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三联生活周刊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后共产主义欧洲艺术大型特展

http://edu.sina.com.cn 2001/01/30 17:13   三联生活周刊

  1989,上个世纪最神秘和难忘的数字:那一年全球都处在轰然巨响之中。存在29年的柏林墙突然崩溃,欧洲及整个世界汹涌澎湃。今天,人们仍在感叹那丑陋之墙的荒唐与不真实。但令人悲哀的却是这片地带正慢慢失去它当年的锋利。

  许多艺术家的过去都有代码符号,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他们渴望变革。“异议人士”,“文化官僚垄断”在后共产主义欧洲不复存在,艺术中心,私人画廊,艺术博览会,文化媒体自由自主地成立发展,因特网迅速普及,艺术从国家政治宣传功能中超脱,文化生活不知不觉更为西方化。但是与此同时,当年的狂热和大家庭般的理想主义在随后的每年每日中被软化消蚀,各种艰难漫长的社会经济矛盾才是现实。当年火炬般的眼神也随之退却光辉,变得冷漠隔离与自我保护。东欧艺术家经过了最初的混乱阶段,出现了新的一代:他们不为历史过去感到负债疲累,但却不得不以更深暗的颜色来坦对平衡“伟大”的自由:贫穷蔓延,无家可归者增多,工业荒废,失业严重,环境污染,国家民族主义重新兴起,对新的市场物质价值观只能冷嘲讥诮。他们在各自的独特地域感受、认识和论证后共产主义的欧洲社会制度。十年来,他们的流动及突破尤其令人关注。

  此次后共产主义欧洲艺术大型特展由瑞典斯德哥尔摩现代博物馆策划开展,转战布达佩斯,最后转回到历史中心舞台德国柏林。展出场地德国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汉堡火车站正处在柏林墙的边缘:当年封存的喧嚣历史气息从土地里遥遥升起,以它熟悉的方式招呼这些十年后来自所有22个前共产主义国家的140位艺术家的陌生作品。

  这些年轻艺术家们面对双向分割后的欧洲,有些已经成为欧洲公民,其他的也是预备役。他们每年在世界范围生活创作,与西方艺术的关系决不仅仅是许多人认为的单调复制而已。相反西方对东欧的了解却太少太自我为中心了。那种作品内容及表达上的震慑及锋利对于梳理成型的西方审美习惯反倒会造成一种本能的障碍排斥。

  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艺术总监Eugen Blume先生尤其强调:筹划此次非政治展览不是为了刻意对比东西意识形态,不算历史帐,不分类地域特定产物,不叙述“艺术真理”之流,不下泛泛结论,不提供对社会进程现象的逻辑分析,不刻意展示“另一个欧洲”异国情调概念,不塑造另类艺术风潮。而是着重“个体”:从每个艺术家个体的艺术生活冲击过程出发,通过个体艺术家的作品反映前共产主义欧洲当今社会状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展示个体环境历史的不可重复,从而寻求艺术普遍价值。

  大展主题分为四部分:1.“社会性雕塑造形”主题:社会经济,国家认同,宗教民族,消费主义,财富落后,个体疏远,大众媒体的泛滥及影响2.“过去的再创与和解”艺术家必须面对他们的成长环境,重新思考原有的艺术传统,偶像崇拜和国家民族主义等问题3.“对意识的审问”和在西方一样,艺术家一直寻求艺术主观性的真正本质,突破个人叙事在自我表达的局限。4.“性别景观和道德隐喻”

  德国权威大报“南德意志报”的艺术评论家写道:“此百科全书般大型展览表明东欧艺术现实极具多样化,叙事型艺术作品已经成为过去,此次展览中录象,摄影及装置作品尤其占高比例。作品大多关于生死,性别身体,战争,贫穷,排外,艺术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历史渗透,宗教冲突等等。作品背景里的严峻抗争,冷酷幽默以及浪漫超验的倾向使得作品内容能够朴素而强烈地面对观者。有的参展作品局限在当时历史时刻的自我证明上,但大多数作品能够脱离具体时间点,探讨其跨越主题:在一切迅速全球化的时候,出生在欧美主流之外的文化环境中的艺术家所表现的个体文化关系到底体现在哪里?东欧社会及艺术世界的崩溃与重建是否必经一个漫长的危机与暴力时代?”

  整个展览作品的最大特征是进攻性爆炸性强烈,看得人越来越沉重和晕眩。踉踉跄跄走到最后一个展厅,其中的装置作品发挥到极至:整个空间原本漆黑无限,你一入门,突然超强度白光从四面八方直射你这侵入者,你忙着惊吓地闭眼睛,却同时又从各个角落不同层次蹿出匹配超强光的超高频率蛮横噪音,呲呲叽叽张牙舞爪侵略你身体深处,你心跳剧快浑身紧缩鸡皮盛开。你抱着头捂着伤心耳朵落荒跳出门外,空间的光色却马上调换成暧昧而礼貌的粉红色,噪音也变成让人感觉很热的低辐射。顺着温柔光色,你不服气瞄不到噪音藏匿之处,却会被墙壁上爬满了既会发暴力光又会发恐怖热的粗铁丝网牢牢吸引住。你惊魂未定,却绝对庆幸刚刚没有一头匆忙撞死上下左右的墙上被缚获烧焦。真不知作者本身是虐待狂,还是他曾被如此地精神虐待过?如果是后者,他的政治隐喻就太“恐怖”了。崔峤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相关链接
经济型轿车将成为主体(2001/01/30/ 17:05)
时事点评:最终解释权(2001/01/30/ 17:04)
时事点评:7根扁铁和5年徒刑(2001/01/30/ 17:01)
时事点评: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疫苗(2001/01/30/ 16:59)
三联生活周刊 (2001年第3、4期合刊) 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聊天得大奖-MP3商务通DVD手机钻戒
春运火车票信息,二手交易市场
2001年春运信息
最佳春节消费方案--网上投票决胜负
聊友速配找共同语言
新浪网有奖用户注册活动 手机天天送
新浪手机短信传递新春祝福!
全新两性健康频道给您最贴心的帮助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