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回归15周年,也是香港高校正式进入内地招生的第14个年头。经历十余年的招生改革,香港高校如今已经备受热捧,囊括无数高考(微博)高分考生。香港高校的进入,被教育专家们视为搅动高招深水的一条“鲇鱼”,打破了北大、清华一直垄断尖子生的传统,为内地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内地学生对于香港高校的认识也从盲目追捧,变得更趋理性。
□发展历程
回归打开内地招生通道
如果追溯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的历史,应该从1998年算起。回归后的第二年,香港高校就通过委托内地高校招生的形式,选拔进入内地合作学校的学生到港校就读。各港校合作的内地高校包括北京大学(微博)、清华大学(微博)、复旦大学(微博)、上海交通大学(微博)、浙江大学(微博)、南京大学(微博)、中山大学(微博)、厦门大学(微博)等10所高校,每所港校的招生名额限制在20-30名。
香港城市大学对外联络事务部经理卓燕是该校参与内地招生的“元老”级人物。在她的回忆中,香港城市大学当时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合作,每年从这两所大学的学生中选拔20名左右的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先在内地高校就读一年,通过选拔获得到香港高校就读的资格。他们在香港城市大学就读3年,毕业后直接拿香港城市大学的毕业证,提前感受香港的教育。
香港中文大学(微博)也是在同一年启动了内地招生工作。与香港城市大学相比,港中大内地合作高校范围更广,包括北大、清华、复旦等。当时,这批内地学生赴港读书的学费、生活费等全部由香港赛马会与特区政府资助的奖学金计划资助,学生到香港读书,基本不用花钱。
面向全国31省份招生
刚开始,能有机会享受香港高校教育的内地学生还只是少数。到了200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港校招生规模得以扩大,但还只限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6省份。
这一年,被视为港校自主招生的“元年”,而当时,内地考生和家长(微博)对港校并未流露出太大热情,多数选择了观望。卓燕回忆,在自主招生的前两年,香港城市大学在内地招生的总数一直维持在50人左右。
尽管最初几年招生并不理想,但港校仍将内地作为学校招生的重要阵地。为扩大港校在内地招生的影响力,各高校还采取了集体行动,在内地几大城市联合举行宣传会。
2004年,一个北京重点中学校长团访问香港。香港科大直接把访问团拉进校园,让校长们亲身感受该校的教学设备和氛围,这次参观,为香港科大打开了在北京招收尖子生的局面。
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香港大学(微博)、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微博)、香港理工大学(微博)、香港岭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微博)以及香港教育学院(微博)8所院校可以在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17个省份招生,招收拥有这些省份户籍的应届高中毕业生;2006年,招生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云南、贵州和江西3省,达到20个省份。到2011年,全国31个省份全面向港校开放。
多元化争夺内地优秀生
2005年,在香港高校内地招生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首先是,经过国家教育部批准,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正式加入内地统招,参与本科一批录取(2007年后改为提前批次),成为仅有进入内地高招序列的两所港校。也是同一年,北京理科状元陈秀野舍弃清华选择去香港科技大学读书,引起轩然大波。随后,香港大学又高调宣布,由于面试表现不理想,拒绝了11位内地各省市的高考状元。这两件事经过广泛报道后,港校与北大、清华的生源竞争正式暴露在媒体聚焦之下。
相比北大、清华视高考成绩择优而录不同,港校招生除了看高考成绩,有的还会举行全英文面试,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各校还给出了相当数量的奖学金,推出全额奖学金等奖励,吸引优秀学生选报。香港高校以前所未有的高调姿态进入内地考生和家长的视野,也被教育专家们视为搅动高招深水的一条“鲇鱼”,它的出现打破了北大、清华一直垄断尖子生的传统,为内地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提供了更多选择。
□社会认知
不再盲从更趋理性
随后几年,内地报名香港高校的人数逐年攀升。每年高考后,都会出现高分考生,甚至各省份状元,纷纷投奔港校的情况。以北京为例,8年来,19位高考状元中有11人选择了去港校。
对于当年内地掀起的港校热,亲历其中的港校招生负责人们似乎看得更为真切。卓燕表示,尽管2005年之后,内地报考港校的人数骤增,但真正认识港校的学生不多,当中有不少更是盲目报考。当时,家长更多关注能不能给奖学金,对于学校的情况、专业优势等并不是很了解。
随着港校在内地加强宣传,内地学生对香港高等教育认识日渐加深。香港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及入学事务处经理陈杏妮介绍,从申请人数来看,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学生对港校更为了解。香港是自由开放的国际大都会及国际金融中心,汇聚世界各地的人才寻找发展机会。香港各高校能够吸引内地学子,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香港国际化教育氛围、高质量的教学以及求学期间各类交换、实习、研究等机会。
2011年,北京文科状元梁倩放弃了北大录取选择港大,在她看来港大能够给她一种不一样的经历。而今年的北京文理科状元都没有报考港校。理科状元李泽表示,自己曾去过香港,觉得香港高校的氛围并不适合自己,他的志愿早已锁定清华。文科状元韩牧岑则是从小钟情北大,不为港校动心。
从近年北京文理科状元的志愿选择来看,内地考生对港校的认识已渐趋理性。这样的理性,是双赢的。就像香港城市大学招生负责人朱国斌所说:“我们希望招到的学生,是品学兼优、英语成绩好、学业基础好的孩子,但是招生的前提是学生自我综合评价,是适合来读港校的。”
□专家分析
新港式教育利好频现
在香港回归15周年之际,为了加强内地与香港的合作,中国中央政府再度送出“大礼包”,比如支持第三方利用香港办理人民币贸易投资结算,进一步丰富香港人民币离岸产品等。启德教育专家分析,这一系列举措,将在未来3-5年内为赴港求学的学子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意赴港求学的学子要趁早抓住机会。
启德教育专家表示,内地学生去香港求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近几年启德赴港学子毕业后的薪酬待遇结构来看,每月平均参考月薪均高达12000美元左右。内地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纯粹的当地生活,也可以在深造结束之时申请其他国家的名校。
香港城市大学对外联络事务部经理卓燕表示,近年来,特区政府不断提高非本地生入读大学的比例,在学校招生学位紧张的情况下,各校都不同程度扩大了内地生招生规模,出台很多措施保障内地学生在香港接受教育。尽管目前还未有新的针对内地招生的政策出台,但可以肯定的是,香港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不会改变,今后将有更多内地学生有机会赴港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部分港校今年招生情况
目前,香港招收内地自费本科生(全日制)的院校有12所: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树仁大学、香港珠海学院。
>>香港城市大学
北京考生奖学金人数减少
香港城市大学今年计划在京招收23人,实际录取24人。所录学生中,理科平均分649分,文科平均分606分。
据该校招生负责人介绍,今年在京录取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但获得奖学金的人数较去年
有所减少。主要由于今年该校调整了内地生奖学金要求,必须英语科目达到130分以上方可获得奖学金资格,而北京今年高考英语偏难,仅有过半理科生获得头等奖学金。
>>香港大学
报名人数再创新高
香港大学今年共接获12438名内地生报读,较去年增加约两成。今年,该校最终录取363名考生,较去年增加24.7%,包括多达21名“省市状元”。报名人数和录取状元数均为历来最多。考生报考该校的热门学科集中在经济金融、工程、理学、法学等。
>>香港科技大学
在京录取平均分660分
香港科技大学今年在内地收到6220份高考考生的申请,增长逾53%,申请者中包括省级及市级高考最高分者。经过面试评核后,最后共录取151人。
香港科技大学招生负责人介绍,今年录取的151名同学中,来自北京的共41名,平均高考分数660分。
>>香港中文大学
在京录取线超过北大清华
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共在北京录取20人。其中理科录取15人,比计划多1人,录取最低分为659分,高出一本线182分。文科共录取5人,录取最低分为629分,高出一本线134分。文理科分数线均超过了北大、清华在京提档线。港校统招均按高考实考分数录取,不考虑任何加分。
本报记者张灵
本报漫画谢瑶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