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强,安徽人,今年32岁。5年前他和妻子一道来到北京。
天还没有亮,许志强便早早地爬了起来。妻子在身边的操作台上已经开始忙碌她的服装裁剪活。要过年了,这几天接的活比较多,她每天要干十六七个小时。许志强心疼妻子,自觉不自觉地担当起主妇的角色,他要起床为妻子做早饭,然后去出摊。他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父母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那一年孩子刚刚满一周岁。到北京后,许志强靠在街头摆摊修鞋、配钥匙为生,妻子有缝纫手艺,自己开了个小缝纫部,俩人一干就是5年。
“干我们这行的,没什么大本事,混口饭吃呗。”许志强一边为记者配钥匙,一边和记者聊天。天很冷,他的手指十分粗糙,脸被风吹得通红,耳朵上戴着护耳套。头发有些凌乱,像是很久没洗过的样子。许志强告诉记者,现在钱不太好赚,但生活还可以,过得去,怎么也比老家强。他准备春节前把孩子接到北京来,“孩子马上就到了读书的年纪,再留在老家我有点不放心,怎么着也得让他好好读书,长大以后有点出息,总不能也像我一样整天靠修鞋配钥匙活着吧?”许志强笑着说。记者问他,“孩子在北京读书的费用肯定比老家要高得多,能承受得了吗?”许志强低头干活,沉默了一会说:“节俭点呗,怎么说孩子读书都是大事。”
钥匙很快就配好了,许志强把钥匙递给记者说,拿回去试试,有问题随时拿过来。记者问他,在北京有没有被人欺负过,他说,“没有,北京人挺好的。再说我一个修鞋的,也不惹什么事,他们欺负我干啥?”许志强说,他和妻子租了一间平房,邻居们大多非常热心。有个什么大事小情,人家总是愿意伸手帮忙,“当然,也遇到过不讲理的”。
记者问修鞋这门手艺是跟谁学的,许志强说是他的叔叔。许志强特别强调了“手艺”两个字。他说,这门手艺按说也不算什么,跟着看几天也就会了,但要想把活做细做好,还是要下些功夫的。
临近中午,妻子送饭来了。许志强一边拿饭盒,一边对妻子说“是个记者,聊聊天”。这时,有一位老人手里拿个学生书包来修拉链。许志强放下饭盒,继续干起活来。
(王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