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说吴越:中国学校挑战与外籍朋友机遇

2017年04月06日 19:49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yes
热点推荐

  3月25-26日,OESIS-CERNET 第二届·OESIS-CERNET “未来教育模式研讨会”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圆满召开。250多位中美学校代表、协会理事、机构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围绕开展未来教育所需的课程设计、师资培训、技术应用、管理创新、学校理念等方面,结合学校具体实践展开了深入研讨。

新学说联合创始人兼CEO吴越新学说联合创始人兼CEO吴越

  活动现场,来自新学说联合创始人兼CEO吴越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吴越:大家下午好!各位好多是老朋友,我第一次站在这么高的讲台,也是第一次在三十五中这个平台跟大家分享。关于中国的国际学校,我曾经做过四次这样的分享,但每一次会有一点不同,因为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挖掘更多。今天分享的除了现状之外,我想更多的是关于挑战。目前大家都知道压力蛮大的,挑战在哪些方面?我们自己中国的朋友该怎么去应对?还有我们有50多位外籍的好朋友,他们能帮我们在哪些方面给我们一定的支持,都很关键,我们看目前的情况是什么样,然后再看挑战在哪里。

  我会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目前市场的现状,接下来是机遇和挑战,对中国学校挑战更多,对外籍朋友机遇看到的也会更多。

  关于中国的国际学校三种类型是我在2013年时在新浪专栏第一次分出来的,当时很多人质疑说,国际学校就应该只招外籍人士的学校,不能把民办的学校放里面,公立学校有国际部开的学校也不能放里边。我认为的国际学校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它有国际课程;第二,它提供的出口方向是面向国外的大学;第三,它的理念是国际化的。三个重要特点归起来有三个分类,只招外籍的孩子拥有的外籍护照,去年投资也特别火热,大家都知道有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大概有近20家投资公司想要去买它,花的钱也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将近40亿人民币。这个热度是蛮高的,需求确实有。民办国际化学校应该在这个里边,不能说它不是。

  第三个关于公立学校的国际班。2014年时北京有一个政策的出台,国际班是不允许再有新开的。第二已经开的国际班,招生的人数是要限制的,不能多招一个人,你的学校如果开AP班一个,中英班一个,你招的人数是固定不能再扩招了。这个虽然有限制但公立学校国际班依然要归到国际化学校里,我把它分为三类跟大家认为狭义的只招外籍护照的不一样。

  从现状来说会从几个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投资者类型或举办者类型。什么样的人在去做国际化的学校?20年前中国的民办学校开始发展,20年前的时候,1993年的时候开始,那时一般是教育者,比如老师、校长,教育局的一些工作人员,在退休以后或者觉得有更大的市场我要下海走一走的时候,第一批做民办教育的多是这些教育者。接下来我们看到地产,最开始从配套开始,我的房子卖不出去,如果有了学校更容易卖房子。从那时开始像碧桂园,现在2014年开始进军的万科,包括之前有中瑞,有好多地产公司现在在教育方面已经做得非常成熟。碧桂园今年刚刚改了,之前从属于地产公司下面,今年完全分开有独立的教育集团。现在教育这件事情已经不再是其他行业的附属品,在行业领域看来它自己的地位也在上升。

  接下来是科技,最新的消息是华为,不知道外籍朋友有没有听过这个公司。华为的手机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比苹果还要多,最早是通信厂商现在做手机,他们在做自己的国际学校,非常大大概有300亩地,招生人数会在2000、3000的规模。

  另外一个人马云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他在做自己的学校——云谷学校。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走在教育领域,中国学校慢慢有多元化的办学者,我们的学校也会更加多元化或科技元素会更多一些,当然也有更多跨界的。我所了解的跨界的餐饮业,最近比较有名的是海底捞。大家都知道,一说到海底捞它是一个做火锅的,它现在也在做自己的留学平台,同时也在做它自己的国际化学校。这个行业很有意思,我们从教育者办学到地产、到科技、到更多的跨界跨行业地进入学校领域,应该会有更加多样化的生态,很有意思。

  第二个图看看目前学校的增长趋势。这个增长趋势并不能说我们学校总体上在减少,只是不同类别的学校。比如紫色的学校在零几年还是蛮多,后来各种影响不一样,黄色的线目前民办学校每年增长速度在15%以上,还是蛮快的。但公立国际班后来没有了,外籍子女学校还有一点增加,每年2%这样的速度。很有意思,广东在3月7日有一个政策,以前外籍子女学校只能有外国的护照,父母孩子要有外国的护照能进去,但广州慢慢放开,你有绿卡海外回国的华侨,只要有绿卡就都可以进来。

  我们想原因是什么?因为这些外籍子女的学校,随着外籍人员的离开已经在慢慢减少。我是上周刚去了北京的京西学校,他们一个负责人跟我说:我们之前有1600人,现在很遗憾只有1400人了。另外还有很多外籍子女学校人数差不多减少200、300甚至更多,这个状况挺严重的。目前外籍子女学校政府也在给一定的支持政策。我想也许在明年会有更多外籍子女学校的增加,因为中国人海外生子的是蛮多的,父母是中国的护照但孩子是外国护照怎么办?现在有更多的解决方案。

  看看数量,在30年的发展里边,在开始只有80年到89年是极少的几所外交子女学校,都是使馆人士给自己孩子提供小领域的学校。90年到99年外企进入比较多,当时加入WTO开始增加,数量是相当多。从以前3所、5所到60所、70所,已经是10倍,更多的增长。接下来2000年到2010年因为有奥运会推动,一批学校随着这个发展起来,数量上每一类型都是50以上甚至超过100。接下来2010年目前的状况看起来,总体数量是蛮多,我们给的结果是:在2016年9月开学的学校全国有661所,学生人数是在43万左右,这个数量蛮大的。虽然在整体国民教育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它30年的发展,从10所以下到600多所,这30年是蓬勃爆发的发展,尤其在最近的这20年。

  很有意思学校有600多所,但是看起来很多地方学校没有或极少的,按照颜色蓝色是比较多的,广东、北京、上海是最多的,上海是全国最多,上海民办教育大家都知道做得一直不错,而且民办教育在各种创新领域、国际化领域都走在我们前列,上海是最多的。其他地方相对弱一点,但总体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成都、重庆都不少,从地域上看这是目前的生态分布。

  接着讲课程的问题。我们曾经做过一些统计,A-Level课程目前是国际化学校最多的,接着是AP高中阶段,IB少一点,但IB会在义务教育阶段,在小学初中多一点,但高中也有一部分,这是目前课程的分布。当然也有加拿大BC省等好多都已经进入中国,各种类型PGA/ACT课程跟中国考试挂在一起的,还有澳大利亚VCE课程蛮多的都引入中国。

  现在问题是从2016年10月份,从上海开始,政府在政策上已经做了更多的管理,比如课程不允许整体系的,或者整建制的引进,我们要做自己的改变、创新、融合,这对中国目前国际学校是比较大的课题,这个课题更多是集中在民办的国际化学校而不是纯外籍子女。

  这些学校现在我看到已经在做出很多自己的举动了,这个学校他会说我用的课程不是IB的课程,但我在用IB的教育理念,我有在用他们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我有在用他们整个学习成果的展示流程的都不错。每个学校都在现阶段做自己创新流程的改造,我们需要更多国内外的专家去交流,刚刚在这个会场我听了一位老师讲混合式学习这块,就我自己的了解,在国内目前没有多少所学校能够真正做到。其实这个课题我们可以去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去讲探索式教学、个性化学习、项目学习这些方面,还有更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做,包括科技的融入。老师教课方面更清楚一些,但做融合性的课程目前还是有挑战的。

  接下来现状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师资。因为作为一家行业研究的媒体公司,现在做一个课题关于“中国国际学校的中教生存困境”这样的调研。我从中教老师这开始说起,我们的中教有很高的学历,但是在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上还没有跟上。我们有很多教学经验,但国际化的教学法是缺乏的。再有一个问题跟老师工资管理的应用,中教很大程度上一般不能做到更高的职位,做行政没有问题,如果负责学术这块,中教目前职业通道是有问题的。目前看起来中教的状况是一个大的问题,随着民办的国际化学校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孩子越来越读这些学校时,中教学校需要有更多提升空间还有给他更好的舞台,目前看起来中教在他职业发展通道上是有问题,还有在他的培养方面,我如何给中教更好的培养模式,能够让他更胜任国际化教学?目前都是问题。

  外籍教师不难,肯定可以找到外教,但是外教质量怎么样?教学证书是什么样?目前不同学校会有不同的答案。外教这块是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但问题解决到多好还有待于考察。

  接下来是管理团队。随着学校举办者的多元化,管理团队更加多元化,我蛮欣慰的是,因为多元化的结合,学校在结构上会更加坚持稳定一点。目前我看到的学校,比如世界500强在企业运营管理上很厉害,民办学校就是一个企业化的运作。在教学方面也会有比较不错的合伙人加入进来,这个结果OK的是可以理解的。以前纯教育时做,引入其他外籍资源时,世界500强20年前相对比较少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后面还有教师的薪酬体系、培养体系这些,都是需要国际学校发展过程中慢慢完善的。

  说完了现状的问题,我们问题蛮多的但市场需求非常大。这是我采访很多家长之后,他们对国际学校认知的反馈。这个点可以作为小分界点,2010年以前,上国际学校的是没有北京户口,因为不能参加高考所以读国际高中、国际学校。有钱肯定是一个前提条件,还有孩子成绩差一点,这个问题在十年前或二十年前,真的是大家对学校的一种认知状况,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更多成绩非常不错的孩子,也是从国内顶尖公立学校转出去的非常棒进入国际学校。还有这些孩子家庭背景,除了有钱之外父母的教育,有很多海归过来,父母有留学经历海外工作经验,很多是高知事业上都有很好发展的,这两种状况已经不一样了,认知的情况变了。针对这种认知,我们需要的学校是不是20年前,把孩子送到这里托管一下的国际学校呢?不是。很多学校讲即便寄宿生活,不再是20年前阿姨托管式的,而是美式、英式特别好的寄宿学校。

  从需求状况,刚才有一点偏于定性地看,我们看一个数字,关于人数的增加,从2007年到2017年这10年,学生增长的趋势图人数的需求。

  接下来是我们的挑战。讲到外教引进不难,但是好的外教如何引进?这是一个最大的挑战。目前在中国5%的外教有真正的外专资质,但是我们需要的人数是庞大的,所以有很多是没有资质的,怎么管?怎么鉴别?第二是关于本土教师的培训,他的职业发展。在座如果是老师的话会比较有感触。接下来是人才管理的挑战,在管理方面,教育行业跟外企或其他不同,与老一点大型企业不一样,目前学校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管理上还是弱一点,这些都是需要加强,课程设置刚才提到了。另外关于集团化的扩张,从2014年开始,以前学校做了10年或者更久,基本都在集团化扩张的路上,但是目前扩张成功的还是蛮少的,或者能跨地域扩张。如果在自己的城市里边,比如北京在顺义开一个在朝阳开一个OK的,但我在北京开一个要去海南开一个或到成都开一个,目前看北京这个是可以,但在外地的学校都有很多问题。所以在输出的时候,从管理到教师包括当地市场的不同,都有很大的问题。集团化扩张未来肯定是一个趋势,在未来十年学校品牌没有那么多,但是能扩张起来真正做好学校的还是没那么多,这是目前的挑战。

  我把这些挑战放在这里,希望能跟在这个行业里面中外籍的朋友们一起探讨一下,大家可以多提意见,共同推动这个行业更好的发展。谢谢!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2972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7995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