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高考选考成绩或采用“百分位等级”赋分

2018年01月22日 17:50 新浪教育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作为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之一,2017年秋季学期北京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阶段,2017级高一学生成为首批尝鲜北京新高考的学生。三年后,也就是2020年的高考,这批学生将参加新的“3+3”高考,高考总成绩将由语数外三门主科加三门选考科目的成绩决定。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要求,三门选考科目成绩,将以等级呈现。

  以往高考,考生各科目成绩按分数呈现,高校录取时划出投档线,并按总分从高到低录取,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直接,但高效公平,是通用多年的高考录取方式。而高考改革后,考生高考成绩变为三门主科分数 加 三门选考科目成绩等级。

  于此,本轮高考改革遇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学生选考科目成绩的呈现方式以及高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对选考科目成绩的使用方式。能否公平、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是决定本轮高考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

  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已在上海、浙江成功实施。上海、浙江选考科目的成绩呈现方式和使用方式细节有所不同,但都遵循“原始分数 - 百分比例 - 等级 - 转化分数”的路径:即把考生卷面原始分数,按照分数排名所在的百分比位置,先转换成百分比例,再转成百分比对应的等级,成绩按等级呈现;高校在使用时每个等级再赋以固定的分数。(上海浙江方案见文末)

  后续改革省市依据各自的特点对选考科目成绩呈现方式和使用方式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北京,也暂没有相关政策或操作性文件公布。 

  1月18日,北京市教育学会微信公众号刊发题为《新高考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转换的研究》的文章,提出了基于“百分位等级”的分段成绩赋分方案:即将全体考生成绩排序后等比例的分成100个等级,并对各等级按照1-100赋分。不同于上海的11个等级和浙江的21个等级,这个方案的100个等级分得更细。

  文章称,该方案综合考虑了中学教学、考试命题、高校招生以及社会公众关切等多方面因素,对新高考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转换原则进行了论证。文章对浙、沪试点方案以及其他受关注方案的特点及利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个方案。

  甚至,该方案已经通过了实例分析。文章称,运用该方案对2016年高考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方案能够满足学生的选科需要,较好处理学科间的难度平衡问题,符合“大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招生模式的要求,同时也缓解了学业水平考试分数呈现和转换的一些潜在矛盾。

  这篇文章的作者之一是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

  北京高考专家晨雾分析,文章通过北京市教育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学术探讨名义发布,说明此方案已基本成型,文中提出的基于“百分位等级”的分段成绩转换方案很可能成为未来北京新高考改革选考科目将要采用的赋分方案。

  新浪高考全文转载此文,以供参考。

  新高考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转换的研究

  2018-01-18 臧铁军 杨君 北京市教育学会

  摘要: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2018年已在上海、浙江的成功落地实施。上海、浙江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分数呈现和转换方式有所不同,而后续改革省市依据各自的特点对分数的呈现和转换也有不同的设计要求。本文综合考虑中学教学、考试命题、高校招生以及社会公众关切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新高考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转换原则进行了论证。文章对浙、沪试点方案以及其他受关注方案的特点及利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百分等级”的分段成绩转换方案。运用该方案对2016年高考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方案能够满足学生的选科需要,较好处理学科间的难度平衡问题,符合“大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招生模式的要求,同时也缓解了学业水平考试分数呈现和转换的一些潜在矛盾。

臧铁军臧铁军

  一、引言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国务院《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录取机制。《实施意见》指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下文简称学考)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并确定在上海、浙江先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两省市于2014年9月公布了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方。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教育部《实施意见》),提出学考成绩的呈现和使用原则,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考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学考成绩的呈现方式以及在高考录取中的使用方式是此次高考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涉及到对于考生的公平性,对于高校招生的选拔性,对于基础教育的导向性以及对于高考自身的科学性,是本次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就目前正在实验的浙、沪方案以及其他可供参考的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从侧重操作性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学考成绩呈现及分数转化方案,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及解决问题的原则

  依据国务院《实施意见》的精神,2016年全国绝大部分省市都公布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纵观各省方案,改革的总体框架均已明确,但一些省市公布的方案对学考成绩的具体呈现方式和在招生录取中的使用方式尚未有具体的操作性的表述。2017年有北京、天津等四个省市进入改革试点,2017年9月份入学的新一届高中生将使用新的课程计划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因此,深入讨论和研究学考成绩的呈现和使用方式,对于学考的顺利实施和高考改革的推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当前改革中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瞩目、亟需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根据国务院及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学考成绩呈现及使用方案需考虑以下三个因素及其带来的相关问题。

  1、考生和学校间的双向选择及相关问题。即考生根据未来的职业期望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选考科目,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提出对考生的学考科目报考要求,此即“双向选择”。按照浙、沪方案,考生选考科目只需一门在高校选考科目范围之内,就可报考该校该专业。因此,招生录取中报考同一专业的考生的选考科目并不完全相同。

  现行高考的“语数外+文(理)综”的考试招生模式,在录取中采用原始分相加并按总分录取的方式,由于同类考生(文科或理科)的考试科目相同,即使有的学科试题偏难或者有的学科偏易,从公平的角度也能得到考生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采用新方案后,录取同一专业的考生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由于命题和学科属性的差异,导致各学科间不仅平均分可能会有所不同,且不同学科的成绩分布形态也不相同,因此学科间的成绩具有不可比性,不同组合的3个选考科目成绩简单相加,同样也具有不可比性。如在理科科目(如物理、化学)的考试中,优秀学生可以取得满分,但从数十年高考的成绩来看,优秀的考生在文科科目(如政治、历史)考试中取得满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社会公众又普遍感觉物理、化学要难于政治和历史学科,这就是所谓的学科属性差异。因此,简单的将考试的原始分累加并用于录取的做法过于粗糙,即使不同科目的平均分相接近,但由于不同学科在高分数段和低分数段分布的明显差异,也极可能导致公众对公平性的质疑。

  新“双向选择”方式带来了不同科目的成绩如何比较,如何相加,如何解释的问题,这是自恢复高考40年来从未遇到的新问题。

  2、等级呈现及相关问题。应当说,学考选考科目成绩以百分比例确定等级的呈现方式,是解决上述“双向选择”新问题的较为简洁有效的途径。

  将选考科目的考试成绩用于高校招生录取,主要功能为选拔和区分,即挑选出优秀的考生进入高校学习。挑选的依据通常使用原始分直接比较,除此之外还可以依据考生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进行比较。从教育测量统计的角度看,以相对位置赋分进行多学科相加更加合理。

高考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29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42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