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宋佳的学生时代显得宁静而踏实。大连二十四中,这所在辽宁排得上名的中学,承载了宋佳全部的高考记忆。
从小成绩优异的宋佳,在高二将自己的目标定在了“文科生的第一天堂”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六月份,她来到北京参加北京大学考古夏令营的自主招生,那时起,北大梦就在她的心里扎下了种子。
那时候宋佳的生活属于上课、自习,有时,学校里会有些灯光表演、露天电影这样的活动。一天一天地,日子这样平静地挨过去。
宋佳还记得,入夜以后,校园里的灯光渐次开放,晚自习中间的大课间,宋佳就和同学一起去操场跑步、去小花园闲逛。路灯下美丽的校园夜景,是她至今回想起来,脑海中关于高中最深刻的映像。
就这样平淡而顺利地进入高三。这时候的宋佳依然努力地学习着,却陷入了低谷期。明明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下了十分的苦工,成绩却无法提高。周围的同学都在努力,大家的水平也都差不多,每次考完试看着自己的排名,她心里都是一阵焦虑。
班主任说她这是“绷得太紧了”,需要放松一下,找一个出口。但是一直以来加在自己身上的压力,不是一时就能卸下来的。那时候的宋佳,近乎偏执地攥着心里的北大梦,逼着自己一定要抓紧一切时间去学习。
一次考完试,看着自己的分数,宋佳一遍一遍把它和考上北大需要的成绩对比,不断怀疑着自己。晚上睡在被窝里,她止不住地流泪,这时候,爸爸过来和她谈心,聊到深夜。
爸爸妈妈对宋佳的期望是“能一直开开心心的就好”。爸爸的疏导,让宋佳放松了很多。“觉得有依靠了。”她说。
当生活变得单调而缺乏改变时,一些看上去平淡无奇的东西就会变成令人雀跃的期待。对高三时的宋佳来说,这种期待是好友的来信。
好友在另一个学校,两人时常互相写信、写明信片。一天傍晚,刚刚下课,学校里的灯都还没开,宋佳走出教学楼,穿过整片操场的黑暗去主楼取信。
回来的时候,探照灯都开了,照得路上一片雪亮。宋佳攥着那封信,信纸上是好友抄给自己的歌词,突然觉得,还有人在牵挂自己。
“在那种时候,”宋佳回想着,“一张明信片能让你的心情一下子好起来。”
临近高考时,因为压力太大,几次考试宋佳都没有发挥好。焦虑压抑得她喘不过气来。那一个月,几乎每周,她都会去找学校的心理老师聊一聊。
一次,心理老师没有在心理室和她聊天,而是带着她去了学校的小花园。两人坐在紫藤萝盛开的花架下,阳光正好,自习课的时间里整个学校静谧无声。心理老师说,要把这种美好的场景留在脑海中,这样你的心情就会很平静,就不会焦虑。
那是宋佳最后一次去找心理老师,那时,离高考还有十天。
“我很清晰地记得她说一句话,‘你的高考成绩会比你的一模成绩高二十分’”宋佳笑道,“结果真的就高了二十分。”
高考就这样到了,宋佳反而平静了下来。那几天,她睡得比平时踏实很多。“我妈为了看我有没有睡着,用手捏我鼻子,结果发现我睡得死死的,哈哈。”她说。
考场周围青山环绕,一开始有些紧张的宋佳见到同学们,大家互相一鼓劲,就放松了下来。好像一晃神,高考就过去了。
很快就到了出成绩、填志愿的时候。宋佳的成绩在辽宁省文科排到110名,这是一个让她觉得挺满意的成绩。几经斟酌,她决定首先考虑城市,其次选择学校,最后考虑专业。最终,她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
“参加自主招生的时候,我妈还经常拉着我说去人大看看,我那时候说人大党性太强,不去,结果最后真的来了人大。”
现在,高考已经过去了一年,宋佳觉得,“再让我回去以那种状态学习的话,其实我还是愿意的”,因为那是一段非常心静的日子,但是“我不想再经历一次高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