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教授说 给孩子而不是给家长选报兴趣班

2017年05月23日 10:11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yes
热点推荐

  孩子长到三四岁的时候,年轻父母们就开始考虑给孩子选报兴趣班的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发展孩子的兴趣,这是件好事。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特长,促进个性发展,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锻炼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丰富孩子的文化生活,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和社会适应性。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年轻父母都是第一次,而且还是“一次性”的养育孩子,没有积累这方面经验的实践机会。因此,在给孩子选报兴趣班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如果在选报兴趣班出现了偏差,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很有可能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给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究竟应该注意给孩子选报兴趣班

  首先,做父母的要明确:是“给孩子选报”兴趣班,不是“给家长选报”。

  “兴趣班”,顾名思义,孩子有兴趣才选报的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培训班。孩子们年龄还小,缺乏自主选择的能力,在很多家庭里,往往是孩子“被选报”,由家长代替孩子做决定,这就很难免带有主观性。

  因此,在选报了兴趣班后,当问孩子是不是喜欢时,得到的回答常常是“不喜欢”,“没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大用心学习的不是少数,半途而废的也不是个别的。

  比如,在城市里,给孩子选报钢琴班的比较多,但能够一直坚持下来的孩子却比较少,甚至是寥寥无几。原因是什么?

  当初父母没有怎么考虑孩子喜欢不喜欢,是家长“一相情愿”。有的是在“补偿心理”支配下给孩子选报的,家长小时候特别喜欢弹钢琴,那时候生活清贫,家里没有条件,留下了终生遗憾。现在有条件了,一心要让孩子替自己实现小时候的梦想。

  有的是觉得现代钢琴在成千上万古今乐器中被誉为“乐器之王”,钢琴乐曲是“阳春白雪”,能弹一手好钢琴,那可是是很高雅的修养。于是,就让孩子学弹钢琴。

  还有的父母,偶尔发现孩子一两岁的时候,见到钢琴就喜欢爬上琴凳在琴键上胡乱地拍拍打打,便误以为孩子天生地就喜欢弹钢琴,脑瓜一热,就把一架庞大的钢琴抬回了家。

  家长往往心气很高,而孩子却根本没有兴趣,像钢琴那样一个黑乎乎的“庞然大物”,成了压在孩子身上的一座大山。像这样给孩子选报兴趣班,一般是坚持不下来的。

  挑选兴趣班的时候,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尊重孩子的兴趣指向和兴趣发展水平。“强扭的瓜不甜”,“强摁着牛头不喝水”。家长一定要征询孩子的意见,不要代替孩子选择。要“摸着石头过河”,稳稳妥妥地试着来,不要头脑一热就选定。

  第二,要慎重选报兴趣班的项目,考虑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

  小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凡是没有亲自尝试过的活动都想试一试;但支持孩子活动的生理机制——肌肉和骨骼等,这是“物质基础”,发育尚未成熟,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小肌肉不发达,很难掌握精细的动作和技能。因此,尽量不要过早地让他们学习技能、技术、技巧性比较强的项目。比如,年龄太小的孩子就不适于弹钢琴、拉小提琴、绘画和书法等项目的学习。这些项目基本功的训练又比较枯燥无味,学习过程不能刺激和强化孩子的兴趣,很有可能训练不久就会失去兴趣,半路打“退堂鼓”。

  既然是给孩子选报兴趣班,就不能不考虑孩子兴趣的特点。小孩子的兴趣十分广泛,似乎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但小孩子的兴趣比较肤浅,一般都是由新鲜事物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而不是由该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引起的间接兴趣。因此,兴趣的稳定性差,不能持久,往往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

  针对这些特点,可以先给孩子挑选运动性、参与性、趣味性较强的项目,比如游泳、轮滑、舞蹈、武术、陶艺、手工制作等。从事这些项目活动过程的本身,不仅可以激发、强化孩子的兴趣,还能促进孩子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增强体质,锻炼孩子的运动、协调和平衡的能力,对于开发孩子的大脑、增进他们的自信心也很有好处。

  第三,要关注孩子参加兴趣班的过程,了解情况,洞察孩子的动态。

  家长不要把孩子送到兴趣班就一了百了,就撒手不管了。家长最好也亲身参与孩子的兴趣班的学习和训练,跟孩子一起当学生,可称之为“跟班就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以身作则、热情参与,对孩子是很大的鼓舞和感染。家长参与还可以从中了解训练的过程、重点、难点和动作要领,回家以后便于按照老师的要求,对孩子进行具体的辅导。

  家长跟班就读,还可以了解指导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教学进度,看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

  如果发现老师教学有问题或孩子不适应,应该在孩子厌学之前结束课程。当然最好是提前退班,以“全身而退”,免受伤害。不要等到孩子觉得自己不行,跟不上班,被淘汰出来的时候才被动退出。那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长要随时观察,看情况不妙,主动提出放弃,再选报其他的兴趣班。这样做是明智的。家长要尽最大努力,精心地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四,如果孩子不能适应兴趣班的学习,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学龄前儿童的兴趣不稳定,很容易变化、动摇、迁移,这是正常的现象。家长应当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家长首先要给予鼓励,用积极的态度和办法引导孩子继续坚持,但不能强制、训斥、挖苦,更不能打骂、体罚。

  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继续学下去了,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坦然接受。不要强制孩子做他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让孩子“遭罪”。更不要以为这就是“没出息”,从而挖苦、训斥孩子是“朽木不可雕”,是“废物点心”,是“吃嘛嘛香,干嘛嘛不成”。千万颗别这样做。

  应当允许孩子尝试和调整兴趣指向,孩子有这个自主权,不要非得“一条道儿走到黑”。孩子哪怕只有过一天学习和训练,至少增加了一次新的体验,也会有所收获的,不会是“白学”。

  让孩子参加兴趣班,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促使孩子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仅此而已。

  家长要以平和心态对待,不要太功利化,把目标订得过高,过于理想化,比如企图通过参加培训将来成为这个“家”那个“家”,目的和目标一定要现实一些。

  不要给孩子参加兴趣班强加难以承受的额外负担,诸如培养特长,以作为进重点学校的“敲门砖”,或为将来求职做准备等等。这样,就是太功利了,会使家长的心态变得扭曲,也会把“兴趣班”变为“痛苦班”,使孩子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转自《赵忠心家庭教育》的新浪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尹菲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3143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8203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