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则一家四口藏身快递车试图“偷渡”进入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校园的新闻备受关注。每逢暑期游客参观清华、北大等名校“门难进”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清华、北大等名校究竟是否“门难进”,名校师生又如何看待自家校园成“景点”?
文/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朱丽莉、杨稳玺
“偷渡”引热议:
游客:学校限制参观可以理解 能否采取叫号入园等人性化措施
7日,记者来到清华、北大,亲身体验探寻清华、北大是否真的“门难进”。早上10点左右,北大东北门外排队队伍已近百米。北大保安告诉记者,游客参观只能从学校东北门登记入园,登记时间分两个时段,上午7点半至11点半,下午2点至5点,现在排队等到下午应该可以顺利进校,一般早上7点半左右来即可。
在清华西门,因恰逢周一闭园,大量游客在清华大学校门前留影,多位游客央求保安放行遭拒。一名保安告诉记者,按规定校园由8月8日开放至8月12日,13日全天不开放,14日学校教职工恢复正常上班后,周一至周五不开放校园参观。
“正常排队只要早点来,入校参观应该不成问题。”他表示“偷渡”一事确有其事。而记者在外排队时,亦有数人搭讪记者,表示可以花钱带入,价格为100元每人。
炎炎烈日下排队游客怎么看?来自湖南长沙的马玉霞表示自己正在犹豫是否继续等待,觉得学校限制参观可以理解,但能否采取叫号入园等人性化措施。湖北武汉的张泉放弃了进校参观的计划,准备稍事休息后前往颐和园,她说:“能理解学校做法,但我们大老远来进不去,还是很失望。”
师生:有些游人乱涂乱画、高声喧哗 严重影响了师生正常校园生活
游客对苦等半天难进校园可以不满,清华北大等名校师生也表示委屈。“学习、科研的校园,怎么就成了旅游景点?过去不管时学校里就和公园、集市一样,有些游人乱涂乱画、高声喧哗,严重影响了师生正常校园生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大教师说。
7日记者在北大东北门及清华西门看到大批游客脚下可见随手丢弃的食品包装袋、纸巾等废弃物,北大校园里游客随意攀爬、吸烟、坐卧草坪等不文明行为亦有发生。
国外有别:高校大多完全开放 但游客较少
国外高校是否也会面临国内高校的这般“困境”?记者联系了数位出国留学学子,他们表示国外高校参观游览制度各有不同。例如英国牛津大学及剑桥大学的部分学院、美国西点军校等高校需要购买门票进入;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等高校仅接受团体预约参观,不接受个人参观游览。同时,多位留学生也表示国情内外有差异,外国经验仅能作为参考。
前往美国匹兹堡大学深造的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宁说:“有些美国高校确实免费对外开放,但可能因为国情差异,我很少见到外国人扎堆游览大学校园,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其实国内几千所高校真正限制游客的也没有几所,大家扎堆往那么几所学校去,学校限流我认为可以理解。”
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可达认为,国内外情况有所不同,国外高校大多完全开放,但游客较少,游客扎堆游览的现象更是少见,而国内知名学府一直以来备受推崇和仰慕,全国各地的游客想亲历校园风采的心愿值得理解,但应当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
“高校风景不错,加上文化底蕴深厚、知识氛围较浓,老百姓大多是想让孩子提前感受优秀大学,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周可达认为,游客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要讲究时机和方法,“参观时若孩子年龄太小或家长了解不全面不深入,走马观花式的游历不会有太好的效果,这样逛校园与逛公园差别不大。”
面对难以解决的“供需矛盾”,周可达表示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别说高校,景点也存在超载的问题,景点环境本身的承载能力、游客的安全都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大学而言,无形的文化氛围应当得到保持,太过喧闹的开放观光只怕会影响师生学习、科研和生活,应当倡导游客文明游览。”
原标题:“偷渡”进清华 游客好奇葩
责任编辑:黄晓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