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课外班的选择不能全靠问孩子

2014年03月28日10:21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事实上,建立学习方面的兴趣,仅仅依靠课堂上“做项目”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在一起“做项目”的时候,热热闹闹,孩子喜欢,肯学些东西。可是当没有人陪伴的时候呢?才是真正考验学习热情的时候,很多学生还是学不下去、学不进去的。有些孩子习惯了热闹亢奋的课堂后,更不适应安安静静的学习。可是达到亢奋的剂量需求却越来越高,最终教师会被逼到没有招数的境地。这就是我曾经转载的陈冬华老师的《有趣的课堂可能是毒品》中讲述的道理。所以,虽然“做项目”的大方向并没有错,但是它在培养学习热情方面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听到这里,聪明的读者可能恍然大悟:原来,一个充满热情的课堂并不能导致学习热情啊!是的,而且还有可能有反作用呢。

  教育的复杂性就在于它的手法一定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那么,到底具体什么样的手法才是有效的手法呢?产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到底在哪里呢?产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很大一部分在于和“热情”听起来相反的“沉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踏实”。一个人能坐得住,沉下来,读得进去书,好书中自然会有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怎能没有热情呢?但是如果坐不住,书再有意思,都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天生再聪明的孩子,坐不下来,学不进去,考试成绩也好不了。

  美国的好学校里,到底使用了什么手法帮助孩子坐下来呢?比较重要的是强调阅读。老师上课会导读,而且作业的很大一部分是课外阅读。但是,他们指定的阅读量其实还远远不够。比如瑞在美国小学的作业阅读量是每天三十分钟。这个量是“扫盲至中等水平的量”,不是培养未来高级知识分子的阅读量。靠这种量,孩子不可能从“坐不住”到“坐得住”。那么国内搞应试教育的学校呢?连个“扫盲阅读量”都没有!

  听听我的英语班学生们是怎么讲述他们在各自的国内学校的经历吧。上学期,我问中级班的孩子们,学校有没有阅读室和阅读课。我的小班学生来自几个不同的学校。A校的学生说:阅读室好像有,不过只给参观用,不知在哪儿。B校的学生说,我们也有阅读室,不过从来不给学生用,我经常溜进去把书拿出来读。啊?方法虽然不能推荐,但至少这是个爱读书的学生哈,只是被学校逼成这样。C校的学生带着小幽默慢条斯理地说了,我们前半学期共有两次阅读课。第一次课找座位;第二次课坐座位。我问,怎么会需要整堂课找座位或坐座位呢?学生答,因为我们有十个班。第一次课,十个班都找到座位,就下课了。第二次课,十个班都坐完座位,又下课了。那我问,先坐下来的同学呢,干什么?学生说,坐在那里什么也不许干哪(发呆)。我问,不许静静地看书吗?孩子答,不许。原来半学期过去,孩子在学校阅读室还没摸到过一本书哪!让人哭笑不得。

  顺便要说一下,孩子们绝对是有一定的思考能力的,上面提到的那些学校太过头的不make sense的做法,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看法的。这些都会让他们减少对学校和老师的尊重。我又怎么在这方面指导他们呢?我从他们入营的第一天,就引导他们如何看待生活中不合理、不合逻辑的地方,如何学会适应身边的社会,但是又不能没有自己的独立想法。没有独立想法,又如何帮助社会进步呢?这些都是我们理性思维英语课的一部分。我们中国现在开始进入国际社会,孩子们长大时进入的将是一个国际化的世界,不再是封闭在中国这个小世界里,所以他们必须从小开始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能力。但同时,他们也必须学会接受一些目前不完美的社会现实。事实上,没有社会是完美的。发展中的中国不完美,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也不完美,虽然先进国家肯定自有它先进之处。我很欣赏美国流传的一句格言: Change the things you can, accept the things you can not change, and have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社会完善,但是也要接受我们一时不能改变的现实。最最重要的,我们需要智慧才能搞清楚这两者的区别。

  说回学习热情。关于瑞的学习热情,Mr.Wright 刚接触他时就敏锐地捕捉到了,并和我对此做过交流。

  过去五年多,在帮助瑞建立人文学习的热情方面,我和瑞爸爸实际上走过了一个曲折的历程。瑞在美国一年级毕业后我们回国发展。当时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国内的应试教育危机已经到了多么严峻的一个地步。我们想象中的国内教育还停留在我们当年所受到的教育。我们非常清楚我们当年所接受的教育和美国教育相比,利弊各在何处,也信心满满地想象只要把国内教育缺乏的Critical Thinking补充一下就应该没有大问题。结果当瑞在国内的某个学校上学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学校的语文教育怎么会是这个教法?体系里根本没有“整本的书”,学习语言被肢解成离开上下文的词语学习!不要说母语,外语也不能这样教啊!语文教育的很多问题记录在我的博文《小海归遭遇中国语文教育》一文中。更糟糕的是,如果教师不懂得语文应该怎样学,就只能让学生使用大量重复练习词语的笨办法,效率就十分低下。结果呢,为了考试成绩亮丽,老师就需要留很多的重复练习词语的作业,所以语文作业占用了绝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当我们想为孩子补充些营养时,我们发现孩子根本没有时间了!

  那么我们是怎样应对这个挑战,最终培养起孩子在人文方面的兴趣呢?这是一个复杂的环环相扣的过程。在我的博文《小海归双语学习和英语思维得失》中,我做了详尽的记录,这里不再重复一些细节。

  有没有相对来说“速成”的一个让孩子坐得住的训练呢?有,而且存在于我们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教育方法中。众所周知,每个孩子天生的专注力就是不同的。教育的目的,就该是让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基础上获得进步。我们老祖宗的读经方法,就是不管天生什么样的孩子,都得经过背诵经文的训练。这是一个现代成年人容易误解成强迫孩子“死记硬背”的过程。其实,对孩子来说,背诵正是他们擅长的事儿,根本不会像成年人想象的那么痛苦。而背诵的经文呢,又是经典人生哲学。虽然他们小时候还不能用上,但是将来孩子长大成才,进入社会,一定会用得上这些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小的时候先背,随着年龄长大再慢慢理解诠释,这是我们老祖宗的人文教育传统。这个方法有没有道理呢?当然有。虽然在今天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教育仅靠这个办法,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这个方法在孩子早期的基础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我们的老祖宗是真正懂得孩子启蒙的规律的,真正懂得教育的真谛和手法的!可惜这样的手段,从五四时期开始,在西方教育方法的冲击下已经从中国的教育体制内完全消失了。最最悲哀的是,我们又从西方教育方法中学到他们的精华了吗?!

  理解了上面讲的这些道理,您就能理解,为什么我给学生的初级至中级的英语课,会主要采取一种“沉静”的形式——我带着孩子在大量阅读基础上加以讨论。为什么在现阶段做项目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为什么我要慎用课堂游戏(见相关博文《教是为了不教》)?

  只有“沉下来”的学生,才能逐步培养出自学能力,才能进一步培养出具有自己吸收知识、探求真理的能力。到那时,何怕没有热情和兴趣?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是充满了神奇和快乐的过程。这才是我们说的快乐学习。这也就是钱文忠老师说的大师级的人才方能达到的标准。这样的学生,谁能担心他不能应试呢?什么考试都不在话下。

  但是,教育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的家长[微博]在课外班选择时特别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老在孩子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时候,问孩子:“你快乐吗?你开心吗?”孩子喜欢上什么班,家长就给报什么班。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在学校学习非常艰苦,课外赶紧找点儿乐子吧。还有的家长觉得,不是快乐的时候学习效率最高吗?国外的快乐教育不就是这个原理吗?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学习的快乐和玩的快乐肯定不是一种快乐啊。学习是高门槛的快乐,很多其他玩法是低门槛的快乐。

  为什么课外班的选择不能全靠问孩子呢?因为孩子容易选低门槛的快乐啊。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如果瑞在学校伙食不好,即难吃又没有营养,我这个作家长的是不是想在周末给他补补啊。如果我问瑞:“你爱吃什么呀?上哪儿吃你最开心啊?”瑞准保回答:“吃肯德基或必胜客,喝可乐。”为什么呀?他喜欢那些食品和饮料的味道呀,他吃那些最开心呀。对我来说,肯德基和可乐可以偶尔作为调剂,但是我敢给他整天这样补吗?绝对不行。因为这些东西不仅营养不均衡,而且吃得过多还可能有害。所以啊,一个负责任的家长是不能全让孩子的口味牵着鼻子走的。那到底怎么补呢?选择有营养的、对他成长有利的东西,尽量想办法烹饪成他喜欢的口味。也许对有些孩子来说,健康食品永远不会像肯德基那么美味,但是久而久之,孩子饮食的品味还是有希望慢慢适应和提高的。当他能够欣赏健康食品的时候,特别是当他能够自己主动地找健康食品吃的时候,我们作家长的,就完成了引导他的任务。这就是达到高门槛的快乐啦。不过这个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patience is the key。

  Mr.Wright 在信中说,瑞的勤奋不可思议。可是瑞觉得他勤奋吗?肯定没有,瑞只是觉得轻轻松松地做了该做的而已。那么为什么Mr.Wright 要说不可思议呢,那是因为和一般同学比。是这样,他们的英语学习有“每日一词”这一项,学习一些难度较大的生词。瑞掌握得非常好,测验都是100分。但是有次测验的时候,突然把上学期的70个每日一词,也拿过来考了。我们上学期不在美国,瑞从没见过这个单子,对此他深感不安。我说,这好办,和老师要一下这个单子,我们自己补一下不就完了嘛。于是乎,瑞要了单子,结果一个晚上就熟悉了这个单子!我一丁点儿都没管,只是经常提醒他学习时间久了,可以休息一下。接下来,他又经常复习,就等着考100分了。下次一考,咦,老师一看:怎么这么短时间瑞就把上学期那70个生词全掌握了,考了100分!老师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嘛。瑞的学习效率和一般同学有很大区别。对老师来说,这算是瑞独立应对的一个特殊挑战,他独立解决了一个别的同学都不需要面对的问题!

  看了老师关于瑞解决计算机问题的评语,我们询问了一下具体情况。原来,教室里有很多苹果电脑和IPAD,不免产生一些技术支持的需要,而瑞也算是这方面的一个高手。是这样,IT 支持不时要用到一些“trouble- shooting”技能,这些技能和科学家、工程师解决问题的最基本能力一致,都是属于科学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要经历“建立假说(假设问题出在哪里)——用实验或设计来验证假说——获得结果——修改假说或实验设计——再获得结果——再修改假说或实验设计....。。直至解决问题”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这属于国际各行各业高端人才必备的科学思维训练,不管是硅谷的高科技创新还是华尔街的金融分析。不过,在十二岁这个阶段,即使是在特别重视这方面的美国——贯彻杜威的“在实践中学习”的美国,绝大多数学校里还没有多少这方面的训练。科学课的好老师,也就是让孩子多动动手做点机械小东西而已。而瑞呢,因为我们家长懂得这种训练的通用性和重要性,在家里还有我的培训营,大胆放手让他独立地作IT支持,从而在实践中获得了这方面的能力。有意思的是,我们偶然发现,他在“百度知道平台”上管理着一个回答苹果技术问题的团队,而且自己独立制订了团员的招聘、绩效考核还有解聘标准。当我和瑞爸爸无意中看到这些,只有偷着笑的份儿。瑞毕竟是个学生,没有多少时间能化在回答问题上,不过他依然保持着全中国前五十来名苹果IPAD达人的水平,据说主要因为回答的采纳率很高。

  两年前,瑞因祸得福地回到家里自主学习。今天,我们把瑞放回到美国学校一个学期。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他在强调创造型思维的美国学校里,因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老师的挑选和学校的表彰。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鼓励更多的学生达到这个目标。

  祝愿中美两国的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思考者,在人类文明史上谱出灿烂的篇章!

  本文节选自《韩博士的中美教育博客》的新浪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上一页12下一页

  新浪教育现面向广大家长诚征:1、驻站作者;2、VIP家长;3、家长联盟成员;详情请点击报名链接:http://t.cn/8sbRAXq

  微博:@国际学校家长圈

  微信:国际学校家长圈(公众号:ischoolQZ)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