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学院紧跟时代潮流 支持鼓励学生创业

2015年08月04日14:51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洪艺敏:三亚学院首先刚才谈到了我们立足于三亚或者海南省这样的区域经济来设置我们的学科专业,因此学校有九大学科门类,包括专业方向有六十个,但是我们主打还是有我们的品牌,比如说以旅游为主的,我们有四个专业方向,学校有三千个学生在这样的专业大类当中。因此,旅游可能我们跟北二外的旅游,北二外的旅游有他的特点,三亚学院的旅游也有我们自己的不同,因此我刚才说的专业特色就在于同样是(相同的)专业,但是每个学校因为他的使命不同、他的定位不同,我们的这个专业都要有自己的特色。

  陆丹:主持人我想就这个问题借新浪今天访谈的机会说一下,关于就业难这是一个被大家沿用了很多时候的一个概念。我本人是学习研究社会学的,我想改革它就一定会带来一个,从经济开始,涉及到社会各领域、各门类一个深刻的变化,在社会学、社会理论来讲就是社会转型。转型时候谁都痛,因此就业难,政府有政府的痛,学校的学校的痛,企业有企业的痛。因此,我们今天的话题说就业难高校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多方怎么办。政府在就业难问题上已经有明确的意识,也有很多的招数出来了,比如说指挥办分类的指导、分类的评估就是一个很好的转变,然后企业在转型,产业在转型,高校顺着产业的转型、市场的变化、社会的变迁、政府政策的调整,怎么办?这是一个重大使命的调整,深刻地的观念的变化和伤筋动骨的体制机制的一个阵痛,如果感到痛就有机会,还感不到痛那就会真的就业难。

  当然,我们的学生们,老师们也会调整一下自己的观念。关于就业应该有更多社会化的观念和市场化的观念,而不只是说我读了书,像中国传统的上千年的观念读书是要当官的,这个观念不改变,就业也会很难。就业应该是发挥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力量能够去解决社会的具体问题,能够在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回报,在这个过程当中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当这个观念转变以后,可以说大学生们,学校各个专业都会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和自己生存的价值,就业就不会那么难了。

  办学过程融入“双创”思想 支持鼓励学生创业

  主持人:是,我们现在确实是有就业难的问题。就业是挺难的,而且现在又提出了创业这样的一个观念,今年李克强总理也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这样一个理念,现在创业在咱们新一代大学生中真的是非常的热,刮起了一股热潮。您二位是怎样看待这样的一个现象?咱们三亚学院在学生创业方面是不是也给了一些扶持和帮助呢?

  陆丹:首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要为政府、为总理的“双创”要点赞。它的背景应该跟上一个历史发展时期是一个转折,上一段历史发展时期高校培养的人才、社会的价值导向以及大学生们的就业期待不是往着创业方向去的,是往着另一个方向去的。什么方向我就不说了,我们从国考[微博]可以去看思考这个方向。

  而一个国家的发展,尤其是我们中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去转变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市场的力量。市场的力量是需要每一个个体,用社会理论的话说个体化充分不充分。个体化充分不充分他不只是个人在学习和就业的过程中依附于一个组织,而是他能够在社会和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够创造出自己的独立价值,因此,我从这个角度,为政府、为总理的“双创”点赞,这说到我们基层的内心去了。

  我们学校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也不是一步到位的,我们是积极地响应政府的这个号召,来调整自己的思路,在办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注入这种“双创”的思想。我们学校本身是一个创业的学校,平地而起,十年当中起了一所在校生两万规模的大学。学校要创业成功,或者说创业不失败必须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机制,这本身给我们老师的授课带来一些启发,给我们的学生耳濡目染的一个环境的熏陶。当然,我们具体的还有,比方说我们现在正在热烈讨论的,我们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未来要能够创业,在课堂上老师们讲是不是要把答案讲的明了,这肯定不能有标准答案。在课堂上讨论是不是要把问题都说尽了,是不是要像画画一样,昨天我们说要不要有留白,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当然,我们考试,讨论、作业不能有标准答案,这个过程对大学来说是一个深刻的变化。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具体的平台,比方说在学生的评价上面要有各种各样的通道,过去三好生的评价可能是以学习为主,还有一些社会工作能力,现在要有更多的学生发展的通道,个性化定制的方向,还有学校提供平台,比方说三亚市政府支持我们在校内建设一个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基地。政府出资、学校出地,然后引进外面的企业,学生就可以近在身边去参加企业的创业活动,然后接着也在这里面自己来创业。当然,政府有扶持,学校也有扶持基金。诸如此类的,我们已经在积极地响应,要说的是这一步我们并没有走到政府的政策之前,其它方面我们应该是有所觉悟在前的。

  洪艺敏:我接着陆校长的说,在整个人才培养的体系当中,会把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整个人才培养教育的全过程,包括陆校长刚才谈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同时我们会设置一些创新创业的学生项目,这些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行业导师的指导下,让我们的学生能够进入这样一个真实的课题当中,也许先从模拟到学习,最后他就能孵化出来。所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其实他们有很好的理念,之所以互联网这些创始人能够在斯坦福大学孵化出来,正是因为斯坦福大学以“一间房子一美金”租给他的大学生,让他在里面孵化出来,所以有了戴尔,有了互联网的这些创始,我想三亚学院也可以做。

  不仅要做“互联网+”还要做“互联网-”

  紧跟时代潮流 适应新的教育学习方式

  主持人:看来咱们三亚学院对于学生的创业方面还是挺支持的,而且也算是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说到国家的政策,今年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叫“互联网+”,可能在“互联网+”的时代之下,许多东西都需要改革,您觉得高校应该如何深化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呢?

  陆丹:对于高校来说,互联网+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对于产业来说,他会说互联网会改造产业,对高校来说他可能真的是具有革命性的。因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有一定之规的,积累了上千年的传承经验,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后人们按照这种基本的规律不断地累计新的知识来传授给年轻人、后辈,这样的一种方式形成了范式。但是我们知道在互联网+,互联网时代不能只是用传统的方式说我们高校如何回应、如何适应、如何添加这些新技术,而要把他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

  我想说的是这一轮互联网时代对高校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我们国家政府的高度自觉,同时也来自于年轻人对于互联网青睐的一个倒逼。在这个问题上可能高校并没有走在年轻人的前面。我曾经说过我们很多有责任感的老师经常号召学校,经常说让学生把他从APP上拉回来,多听我的课。学生也许有时也会调皮地说老师你的课讲的很精彩,我今天这一堂课只看了两次手机。这样的一种状态,高校如果只是适应是不够的。那么互联网对于高校来说,我们希望把它变成一个技术改变世界,比如说当年船的技术、马的技术,如何创造一个文明,如何促进文明,火药的发现如何再形成一种对文明的再造,比方说新能源的发现。如果把它放在这个高度来看高校对互联网的认识可能要有更为深刻的一种认知。

  互联网加对高校来说还有一个互联网-,因为高校,学生四年是有学习周期,有一定的周期限制的,不能更多地延长。对于一个学校的专业院校来说,学生的课时量是有一定的,这是多少年积累的一个科学的设置。因此,当互联网能够进入高校进行一些新的内容和方式的改变的时候,可能高校还会减去一些什么东西。

  当然,我们为此做了一些准备,我们也做加,比方说作慕课课程。做慕课课程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减掉一些传统课程的内容和方式。现在好在我们国家好多著名高校都行动起来了,比方说清华[微博]大学[微博]就做得挺好的,我们跟他开始寻找合作,也搭建了一些桥梁。美国的迈阿密大学也做的不错,他是我们的姊妹学校,我们跟他们也有一个合作。

  总之,学校在这一轮来势汹涌的互联网面前要主动出击,要主动革自己的命,才不能被他革命成为落伍者。这样从观念、体制、知识、平台上做好准备,学生们才能够受业,才能够化为教师在课堂上面教课方式上面、教课内容上面一些深刻的改变。这样同学们本来是一个课后的,或者说不被正式组织所认同的一种学习方式,把它放到阳光的桌面上来,变成一个应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吸取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 努力践行大学的国际化

  主持人:刚才陆校长也提到了,我们和国外的一所学校是姊妹学校的关系,说明咱们的国际化走的是不错的。大家都知道三亚学院肯定是位于国际旅游岛三亚这样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在处于这样一个既有优势、又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三亚学院对于大学的国际化这方面是怎么看待的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三亚学院提高就业率办学特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