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3日消息(记者车丽 河南台记者张颖凡)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一个职业,谁都离不开――那就是医生。生老病死,所有和健康相关的都需要得到医生的帮助。然而,目前我国医学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瓶颈。从高考志愿的指挥棒中,我们多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今年香港6名新科状元全部报考了医学专业,而我国内地九成高考状元更倾向于选择经济管理专业,对医学却无人问津。医学教育的未来将如何突破人才瓶颈?
据某媒体“2016高考状元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全国22个省份的36名高考状元中,超过9成的选择了经济管理类专业,而医学专业无人问津。恰巧,今年香港6名新科状元全部报考了医学专业。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地医生职业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在国内,医生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平均来说,美国的医生年收入大概20万美金,而国内20万人民币以内的水平。另外,国外有医患冲突,但是暴力伤医事件没有这么多,这也是影响医学生报考的因素之一。”
2016年1月,作为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的一部分,北京协和医学院(分数线,专业设置)公共卫生学院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36家医院的8万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明确表示愿意让自己孩子学医的占受访医生总数的比例仅有1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主任王霄表示,“我的孩子不会让他学医,现在好学生报医学院校的比例已经占了百分之一都不到。没有看到整个环境的改善,学生是不会改变的。”
在医学行业,流行着一个段子,其中有几句“吵吵闹闹小儿科,又脏又累是妇产科,走投无路传染科……”,这些带有自嘲口气的语句正印证了医生行业所面临的劳动强度大、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等工作特点。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表示,目前,医学人才成为了制约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瓶颈,儿科、精神科、妇产科、病理、老年护理、药学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目前,我国有319万执业医师、助理医师中,本科和本科以上学历只占51%,而国际发达国家都是本科起点。而且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临床水平差异比较大。从人才队伍的结构来看,我国全科医生占医生队伍的总数6.6%,欧美发达国家都是30-4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2.5人,2030年达到3人。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办名义就医学教育专项工作出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