爸爸妈妈没有经历过高考,填志愿都是我自己选的。”可能是受美剧的影响,潘明芳有了做翻译的“冲动”。她最向往的是上海海事大学的航运英语专业,小姑娘想得很周全:“大家都挤着去报经济英语、金融英语,航运英语相对冷门,竞争会小些。”

  听说海事大学“远在海边”,潘明芳一点儿也不担心:“上大学就是在锻炼独立能力,离家近反而容易产生依赖感。你看美剧里面,不也有好些美国姑娘为了锻炼自己,考大学时故意考到别的州去吗?”而海事大学对潘明芳的吸引力还远不止这些,“听说校园很大很美,有沼泽,还有天鹅……”

  最享受创新的过程

  A故事主角:王林珏(上海外国语大学[微博]附属外国语学校)

  志愿:清华[微博]大学[微博]建筑系

  梦想:做一名建筑设计师

  本报记者 王柏玲 本报实习生 陈洋

  看着班上同学一个个如愿收到国外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提前从备战高考的大军中“撤离”,上外附中高三考生王林珏的心里并没有起半点涟漪。上学期末,她凭借出色的综合素质入选清华大学自主选拔的“领军计划”,获得降6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在她看来,在国内或国外上大学,并不代表水平有高低,只是各人选择不同而已。

  虽然有“优惠券”在手,但王林珏的高考复习仍然全力以赴,因为她的目标是清华建筑系,在上海仅招一人,这意味着她必须考出一个绝对高分,梦想才会成为现实。

  享受9个人的小班化教学

  王林珏高考加试物理,在上外附中加物理的学生并不多,原先也就23个人。到高三下半学期,一部分学生获得了高校的保送资格,另一部分则收到了国外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到最后班里只剩下9个人备战高考。看着这些提前“解放”的同学,王林珏并不羡慕,“只是大家选择的道路不同而已。”

  王林珏之前也萌生过出国上大学的念头,高二时还参加了TOFEL和SAT考试,“虽然成绩不差,但自己并不满意。”王林珏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出国深造的准备。要在不影响课堂学习的同时准备出国的英语考试,做到平衡兼顾很难,王林珏当时就果断地做出决定——在国内参加高考。

  “在国内或国外上大学,并不是代表水平有高低。”在王林珏看来,选择出国的同学中大部分都有明确的目标,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如经济、艺术、电影等方面的专业,而不是“唯名校论”。和他们一样,参加高考、选择清华,也是她理性选择的结果,“随波逐流、全面撒网,最后很可能会落空。一定要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全力以赴。”

  教室里同学陆续离开,王林珏在情绪上并没有受到影响,倒是小班上课让她对学习有了另一番新的认识。

  “我们老师虽说也算平易近人,但以前一个班二三十个人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所以总感觉还是有距离感的。”王林珏说,现在小班上课,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老师也不怕打乱教学,会停下来详细解答。

  有一次,物理老师讲到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本来是一带而过的物理学史知识,有同学却较起真来,通过自己建模提出质疑,挑战权威。老师一点也没有恼怒的意思,反而停下来耐心讲解,还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这样的情景就像在国外上课一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比以前更多,互动感也增强了。”

  做什么都想与众不同

  王林珏说自己喜欢理科,参加过学科竞赛,没得奖,倒是作文竞赛得过上海市一等奖。喜欢创新,喜欢钻研,不仅仅是在学习上,王林珏是学校学生会文艺部长,她组织活动总想与众不同。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歌舞大赛,到了王林珏这一年,她别出心裁对决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借鉴国外选秀节目的做法,根据选手的风格,分成现代组、原创组、经典组,使比赛竞争更加激烈。而投票方式也大胆改进,以往隔几天才出比赛成绩,这次采取现场评分,当场揭晓。用乒乓球投票,同学们感到新奇,结果也一目了然。

  比赛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追捧,被大家公认为“史上最成功”。这让王林珏不免有些小得意,“虽然筹备过程很辛苦,连吃饭、洗澡时都在想点子,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它让我收获了很多。”

  因为业余喜欢画画,王林珏还自告奋勇承担了出黑板报的工作,让她最得意的是高二分班前的最后一期作品。当时大家即将升入高三,情绪都有些急躁,甚至灰暗。王林珏想到了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著名木版画《神奈川冲浪里》,她用了两个晚自修的时间,用油画棒一笔一划地按比例复制,还特别在原本阴沉灰暗的背景上添了一轮红日。“我希望给大家传递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情感,其实高三并不可怕。”第二天,同学们走进教室惊叹连连,又让王林珏在心理上大大地满足了一回。

  5月11日学校举行高三学生毕业典礼,老师为了不影响高考复习,整台活动由那些已被录取或保送的同学筹备,这令王珏林不免有些遗憾,“少了一次展示我聪明才智的机会。”

  兴趣成了高三生活的调色板

  虽然压力不小,但王林珏高三的作息安排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紧张。“学校作业布置不多,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复习。”王林珏每天回家先把白天上课的内容整理一下,这是她从小就养成的习惯。晚饭后会看会儿新闻,然后和爸爸下楼散步。这半个小时是父女俩一天中交流沟通的重要时间。“爸爸会问问我近阶段的复习策略,大部分时候他会肯定我的想法,有时也会提出一些建议,如解题要拓宽思路,要会参透考题的奥秘。”王林珏觉得爸爸讲的这些很有道理。

  散步回家就开始掐时间做模拟卷,这是每天的“必修课”。高三做了多少模拟卷,王林珏已经记不清了,“我不觉得这是题海,做模拟卷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考题,效果很好。我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进行专项提高。”

  王林珏兴趣广泛,而现在这些爱好成了她高三生活的调色板。她喜欢阅读,书看得很杂,高三学习紧张,常常在睡觉前偷偷看会儿,大部头的书只能暂且忍痛割爱。她喜欢舞蹈,从幼儿园中班到高中训练一直没有中断,民族舞和芭蕾都有一定功力。现在复习累的时候,她会放一曲音乐,跳一段舞蹈,缓解一下紧张情绪。

  王林珏还喜欢摄影。有一段时间,一只鸟儿在她房间的窗外“安营扎寨”,她就每天拿着相机把小鸟筑巢的过程拍下来。妈妈是地理老师,今年暑假有一个去新疆地质考察的机会,在王林珏的强烈要求下,妈妈答应带她一起去。高考后的这段时间她正好可以查些资料,做些准备。“去新疆一定会带上相机,磨练一下摄影技术。”

  王林珏特别感谢父母对她的尊重和理解,“很多事情都是我打定主意后,再象征性地征询一下他们的意见。”初中时,学业开始紧张,王林珏必须在舞蹈和电子琴两项特长学习中做出选择,当时她自己选择了舞蹈。“父母对我学习很放心,现在即使到了高考的紧要关头,饭桌上也很少听到父母的叮咛和唠叨,相反我们会讨论一些社会话题,像小升初怪像、留学[微博]低龄化等。”王林珏说,“不是把所有时间都花在读书上,成绩就会好。有目标,没压力,才是最好的状态。”

  “折腾”出一个精彩的高三

  M故事主角:席思达(上海市建平中学)

  志愿:复旦大学[微博]临床医学专业

  梦想:做一名医生

  本报实习生 庄逸秀

  “我觉得我的信念超级坚定。我就是要做医生,我要用8年的时间去见证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说不定,将来的席医生也会是那个改变世界的人。”

  席思达,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化学班的学生。嗓门大、自信心强、目光锐利——一路“班长”的求学经历造就了她特别外向的性格。在硝烟刚散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席思达被第一志愿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录取,“医学生”是她向往已久的称号。

  “我们家做医生的亲戚不下10个,我从小在医院长大,做医生苦、做医生累,我比谁都清楚,可是我不怕。我认为医生是受人尊重的职业,能让我实现自我。”

  课外活动完成“思想改造”

  “爱折腾、能折腾”——这是席思达对自己的评价,她笑称和复旦结下的缘分,也正是自己“折腾”出来的。

  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当所有准高三学生都在铆足了劲“考前大补”的时候,席思达经过层层选拔,参加了复旦大学“步青高中生科研见习计划”,跟着久仰大名的大牌教授搞科研。为了完成实验,她独自一人跑去大学图书馆查阅学术资料,也曾硬着头皮“啃”导师留给她的全英文教案,有一次因为一个步骤出错,深更半夜还“窝”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

  这个让人很“抓狂”的一个月,被席思达视为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认识,哦,原来大学是这个样子的,”席思达说,“高中里,老师‘喂’什么你‘吃’什么,到了大学就得自己‘喂饱’自己。从那时起,我就特别向往这样的科研生活。”

  每天早上,复旦大学还会安排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为高中生们开设讲座,这也让席思达如鱼得水。“哲学太美了,”席思达的语气里仍不无陶醉。

  而在席思达眼里,这样的“人生转折点”还有两个。“高二刚开学的时候,参加了青少年赴日访问团,那是我第一次直接面对一个中国以外的国家,那种深入民心的环保理念,对我的影响很大。”而同年参加的“哈佛中学生领袖峰会”,也让她自始至终都沉浸在自由的思想碰撞和层出不穷的创意之中。在席思达看来,这两个活动帮助她完成了“思想上的改造”:“我感觉眼界一下子开阔了,对生活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

  学弟学妹眼中的“讲座姐”

  事实上,席思达的“爱折腾”已经让她在建平中学“威名远扬”——高一高二的学生大多知道,高三有个爱办讲座的席学姐。

  高二升高三的时候,席思达形容自己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很迷茫。要不要报辅导班?自主招生笔试怎么准备?学校功课和自招备考时间怎么分配?这么多问题扑面而来,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自主招生结束了,我那点小小经验对我来说已经没用了,可那是学弟学妹的第一手‘学习素材’,多宝贵啊。”席思达“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她想着,要是把通过自主招生的高三“牛人”经验都搜罗起来,一方面能给学弟学妹切实的帮助,另一方面,也能为学校提供自主招生辅导的建议,岂不两全其美?

  说干就干,凭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韧劲,席思达只身“闯”入了副校长的办公室,手里拿着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初稿。事情比她想象得要顺利,她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学校的支持。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她利用晚自习挤时间准备材料,脑子里一有空闲就琢磨讲稿,下课还要串班级催人填写问卷。

  “高一年级组长把整个年级大会的时间都给了我!”她的口气里不无自豪,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席思达成就感“爆棚”:“我对学弟学妹们说,建平的优势就是我们的优势,你们要多参加活动,不能枉对高中三年。”

  小挫折也是不断。“语文老师逮着管我这事儿的副校长就告状,‘这么紧张的时候,你别让她搞这个,让她好好复习!’”其实,席思达从来没有在学习上让人操心过。高一高二的时候,学有余力的她报了不少理科竞赛班,只是对她而言,参加竞赛的目的并非得奖,而是为了“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参加化学竞赛班的经历让我在化学学习上轻松了不少,很多题目一眼就能参透本质,悟出精华。”

  席思达的魄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她“十二年一贯制”的班长经历。这个“荣誉越大,责任越大”的称号,在她看来可以总结成四个字:“打零工的”。

  “哪里需要哪里上,自己做不到十项全能,就把统筹协调、查缺补漏的活儿考虑周全,一个萝卜一个坑,都给安排好了,问题也就解决了。”席思达说,“要写歌词,就交给班里文笔出众的;要排节目,就找能歌善舞的。我就在那儿掌控全局,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

  国庆通宵晚会、主题值周、毕业典礼……席思达在一次次历练中成长。忙到凌晨三四点的方案得不到通过,她也会急得哭鼻子,只是一边哭一边脑子还在转着,想着如何“见招拆招”、积极沟通。“每次跟我爸哭完,我都得加一句,‘老爸,你别看我现在哭,让我放弃我可不干。’现在想想,反倒是那些哭过的日子,更加刻骨铭心。”

  做一本独一无二的毕业纪念册

  刚忙完自主招生讲座,席思达又给自己“折腾”出一件事儿:给全班做一本毕业纪念册。

  “临毕业了,大家开始派发同学录,我们班41个人,写第一二个你还起劲,再往后就烦了。我就想着,咱们班统一做一本纪念册,一定让人羡慕死。”当然,席思达还留有一份小“私心”:“我们和班主任感情很深,班主任快要过生日了,想赶在那一天给他一个惊喜。”

  距离高考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席思达自然遇到了不少来自老师和家长的“阻力”。只是这一次,她的信念比任何时候都坚定:“不做,我会后悔”。

  “我要做的是一本独一无二的纪念册。”搜集资料、寻找厂家、讲价格谈条件,每一环节都要经历多个循环,把席思达累得够呛。她白天拼命写作业,晚自习“偷偷摸摸”用班里唯一一台电脑整理资料。“毕竟这是‘不务正业’,被巡查老师看到,准吃不了兜着走。”即将完工的时候,席思达还一板一眼和制作厂家签下《保密协议》,保护同学们的个人信息。

  “好多事儿挤在一起,又不能不顾学业,也有压力大得扛不住的时候,就扑在同桌怀里哭一场释放一下,哭完再一步步来。”席思达说。偶尔,她也会重拾起已经看过一遍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尽管还有些一知半解,好歹让心里平和些。”

  纪念册发到同学们手里的那一刻,席思达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苦尽甘来”:“好多同学都哭了,别班同学看我们的眼神也超级羡慕。”席思达笑着说,“完成梦想的感觉就是这样,做的时候褪一层皮,做完了回味无穷。”

  “同学们都特别支持我,让我甘愿为了这个集体‘抛头颅洒热血’,”席思达说,“做完这件事儿,我觉得我尽到了班长的责任,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这高三,太值了!”

  被高考紧箍咒拴着的岁月,席思达硬是“折腾”出了精彩。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