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学校校长谈海外插班 对比中美教育

2014年05月19日16:25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乔锦忠,儿子6岁,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教育学部老师,现在门头沟京师实验小学挂职担任校长。两年前乔老师访学期间,儿子曾跟随其在美国就读一年,对中美教育差异有深刻理解。

  以下为现场实录:

  大家好!我是10年的时候去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孩子当时3岁。我也有接触到一些美国的小学,我简单说一下孩子在那边上学是什么样的感觉。

  首先跟宝宝妈的感觉很相似,国外学校的基础设施并不是非常好,这一点都差不多。那教育好在哪里呢?我们经常说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两句话非常经典,我的孩子去美国以前没有任何英文基础。当时把他送到美国学校的时候,我们住的地方离学校非常近,穿过一个公园就到了,环境非常好。那个幼儿园是在教堂里面。美国5岁以前的孩子上学是收费的,数额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如果孩子在5岁之前去美国上学的话,除了保险,一个月的费用应该是1千多美金。我感觉孩子去那里生活的时候,很快就适应了,并没有我们之前担忧的语言问题。我每天接他的时候,问他开心吗?他说很开心。

  外国教师对孩子的关爱无处不在

  我的体会是,在国外,老师选择做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他本身比较喜欢这个职业。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首先从师资上,选老师时会选择更适合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所以他们对孩子的那种爱,你能感觉到无处不在。比如说老师跟孩子们说话的时候,会蹲下来,或者会跪下来跟孩子们交流。在中国“跪”是很忌讳,男儿膝下有黄金,但是在国外,老师跟孩子们交流的时候,经常是跪着的。另外一方面是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我们的孩子在那里待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兴趣得到了培养,其中一个就是画画,画画是有很多项目的,水彩、沙画,能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来训练画画。有时候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到外面的墙上贴上纸让孩子们拿水彩画画。所以他回来以后,养成了非常好的习惯,就是每天画画,我们把全部画装订起来,有很厚的一本。画画的兴趣是在美国一年获得的。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现在我们为什么感觉成年人的生活压力特别大,心理调试能力比较差。其实一个真正的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的爱好,这个爱好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学校是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的地方,我现在在小学做校长就要求培养孩子有三个以上的兴趣,我们开设了很多的兴趣课程,目的是让孩子们有了兴趣,长大以后能平衡压力,做很好的内在调试。我的孩子在那边用英语生活了一年以后,英语口语非常好。回来以后天天看英文原版的动画片。每天还要做的几件事情,第一个就是画画,现在还要弹钢琴,这个是他喜欢做的事情。

  我自己的感觉,国外的这种教育是抓住了教育最根本的东西,一个是有爱,另外一个是有兴趣。

  国外的教育更注重对孩子思维过程的培养

  现在我们国内的教育跟国外的教育相比的话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个是我们整体的师资水平。第二是教育体系的设计还是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对孩子来讲,特别是10岁以前的小孩,这个时候的孩子从法律上来讲是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这个阶段孩子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成长,因为他的知识水平不足以支撑他做过于复杂的脑力劳动。但是现在我们数学课的课程相对比较难。在国外,孩子学的都非常的简单。但在教学习的方法,国外更注重思维过程的培养。举个例子,教乘法,中国的学生乘法不用教,都在背乘法口诀。美国的老师怎么教,他一般会通过生活当中的例子,书架上有三层,每一层有7本书,问孩子有多少本书?这个问题可能是小学三年级的问题。在美国,他不要求孩子知道3×7=21,孩子们通过建模的思想来发现乘法的规则,让孩子们体验这种过程。所以说我们的教育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其实每一堂课中,要是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讲,既应该有知识的线索,它是明线,知识线索的背后一定要有技能性,我们的教育完全颠倒了。在美国的教育当中,更多的是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而我们是把知识本身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所以久而久之就会有这种差距。为什么经常有一些校长非常自豪的说,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棒。但是我不理解,一个非常棒的基础教育,卫生么到了高等教育就坍塌了。或者说美国的基础教育非常差,但是到了高等教育就非常的棒。反思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能简单从表面现象看教育的好坏,要看教育当中最实质性的东西。

  我们听美国老师讲课,他经常会问孩子们,你是怎么得到的。非常强调思维的过程,但是我们中国的老师会怎么问,你明白了吗?懂了吗?知道了吗?更多的是注重的是有没有明白他讲述的事实,很多事实是不需要做太多的解释。很多概念对小学生来讲是非常难的,因为它非常的抽象。国外的教育和教学当中,都会用很长时间让孩子们体验,投入体验式学习来认识这种东西。而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是接受式的学习,体验式和探索式的学习做得非常少。

  孩子插班需要克服文化和思维的差异

  我现在在大学当老师,同时又兼任小学的校长,我觉得我们太需要去改变现在的一些东西。当然,中国现在的办学条件,从整体的体制环境到师资的因素,改变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现在也在学校做了很多的实验,其中有好多实验的项目,比如说数学课、语文课,我都是按照自己的理念做。我认为教育应该是怎么样的,我就是按照我的理念改造,当然教委也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因为我们是北京的实验校,可以自主设计课程,有很多的自主权。所以这也是我愿意去这个学校的原因。我们有3、4门选修的课程,孩子们学画画、学乐器,他们非常开心。语文课和数学课的教学也很有特点,数学课用故事问题,知识一定要还原为问题,问题一定要回到故事,从故事做起点来进行教学。这些东西都是教育当中多少人尝试过的东西,不是什么创新,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差别是非常大的。包括的语文教学,我们现在公立学校的语文教学,家长[微博]们都知道,一个学期实际上是只有32篇文章,8个单位,1个单位4篇文章,是非常多。学生是不是喜欢读这些东西,上的教材的文章,很多都是从经典文章当中选出来的,很多都是改动过的。如果你找一找原文,比如《威尼斯的小艇》,我小的时候就读过这篇,现在课本上还有,后来发现是马克吐温的作品。怎么样培养孩子们的阅读素养、写作素养,都需要去做很好的反思。我们作为中国的家长,是很无奈的,也是很累的。

  中国有这么多人口,北京就有2千万。纽约作为美国第一大城市,只有8万人。我们的孩子要想从中杀出来,就不得不为了孩子成绩提升做尽可能做的事情。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体验,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让孩子体验另外一种文明,享受在那样的环境下成长。但是确实不同的文化转换的问题。有一个社会学家说过,一个人从一个国家到另外一个国家,生活一段时候,他就不是原来那个国家的人,他从另外一个国家再回来,也就回不到原来那个人。交流的背后常常是文化的问题,文化的背后往往有思维差异的问题。很小的时候把孩子们送去也是有一定的风险。对他来讲,他有这种转换,他的英语口语没问题了,但是两种语言、两种思维、两种文化交流在一起,会有容错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克服,克服了这段时间以后就会很好,但是如果克服不好,对孩子来讲是非常痛苦的。

  海外插班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容错过渡

  3—5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像我们的孩子中间去了美国一年回来以后,他的英语听力很好,英语老师非常喜欢他。他们学校做一个英文的故事演讲,他能讲到小学6年级的水平。我本人不敢教他英文,因为我的发音不标准,怕影响他。他讲故事非常棒,有时候我要听他的发音。但是他讲中文你就要有耐心,因为中国的学生,开始阅读,通常要比外国的学生晚2年,因为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表形的文字,跟国外表音的文字有很大的区别,你要认识汉语文字的符号,需要积累2年左右的时间。没有这样的汉字基础,阅读是很困难的。所以阅读要晚一点。如果你要想让孩子长时间的出去,也要考虑到孩子的这种转换,要给他充分容错的转换的空间。同时也要注意,对孩子的心理和其他方面的调试,孩子最小的时候,最好不要留下阴影,一个大人做泡沫化的生活都要经历很多的痛苦,何况是小孩呢。

  对做教育的人来讲,非常重要的是耐心,要有静待花开的过程。作为父母、老师也好,忘记自己童年的人是做不好老师的。一定要想自己小时候是怎么过来的,孩子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阶段,需要我们有耐心去等待。无论在哪里,在中国、在美国、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做教育,规律都是一样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在美国非常成功的孩子,家庭的责任也是非常重的。好多美国的家庭,之所以孩子培养非常好,父母的付出也是非常艰辛的,周末也会陪伴孩子,有很好的培养计划。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得到,一定要注意方法。

  今天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本稿件为新浪国际学校栏目独家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新浪国际学校栏目征集专家、网友、学校来稿,点击可查看征稿启事

  新浪教育现面向广大家长诚征:1、驻站作者;2、VIP家长;3、家长联盟成员;详情请点击报名链接:http://t.cn/8sbRAXq

  微博:@国际学校家长圈

  微信:国际学校家长圈(公众号:ischoolQZ)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