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周刊》报道,一位在京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张图,因为户籍限制无法在京高考[微博]。无奈之下,其父将孩子送进国际班,准备出国留学[微博]。但戏剧性的是,他们突然发现,根据教育部政策,在获得美国国籍后,张图不仅享有了直接参加北京高考的资格,甚至还可以获得加分十分的待遇。 笔者留意到,这条新闻在诸多网络媒体上迅速被网民推至最前。确实,关于异地高考的新闻,从所谓“异闹”到维护本地利益者,各类看法和新闻我们已经看过了太多,但如此具有反转剧色彩的还真不多见。
导致这一故事被制造出来的根源是异地高考的门槛,与对外国侨民的优待两个本不相关的政策。当我们分别来看待这两个政策的时候,会觉得其是有一定现实性和合理性的,特别制定政策的官方也笃定的这么认为:异地高考如果无条件放开,会导致教育资源集中地区的人口又迎来爆炸式增长,并会大大冲击当地正常的教育秩序;而对外国侨民的优待则是体现中国开放性与包容性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其子女教育问题上,可以极大的赢得他们对民族与国家的向心力。
但是当这两条本不该冲突的政策,集中在一个个体身上体现出来,形成鲜明的前后反差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这其中的荒诞。这就好比是一个人家里有糖,舍不得给自己孩子吃,给别人家孩子倒一次两块。或者更形象一点来打比方,是这家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一天一块糖,小儿子没有糖,或某天表现足够好符合条件了才能获得一块糖,而别人家来串门的孩子却可以享有一天两块糖的待遇。
这是很扯蛋的事情。我们可以接受去了其他国家,自己的护照不如美国护照好使的情况。但从情感上,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在本国国土,甚至是行政中心,还要做二等公民,低外人一头的现实。而教育并不是个案,除了早前日本青年在武汉丢自行车被迅速找回的新闻,以及为了外籍乘客身体而改变火车停车计划的新闻,今天同时还有一条《英国女子嫁山东小伙遇强拆 靠外籍身份保护丈夫》的新闻。在看这些新闻的时候,相信每一位读者都是心酸的,因为这些新闻让我们觉得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洋大爷”的时代。
对于这些,我们姑且不说公平不公平,但就实现“中国梦”而言,为了在自己的土地上享受更好的待遇,我们是不是该去申请其他国籍?那么“中国梦”是不是改成“美国梦”更为恰当呢?由此可见,我们改革的道路、民族复兴还任重道远。特别是社会资源、公共资源的不公平分配现象是极为严重的,而且越是社会资源高度聚集之处,我们的政府部门为了保护既定利益,就越是要为进入这个地区人为的设定高门槛。可以说,越不公平就越导致人口的聚集,越聚集就越限制,越限制就越不公平,这成了我们政府管理的恶性循环。 昨日,习近平主席在四川灾区提出,“不论是什么天灾人祸不要让下一代受伤害”。笔者认为,下一代所受伤害应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包括社会公平上的歧视。我们对后者的保护甚至应高于前者,因为身体的伤害可以靠现代医学治疗,但心理上的创伤则会跟随一辈子,甚至成为他们仇视社会、报复社会的动机。
美国绿卡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都强于中国国籍的现实,套用一句网络用语来说,让人哀莫大于心死。而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否定某个政策,取消侨民优待,或更进一步的放开异地高考。而是应从理念上、从根本上保持开放与公平的并存,营造一个让每个公民都可以从中公平竞争的环境。
王亚煌 中国经营网专栏作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