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点评:稳新兼具 五大趋势

2017年06月12日 10:19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教育 2017高考刚刚过去,作为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年度大考,高考给予了高三生一个跨越的机会,赋予了家庭一个圆梦的可能,与全国数千万人息息相关。为了帮助今年高考生深入了解真题,精准估分,同时帮助在校高中生了解高考命题趋势,乐学高考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后第一时间解析高考全国卷。

  以下是视频的文字实录

  老师:各位乐学的小伙伴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乐学高考历史解析课堂,我是大家的乐学历史老师李颀,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历史系博士。

  昨天2017年的高考文综已经考完了,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解析一下高考文综的历史部分,咱们今天主要讲三大块:第一部分讲2017年文综历史的总体评价与命题趋势;第二部分主要讲真题解析;第三部分讲你最想知道的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建议。

  下面开始。

  第一部分先说2017年历史试题的总体评价与命题趋势分析。这一点也是今年考过试的和明年将要考试的小伙伴们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2017年的高考文综试题,还有高考历史试题其实都保持了两个字—“稳”“新”。

  咱们先说稳,稳是高考历史一个非常悠久的传统,因为这也是它的文科属性所决定的。今年的稳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最大的稳的特点体现在考查的内容上,考查的还是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都是咱们在乐学历史复习一轮、二轮、冲刺复习中讲过的,很多老生常谈的重点话题、基础话题。比如说今年全国卷Ⅰ考到的分封制、郑和下西洋等等,这一类的题都是咱们之前复习串讲过。举例比如说分封制,这个我在乐学的最后高考冲刺古代政治中专门做过详细的讲解。再比如说像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这个话题,我也在乐学历史高考冲刺新航路开辟这个讲课中做过专题的讲解。如果大家在考前看过乐学冲刺讲座的部分,做今年的历史试卷绝对是得心应手。所以,以后请大家一定要关注乐学的每一轮复习。

  除了稳之外还提到了一个字—新。这个新字除了今年题目的设置略微有一点小小的变化之外,先说题目设置的变化,主要就是从四道选择题,四道材料分析题四选一变成了三选一,之外最新的一点是体现在对题目的设计上,就是更加加大了对同学们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还是拿今年全国卷Ⅰ的第一道历史选择题来做例子。第一道历史选择题就是考咱们刚才说过的分封制,分封制的考点是老考点,但是今年题目的设计比较有意思,待会儿真题解析的时候详细的来解一下,让你看看它这个陷阱在什么地方,主要就是现在对同学们一个迁移知识能力的考察,它会设很多混淆的考项。

  讲完了稳和新两个点,下面就来看一下近三年以来高考命题的趋势。

  历史的命题第一个趋势就是题目的设计越来越趣味化、多元化、情景化,这三化可以说是对同学们比较快乐、开心的做这道题是非常有益的。我们以前的历史试题比较干巴巴的,问1就是1,问2就是2,问一个人物就是一个人物,问一个事件就是一个事件,比较无趣,但是现在的题目设计近几年以来都是给你非常有趣的一个场景,一段对话,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小故事,然后让你从这个场景,这个历史小故事当中提炼出你应该知道的历史观点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考查方式。除此之外,出题者还利用漫画、图表、表格、柱状图等一系列多样的情景设置来考查同学们。比如说今年的全国卷Ⅰ一共有12道选择题,这12道选择题就用了三幅表格、一幅漫画,你可以看一下有1/3的题都是通过比较多样化的形式出给大家来做的,所以说这绝对是以后的趋势,大家一定要加强自己读图能力的训练,读表能力的训练,咱们讲真题的时候就会讲到,同学们可以看下这类题到底怎么来做。

  第二点命题趋势就是越来越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察。咱们讲过中国传统文化热是这几年来整个社会的热点,包括大家都熟知的《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都是体现中国文化热,包括习大大他去曲阜考察,在一些会议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对中国文化的复兴,一个扩大提升和综合国力相结合在一起的会议精神,同学们都知道,都在政治课上或者在历史课上都讲过。但是咱们历史的出题,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察除了在题目上出出来,还有一些是隐形出出来的,就是刚才说到的,很多题面会用历史小故事或者给你一段材料,里面包含某个事或某个人,他非常优良的,非常好的美德。比如说今年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最后一道选择题都是关于历史上两个贤人,这两个人都是中国儒家学派他们所认为的圣人,很明显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亮丽的一个点。中国传统文化出题者是潜移默化传递给你的,这也是一种考察的方式。

  第三点就是高考历史试题的学术性越来越强。这个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上,这三年以来材料分析题这个题目得出处几乎都是来自于一些专著或者是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比如说今年的材料分析题两道大题的论文,一道材料是来自于公司制度史,一道是来自于外交史,这都非常有专著特性。咱们之前考察材料都是来自于非常前沿的历史论文,这都是以后在历史学习中非常注意的,就是你怎么样深入浅出的把你的历史知识夯实学牢固了之后来解答高层次的历史试题。

  第四个趋势就是现在的高考,不光咱们历史,其它的也是这样,它要非常结合时政热点,时政热点今年比如说是高考的40周年,咱们全国卷Ⅱ就考到了40周年高考历史的纪念,就提到了这一点。

  第五点就是今年的历史试题有很明显的一部分是它加强了对考生把握长时间段和宽视野一个材料能力的考查。比如今年全国卷Ⅰ材料解析的第一题是考到什么呢?它是把世界史部分的民族主义和中国近代史国民党时期民族主义放在一起两段材料进行考察,这两段材料不同于以往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分开的做法,把世界史和中国史放在一起之后其实对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考察是提升一个台阶的,同学们在这一轮综合能力的考查上还是要注意。

  基本上就是这五个趋势。这几个趋势包括咱们之前提到的总体分析,在咱们以后乐学各轮复习当中都会有针对性的进行,每一轮都会把它好好的复习一遍。

  下面进入试卷题目的分析部分。在讲历史试题真正的解析之前,咱们先把2017年历史的卷子从题目设置上总体来说一下。

  今年历史的题目总体设置还是在文综:政治、地理、历史三门当中它占100分,其中选择题是12个,每个是4分,占了48分,后面是三道材料解析题,材料分析题25分、12分、15分,当然15分是选做的,最后加起来是52分,一共是100分。这100分从分值来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史还是基本上保持了三分天下的根据,就是三个方向的历史占的分值是差不多的。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在内,中国古代史占的比例相对多一点,也不是太多,所以咱们在以后的复习当中中古、中近和世界还是力要用匀了。

  下面开始讲解一下今年的高考历史真题,大家对这部分应该昨天都已经看了,包括高一、高二的学生,马上升入高三的学生。

  先看今年选择题第一道,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重点知识分封制。这道题说的是什么呢?非常老的一个考点,就是咱们多次讲过的分封制,这是周代两三个重要的政治制度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咱们讲过分封制、宗法制,这道题题面是说: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然后出题者问这个分封它有什么意义,是这样来考查的,咱们看一下这四个选项都是什么。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咱们做选择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技巧,看着最不对的立马就排除了,很明显B和C都是不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分封制它很明显是没有加强君主权利的,君主是让分封的这帮诸侯去分邦建国,去带他建设某一个地区,去宣扬周王朝的文化,所以在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和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上就可以排除。下面就看一下D选项,很多同学在这道题目上犯的错都是选择了D选项,咱们看一下为什么不能选择D选项,确立了贵族的世袭特权,贵族的世袭特权是分封制所确立的吗?不是。咱们之前提到另外一个重要的制度就是宗法制,周代的贵族制度分封世袭权利和宗法制关系才是最大的,为什么?因为这个世袭的权利是来自于血缘,只要有这个血统就可以世袭,可以享受这个待遇,享受这个职位,就是咱们之前讲先秦,秦代以前,春秋各国变化以前的世亲世禄制,世亲世禄就是祖祖辈辈都是因为血缘关系就可以享受这个职位,并不需要来选拔,所以说D选项它是混淆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界限,把这两个的边缘打破了,具有非常高的迷惑性,所以这道题应该选A推动了文化交流于文化认同。这个在题面上也是表现的非常明显的,它为什么要把都什么地方说出来呢?很明显出题者是提示你它有文化的交流,这个文化有扩散的意思,如果你转了一个弯把这个逻辑思维能力,把辩证考虑一下这道题其实也不难,但是很多同学没有这么考虑,就觉得D选项看着非常眼熟,就是周代讲的意义,但它是宗法制编的,不是分封制编的。

  我们看下一道题,这道题是个表,这个咱们在之前趋势里面讲过的,现在越来越多的考查漫画、图表、表格,越来越多这样考查,这个表格还涉及到传统文化隐性的一部分。比如说这里面涉及到两个书—《新唐书》、《旧唐书》,它是二十四史经典书,它是把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传给你了,让你了解《新唐书》和《旧唐书》,这个表格是告诉你两部书记载的历史有什么不一样,同一部书和不同的一部书中记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我们看一下记载是什么样的。

  第一,“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第二“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第三,“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第四,“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大家读完这四条肯定能得出一个字就是败,肯定唐军是败了的,这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咱们看一下选项应该怎么来选。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什么?出题者问你这个。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我可以告诉同学们,这句话一共12个字,后面十个全是对的,但是出题者前面给你设置了一个陷阱,就是最前面的两个字皇帝,李世民这时候是皇帝吗?如果他不是皇帝那这个题很明显选项就说错了,大家看一下李世民是什么。咱们材料的第一条明明说了是秦王,他是秦王这时候还没当皇帝,所以这个A偷换了一个概念,但是偷换的非常巧妙,很多同学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皇帝,但这时候不是,很多人被它骗了,所以这个不能选。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有说刘文静是唐军的主帅,大家要明白一个含义,主帅和将领不是一个意义,主帅是掌握领导权的老大,但是将领是下面领兵打仗具体的某一个将领不是真正的领导人。咱们看一下刘文静是怎么说的?括号里面有唐朝将领,并没有说他是主帅,主帅还是李世民。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这是没问题的。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材料里面有说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吗?他说了李世民患病,但是并没有说李世民患病导致了失败,所以这个D选项是扩大了外延,把原因扩大化了,导致题面出现了问题,这个题面就出现了一个让你容易跳进去的试题,李世民是患病了,但是和战败没有直接关系。

  这道题考查到了考纲上什么样的点?考纲上有一点明确写着的,说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是考纲上明确要考查的点,这道题就是在考查同学们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的能力,什么样是历史事实,什么是历史叙述要分得清,不要搞错了。这道题考查的非常细,考查也是非常犀利的。

高考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3364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8381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