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英教育纪录片余震:对比结果有何深意

2015年10月12日11:18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2015年3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拍了一部记录片,意在展现中西不同教育模式对英国学生的教育效果。

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在这个项目里,BBC负责招募、选拔五位中国教师前往位于英国汉普郡的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执教。要求完全按照中国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为期一个月,然后对学生进行水平考核。

  起因是英国的教育工作者感叹现在的英国学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小,特别是数学,和别的国家差距越来越大。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举办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上海高中生连续两年蝉联榜首,而英国学生却一再被甩在二十五名之外。

  在执教的这一个月中,BBC进行了全程录像,力求真实的展现其教学过程。

  因为中国老师来英数量的限制,在这一个月的执教中,一个中国老师往往兼任两到三门课程,比如科学老师杨军,就兼任了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教学。一个 月过去了,考核结束了,中国老师一顶三教出的学生成绩竟然比英国老师自己教出的学生成绩更好,中国老师完胜。记录片很快被剪辑出来,可是,我们在画面中看 到的似乎全是负面的东西。学生在课堂上极力的自由散慢,中国老师在课堂上极力的维持课堂秩序,甚至让爱说话的同学单独坐在一边以期隔离,让调皮的学生站到 教室门口。可是,这些措施似乎没有多大效果,学生反而觉得很好玩,到最后学生与老师矛盾越来越深重,老师哭一鼻子,学生也哭一鼻子。师生之间的对峙似乎越 来越激烈,学校的教务主任也有所耳闻,于是进行了深入查访,他随机走进课堂观看学生的上课情况,之后,其他英国教师也纷纷效仿,走进课堂看中国教师的中式 教学,结果当然很吃惊也很遗憾,他们不约而同的认为这样的课堂是不可能教出好学生来的,他们觉得他们看到的景像再坏不过了,老师自顾自的讲,学生自顾自的 玩,试想如果是自己的课上成这样,他们会很痛苦的。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既然中国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已经被考核证明成绩更优异,那BBC应该认可才对,又为什么会剪辑了一部充满负能量的记录片呢?反过来推论,如果真像BBC剪辑出来的影片那样全是一团糟,那又怎么可能出现水平测试中中式学校学生比同层次的英国其他班级的学生学业成绩好呢?事实正如中国老师杨军所言,这一部记录片的剪辑是有失偏颇的,有很多学生认真听课、认真记笔记的镜头被BBC剪掉了,留下的都是调皮捣蛋的。担任中式学校校长的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英语特级教师李爱云也表示:“大家现在看到的不仅是最乱的,而且是从最乱的里面挑了最乱的播出来。”那么,BBC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不才以为,是不是BBC故意这样做来警醒英国本土的教育工作者呢?首先从目的来看,引进中式教育就是要比对两国教育的差异,BBC曾 在一份“新闻声明”中提到他们想借此“整顿英国教育[微博],探索中式教育方法是否可以被移植到英国的课堂”,现在结果出来了,在中国教育明显水土不服的情况下, 中国老师一顶三教出来的学生也比英国老师自己教的学生更强。那证明,中国的教育方式在基础教育方面确实比英国强,这是一个前提,BBC肯定了这一点。然后,剪辑一部负能量满满的记录片给英国的教师看,也给英国的家长[微博]看,看看别人中国的教育,即便在学生这么不配合的情况下,也能取得比英国教师更好的结果,英国的教师,你不汗颜吗?英国的家长,你不反思吗?

  在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验中,为了更接近中式传统教学,博航特学校拉长了中式学校学生的学习时间,扩大了班级,要求学生穿中式校服、升国旗、做早操和眼保健 操、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并且在教室里还布置了“求实、奋进、博学、谦虚”等标语。通过结果找过程,我们完全可以猜测,中式学校的教育在总体上应该还是 过得去的。作为教师,我们都很清楚的知道,教学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要上很多节课,做很多试题,批改很多作业。有时,我们的教学是快乐的,是爽心悦目的;有 时是痛苦的,是怒火冲天的。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很多,比如教学内容的难易,当时上课的时间段,教师当时的心情,学生当时的心情,甚至天气,甚至环境。在 一个月的全程、全方位的录像中,我们相信拍摄了各种各样的镜头,想要剪辑成什么样都可以。剪成乖乖学生好好学习可以,剪成好坏掺半学习可以,但是那样显然就缺乏了社会冲击力。乖乖学生好好学,测试结果占优,顺理成章,但那样太假了,也显得英国学生太缺乏个性了;好坏掺半学,测试结果占优,也顺理成章,但这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结果,可信度很高,应该也是最接近事实的,却很不利于引起社会效应。所以,BBC独出心裁的剪辑了一部“烂片”上影,让人们说去吧,唯有争论才能促使进步。

  影片播出了,证明了BBC的高瞻远瞩、深谋 远虑,反响是很大的,争论是激烈的。也证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中式教育实验,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至少是可以让英国的教育工作者借鉴的,因为即便 在这一部“烂片”中,中国式教育的亮点也时有闪现。在第一集中,教务主任就对中国的早操赞赏有加,他认为,让全校同学都参与早操一定是激动人心的。

  对本次实验的讨论是在两方面展开的。对于英国教育工作者来说,愿赌服输,校长尼尔·斯特劳格就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从这次教学实验里我学到了两点,延长一天 的学习时间对学生们是有益的,老师们也可以时不时地在教室里尝试下“独白式”授课法。对于英国的家长来说,讨论中出现得更多的是对学生不尊重老师、没有纪 律性的批评,并表示这不是英国学生的正常状态。一名叫杰克的网友对“那些自大,不懂得尊重别人,举止恶劣的孩子感到遗憾……我不赞成体罚,但有一些规矩还 是必要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这次实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英国校长联合会候任主席克里斯托弗·金还是认为,这不可能对英国教育系统产生影响,他反问:“五个老师怎么可能给英国学校带来长期而有意义的影响?”

  实验结束了,讨论也渐渐平息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透过蛛丝马迹,我们惊讶的发现,中国教育和英国教育其实没有影片中展现出来的那么对比强烈。中式教育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一副“狰狞”的形象,其实是BBC的指导思想在作怪,他们认为:“中式教育是基于高压学习和残酷竞争的无情学习制度。”这只能说BBC对中国的教育很不了解,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到了九十年代末,中国的教育就已经开始出现变化,先是各地大量新建了各种各样的外国语学校,在外语课上,实现了小班教学,每班25到30人不等。后来,一些私立学校借鉴了西方教育模式,实现了全科目小班化教学。再后来,各地的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这些学校更多的借鉴了西方的教学模式,甚至用了全英文教学,使用英、美中学使用的教学大[微博]纲。虽然这些学校不占多数,但她们如一股春风,到底给中国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改变。

  然而,话又说回来,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也自有他的优势,中国正是凭借着这种模式让我们的学生在国际上收获大奖,也正是凭借着这种模培养了一批批人才,支撑起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即便在英国,类似的模式也不占少数。曾于1997~2008年期间担任伊顿公学教务长的奥利弗·克莱默表示:“如果这5位老师来的是伊顿公学,那他们肯定都会很开心。因为这里的孩子能力都非常强,不会让中国老师失望。”伊顿公学是英国最好的私立学校之一。不要忘了,虽然博航特是公立学校中的佼佼者。但英国的中学分为私立和公立,两者相差很大。

  所以,教育并不绝对的,采取哪种教育方式可能更多的取决于国情、环境与能力。我们肯定的英国的教育方式突出了学生做为自由个体的存在,但也不能否定中国的教育方式让更多的人群获得了赖以生存的基本知识。BBC的实验是成功的,教育方式的选择是需要探索与研究的,在这一方面,我们大家都行走在路上。

  本文转载自《大海捞针的博客》的新浪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啊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文章关键词: 国际学校中英教育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