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台湾高校大陆生:不能留台就业值不值?

2015年07月21日17:24  信息时报     收藏本文     
在台一年开销要多少?在台一年开销要多少?
陈静远(右五)和她的同学们。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陈静远(右五)和她的同学们。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博伟(左一)等大陆生与台湾老师合影。关博伟(左一)等大陆生与台湾老师合影。
贺小语从辅仁大学毕业后选择继续升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贺小语从辅仁大学毕业后选择继续升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1年高考[微博]结束,他们在志愿书上填下了改变人生的决定,赴台求学四年。在大陆,他们被冠以大陆赴台读书的“先遣部队”;在台湾,被称为“陆生”的他们为台湾注入了新血液。2015年7月,首批赴台读书的本科学生毕业。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毕业生。

  “我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台湾读书是关博伟目前为止最勇敢的决定。在台湾义守大学读书的四年不仅让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历。2011年,台湾高校首次面向大陆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六个省市招生,高考成绩达到本科二批分数线以上的考生,不限专业背景,均可报名,共吸引928位大陆学生跨海求学。不允许在学打工、不得在台就业,四年后毕业,他们将何去何从?

  第一堂课

  上网学习台湾用语库

  来自福建的关博伟说起话来带着“台湾腔”,因为福建话与台湾话很像,有朋友认识他两年才知道他是陆生。

  相较于很快接受台湾风俗习惯的关博伟,来自浙江的周家辉则感到有些不适应。“如果你说电脑‘死机’了,他们都会表示听不懂,因为在台湾那叫‘当机’;土豆也不叫‘土豆’,叫‘马铃薯’。”上网学习台湾用语库,成为了很多陆生赴台的“第一堂课”。

  陈静远就读于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她说,在大陆,一般别人说了“谢谢”,会回“不客气”或者“不用谢”,而台湾的习惯是回“不会”;他们所说的“等一下”也其实比我们所理解的“待会儿”的时间要长。

  考试形式

  以PPT居多,很少见挂科

  2008年,一则“台湾学生以7.69分考上大学”的新闻引发两岸热议。这边厢是高考大战越演越烈,那边厢却是“人人都能上大学”。在关博伟看来,台湾人均受教育程度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少高校多的现状。

  相对“僧多粥少”入学门槛高的香港高校,虽然考上台湾高校很容易,但大学的教学质量并不会因此下降。体现在高校教学上,台湾高校老师人均指导的学生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我听在大陆读书的同学说,他们的老师上完课扭头就走,这在台湾的大学是非常少见的。”关博伟说。

  “只要按时完成课程作业,考试前认真复习,绩点绝对不是问题。”一篇关于赴台陆生撰写的“经验帖”中这样写道。关博伟告诉记者,“挂科”在台湾高校的确很少见。考试的形式以做PPT展示居多,为数不多的纸笔考试也多为开卷,基本没有闭卷考试。

  “陆生都超拼的。”首批赴台的大陆学子虽然仅有928人,但是却为台湾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气象。在这4年间,他们拼劲十足地学习,甚至成为了台湾学术研究的生力军。“自修室大多是陆生,成绩名列前茅的多是陆生,积极向老师提问的几乎都是陆生。”关博伟说。

  观点

  为什么会去台湾求学?

  1、来自:浙江

  毕业生:周家辉

  我的高考成绩在大陆只能报读二本院校,后来在网上看到(台湾高校)招生讯息,因为是在大陆招生之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报名了。

  我当时的想法是,不论在哪里都是要读书,还不如多出去走走看看。

  2、来自:上海

  毕业生:贺小语

  当年我高考成绩超过当地重本线,原本可以在大陆上一所不错的高校。当时觉得台湾的环境很新,想看看不同的环境。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提前批报考了台湾辅仁大学,最终被该校广告传播学系录取。

  同吃同睡

  有大陆生也有台湾人

  “学校宿舍的环境十分好,基本设施一应俱全。家具摆设不仅很新,而且还看起来十分温馨。”舒适的宿舍环境让“远道求学”的周家辉十分满意。

  在关博伟眼中,宿舍就是他在台湾的“家”,不仅有良好的休息环境,也是增进同学情感的重要场所。从4人宿舍到2人宿舍,关博伟的室友既有陆生也有台湾人。4年下来,他接触到了不同地方生活文化,也和这帮“同吃同睡”的好兄弟积累了深厚的感情。

  在辅仁大学,第一年是两个台湾学生和两个陆生混搭,第二年开始是找自己喜欢的室友一起住。“住宿环境还不错,24小时都有水有电有网,比较自由,听说大陆有一些高校网上十一二点之后断网,感觉比较荒谬。”贺小语说,不过台湾学校的宿舍也会有门禁,也会有一些比较基础的限制,“但是这些都是合理,住得挺习惯的。”

  创建社团

  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台北、台南、台东、高雄、屏东、花莲……和所有的赴台学生一样,关博伟也走遍了大半个台湾,但大多的目的却不是游玩。作为义守大学国际志工社团的创建人之一,组织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充斥了他的课余时间,也让他乐在其中。

  在台湾高校,各种社团和同好组织十分活跃。“只要你想得到,又召集到志同道合的人,学校批准后就可以组建自己的社团。”主要面向陆生、侨生和外籍生的国际志工社团,就是当时就读大二的关博伟和同学一起组建起来的。

  “我可是学校官方微博的运营人哦,也就是‘主页君’啦。”关博伟言语中难掩自豪之情。虽然大学读的专业是资讯工程,但凭借对文字的热情,关博伟不仅担任了学校官方网站电子报的记者,还肩负了义守大学微博“主页君”的身份。在他看来,学校能将官方平台交由陆生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表明陆生越来越受到台湾高校的重视。

  2011年,台湾正式开放陆生赴台求学。大门虽已开启,但受目前两岸开放的政策限制,他们不编列奖助学金、不允许在学打工、不得在台就业和不得报考公职考试。这意味着,赴台陆生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尴尬和挑战。

  有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749万,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季”。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四年前赴台的本科生中,有684人如期迎来毕业季,其中312人已被台湾研究所录取,他们将继续深造读研[微博]。其余或返回大陆工作或另谋发展,但均须在毕业后30天内离境。

  面对困惑

  赴台大陆生没有竞争力?

  “登台”求学的经历无疑是陆生简历上的亮点,但这批即将“着陆”陆生们却坦言,“这条路似乎走得更加艰难”。直接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是,不能留台工作,大四还要完成课业或会错过大陆校园招聘季。此外,作为2011年赴台求学的本科生,近两三年才松绑的陆生政策也让他们错失了很多机会。“实习经历十分有限,私立高校的知名度较低,大陆企业对台湾学历的质疑。”每一项都加重了陆生肩上的担子。

  “回大陆找工作时,赴台陆生并没有竞争力。”这是关博伟最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在他看来,由于首批接收赴台本科生的高校基本为私立学校,学校知名度较低是陆生就业时的“硬伤”。

  学金融的陈静远,毕业后曾有过找工作面试的经验。“台湾学校与企业的接触少,只有少部分台商企业开展校园招聘,但是大多陆生都没能在招聘上找到理想工作。”她认为如果回大陆找工作的话,可考虑台商企业,“大陆很多台商希望选择同时了解台湾和大陆市场的人才”,她身边不少一同赴台求学的同学都进入了大陆的台商企业。

  继续升学

  读完研究生再回大陆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首批赴台陆生中将近半数人和关博伟作出了一样的选择继续升学。前几日,收到台湾科技大学研究所的录取通知书,关博伟心中悬着的大石才终于落地。

  “我的女朋友在大陆读书,今年毕业后准备直接工作。一旦我留台升学意味着还要继续异地恋。”关博伟坦言做出这个决定经历了很久的心理斗争。而他最终申请的都是地处台北且为“大陆熟知”的公立大学,目的就是为研究生毕业后回大陆找工作打好基础。

  2015年,台湾共计115所高校录取2024名陆生赴台就读学士班,录取人数创五年来新高。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大陆学子赴台求学,一边是政策限制,针对陆生赴台政策尽快“松绑”的呼声日益高涨。为了顺应时局发展,陆生政策似乎终于发生了积极的转变。从不能拿奖学金,到可以拿非政府奖学金;从不能参加实习,到部分学校根据专业要求安排实习。

  据台湾教育部门负责人透露,针对陆生的政策除“毕业后不能留下来工作”及“不采认大陆医事学历”两项,其它将陆续解禁。作为政策不断放宽的见证者,“资深”陆生关博伟认为赴台陆生的未来十分明朗。

  出奇一致

  赴台不后悔,很值得

  虽然就业略受影响,但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赴台陆生均表示,到台湾求学是一段很难忘的经历。如果时光倒流回2011年,你还会选择赴台读书吗?受访陆生的回应却出奇地一致——不后悔,很值得。贺小语说,“来台湾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经验,高中生择校,如果想要有一个不同于跟大陆念书的经历,挑战自己的话,那可以来台湾念书体验一下。”

  虽然贺小语打算继续升学,但她也意识到,如果首批陆生回大陆找工作,可能会遭遇一些麻烦,比如有一些单位对台湾的学校没有什么概念。她说,“辅仁大学在当年报考的时候算名气很大的了,但是一些名气不是很大的学校有可能会在内地比较少被认可。因为不能实习,比如一些护理系的可能就比较吃亏;而传播类的话,就算不能实习,暑假也可以回大陆去实习,不会有太大影响。”此外,学校也有在做一些努力,有一些校友会定期提供就业咨询,或一些两岸就业招聘会。

  心得体会

  用多元视角分析问题

  作为首批赴台陆生,因参加淡江大学[微博]2014年学生会长选举而引发热议的陆生蔡博艺在其书中写到,“其实台湾和大陆的地理距离并不远,远的是心理距离。台湾和大陆存在的不是时间差,而是时代差”。

  也正是因为文化环境的差异,让陆生们看到了18年来从未看到过的风景,也接触到了许多新思想。“多元”是访谈中陆生们挂在嘴边的高频词。“多元文化,多元资讯。”赴台求学的4年让他们得以用多元的视角去分析看待问题,也学会用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社会。

  “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论在哪,我都会拼尽全力。”关博伟所说的这句话,或许能代表这批“先遣部队”所有人的心声。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台湾这一站也许已经成为过去,但列车还在飞速行驶,下一站又将是全新的开始。

  台湾高校面向大陆招生大事记

  2011年

  陆生元年,台湾高校面向六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招生。1569名大陆学生申请报名台湾高校,录取的1017名本科生和248名硕士博士生中,实际注册的人数却分别只有724和204名。

  2012年

  本科生录取率下降三成。报名赴台攻读本科学位的大陆学生共2153人,最后录取999人,比2011年略减。

  2013年

  可报读台湾高校的省份增至8个,新增湖北、辽宁两省。陆生赴台的第三年,缺额率仍约32%。

  2014年

  公立大学首招本科生。133所招收学士班的台湾高校中,公立院校占48所,各提供5个名额。

  2015年

  首批赴台本科生毕业。今年115所学校学士班录取2024人,创历年最高,被学历采认的大陆高校数量增至129所。(记者 韦英哲 见习记者 张意珠)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往年录取数据 专家帮你报志愿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台湾高校大陆生高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