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竟充斥性爱姿势 应该跟孩子怎样谈性(2)

2017年08月19日 06:07 新浪教育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yes
热点推荐

  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有两个问题是中国父母最常提到的:

  1. 如果我进行性教育,会不会让我的子女对性感到好奇,从而过早地去尝试性?

  在中国很多家长的认知中,展示了真相的性教育会导致孩子的好奇与尝试,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孩子性早熟… —— 性教育界的老师说“这锅,我们性教育不背!性教育缺失的中国,人们首次发生性行为的时间推迟了吗?” (观点引用自“保护豆豆”儿童性教育项目)《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80前生人到90后生人,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从22.17下降到了17.71岁。

  过早引发性行为的恰恰不是性教育,而是缺乏性教育。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忽视了青春期孩子的性好奇与性冲动,没有人教孩子如何管理与释放自己的性冲动,那么他们当然会更容易受到媒体和网络的影响去尝试“被渲染”的性。

  性教育的任务是去正面引导孩子的成长,如何去管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去评估性行为的风险,以及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藏着掖着,你以为现在的信息来源只是父母吗?与其让孩子接触到不正确的性观念,还不如自己坦然与孩子谈性说爱。

图片来自文章图片来自文章

  2. 孩子几岁开始进行性教育才对呢?

  如果从传统的有书本有主题内容的教育范围来看,拿桃娘熟悉的英国例举,不少家庭会在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的2-3岁左右,开始引入讲身体、讲“我是从哪里来”这样的绘本内容。学前班开始,老师也会讲一些关于身体的知识,在游戏中边玩边学。

  在英美,性教育都被纳入了国家教育课程里,认认真真把它当成一门学科在正面对待。英国的性教育课由浅入深,甚至有适合儿童欣赏水准的DVD可以观看。

  小学的性教育一般从四五年级开始(9岁左右),从注重个人卫生和家庭亲属的关系,男生女生的区别,男人和女人的区别,性器官的名称,每个家庭的特点比如有同性家庭、寄养家庭,讲到身体的变化和成长,青春期卫生和第二性征,会教女生如何穿戴合适的文胸以及如何使用卫生巾。真正的更加具体的性教育在中学开始展开,其中包括男女的生殖系统、怀孕、如何避孕等等。

  但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孩子从出生开始,我们随时都可能给孩子进行性教育,无论是生活中遇到与性有关的场景(沐浴、父母的亲密互动等等)。性教育是一个连贯性的交流过程,就如同我们不可能一边在大学前禁止孩子恋爱,大学一毕业就开始逼婚一样……

  不同年龄对应不同性教育

  1. 低幼孩子

  对于低幼宝宝,一般以保护为主,慢慢从行为规范开始浸润正确的性观念。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还处于认知自我的阶段,在这个时候利用绘本和一些生活场景(例如亲子共浴、如厕隐私)等等,进行基础的性与身体知识普及。

  而研究发现,6岁以前的宝宝中有为数不少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有类似“自慰”的行为。这件事情,其实是很多家长不可名状的疑惑和焦虑,并也不知去哪里解惑,不少父母采取了并不可取的恐吓与打压策略。其实要解决问题,应该知晓问题从哪里来—— 儿童性学专家提出,首先自慰无害,这个科学基础要抓牢,其次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是普遍的,不是异类也不该被苛责。究其原因,有时候是因为一些把尿的动作、或者无意之间孩子自己/外物触碰到生殖器,甚至由于性侵的刺激。而在孩子性意识尚未发育完善时,这样感受会让孩子产生好奇而被加强。

  同时,不少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是因为“缺爱”而寻求安慰。大人会用不同的社交活动/运动/娱乐来打发寂寞与孤独,而孩子往往还不会用更成熟的方式排遣。所以,如若孩子出现类似“自慰”的现象,第一步就是要反思作为家长有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关怀!

  2. 青春期的孩子

  这个时期的性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孩子处于发育期,面临身体的变化,家长如何疏导和引导正确的性观念,对于孩子的自我认知与保护意识有很大意义。一般从10岁开始,欧美的家长与学校就把真正的性教育向孩子们徐徐道来了。

  值得留意的是,性教育不是观看一次纪录片/上一堂身体器官图片课就结束的,而是从低幼开始的一次又一次交流,连贯在生活里的很多对话。只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加深对性的了解与认识。

  怎样聊"性"才比较得当?

  如何去进行这样的对话呢?其实无论氛围比较开放的欧美,还是相对保守的亚洲文化,如何与自己的子女谈性,都是讨论度最高的话题之一。这里有几个在我们这个时代比较实用的建议:

  1. 利用网络时代的科技便利去打破与孩子聊性的僵局

  美国一个关于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调查显示70% 7-18岁的孩子在使用网络的时候,或多或少瞥见色情信息(图片或视频)。所以,装有家长监控的电脑才被建议给孩子们使用,至少让家长能够有一定能力阻止色情侵入孩童世界,并且如果发现孩子对此类信息有所接触时, 此时则需要接进来自父母的真正的性教育对话。

  同时,美国“保护未成年人与意外怀孕”运动倡导者Ehrlich提出,在人人都用手机的时代,利用文字信息的方式与孩子进行线上交流,有时比面对面更能消除两代人聊性的尴尬。她强调,其实让孩子知道在谈性聊爱这件事情上,父母这里永远有道窗,比对话内容本身来得更有意义。

  2. 利用孩子热衷的流行文化穿插教育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孩子在看偶像剧/儿童片的时候,作为陪看的父母可以就剧情展开一些关于情爱的话题 —— 把性教育这件事情碎片化进生活,而不是搞一年一次声势威严的“性教育灌输”。(前者一定比后者有效百倍)

  父母以同龄人的视角去分析媒体内容(电视剧/小说)里出现的青春期男孩女孩的关系、情愫甚至性爱。会让孩子不会觉得那么突兀,就像跟朋友一起讨论剧情一样,容易接受。

  3. 多练、多说、多交流

  在跟孩子沟通性之前,自己首先要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家长也是人,并不会是所有方面的专家,我们对于性教育也不是天然成师的。多花一些时间和心思,从旁人处借鉴经验,从网络上得到真实可信的信息,在开始对话之前想清楚哪些信息更适合自己的家庭与孩子,用什么样的口气、口吻以及态度去聊这件事情。

  4. “该早说的早说,该晚说的晚说”

  在家庭性教育里,没有一个叫做“我们来聊聊“的环节。性教育从来不应该被家长搞得过于神秘和严肃,而应该是随着孩子成长过程不断进行着的无数次小小的对话。

  并且,每一次小小的对话都不必非常“有技术含量”,不必很高深,不是让你去告诉孩子性行为的具体步骤… 而是经过对于性的沟通,能让孩子知道,他们有权利去管理和爱护自己的身体,有权利去选择成年之后的某个时候/是否去拥有性。

  5. 用开放的心态

  坦白地说,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全面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孩子的教育也日趋比肩,孩子得到的信息更多与思维也会更加成熟。作为00后10后的家长,我们更应该用比上一辈更加开放的心态与孩子聊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打压地中立地引导孩子,最终的决定权放给孩子(因为就算你认为你自己有孩子的决定权,事实上,你仍然没有)。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和主见,我们要做的,是陪伴ta成长,有更加成熟的性观念。

  “他们未必真的会听我们的话,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候,如果他们要去做一件事情,我们执意阻拦也是无奏效的,不如告诉他们利弊与正确的途径和时机。—— 至少,前提是,学会保护自己,拥有安全健康的性。”,美国保护未成年人与意外怀孕”运动倡导者Davis说,“ 其实,我们越是有这开放的心态,越对孩子坦诚,孩子们越会去做正确的事情,而无错误的执念。他们也不害怕与我们谈及他们计划要做的事情。这样的沟通,才是良性的。”

  除了沟通,家长态度很重要

  1. 首先提高自己的警惕性,不要把孩子单独交给家人以外的人(哪怕是亲朋,说真的! )平时多留心孩子的异常反应,多一些时间关注孩子。

  2. 用正常的态度(不要故作神秘与恐吓)告诉孩子:胸部、下体等隐私部位,绝对不可以让人看和触碰。若有遇到有人对自己试图有此类行为,一定要勇敢地说不,并告诉家长。“我们永远站在你这边,没有人能威胁你。”

  3. 性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从小开始的漫长而细心的很多很多次对话。

  CNN在今年发表了一篇关于“如何与孩子谈论性”的文章里引用了美国全国性的“保护未成年人与意外怀孕”运动中一个全国青少年调查,其中问及“在你决定是否进行性行为时,谁对你影响最大”大部分孩子都选择了“父母”这个选项,而值得反思的是,只有11%的父母在同一个问题中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量去影响孩子们的性观念。

  所以,就算是性观念十分开放的西方世界,父母的引导和正面回应,仍然是孩子们行为的影响者(他们不一定按照你的思路去做事情,但是你的态度对他们的判断至关重要。)

  CNN受访者高中老师、一个10岁孩子的妈妈Avital说,关于性的对话,其实从孩子3岁就开始了,一般是从生活中的某件小事“比如他撞见我正在卫生间换卫生巾”开始,成人作为孩子们信息的来源去慢慢为他们揭晓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性知识。

  其实我知道,作为中国家长,总会有疑问,讲到怀孕、避孕,就怕引起孩子们的好奇。这时又回归到前文,家长的态度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性的教育正面传递给他们的同时,爱的教育我想,也不应该落下。让孩子们处于安全有爱的环境里,得到足够的尊重,我想这才是性教育真正的目的与意义。

  责任编辑:实习生楚婷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栏目  新浪国际学校家长圈

国际学校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24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3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