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发展的“墙”与“桥”
主持人:现在我国中产阶层数量有多少?整体处于一个什么状态?他们在形成和壮大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障碍?我们应当怎样创造对扩大中产者规模最有利的条件?
周运清:比例很小,没有形成一个强势群体。因为在社会转型的阶段,社会本身就是
一个不稳定状态。西方学术认为的中产阶层应该是社会的主导力量、稳定主体,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思考,社会只有达到一个新的历史程度后才可能实现,但因为现今社会处于一个剧烈的两极分化之中,这是全球性分化,如果说世界工业化完成了,那么中产阶级处于主导地位是肯定的,工业化没有完成,这种状况就很难实现。
除此以外,中产阶层实际上是一个分化最激烈的阶层,因为中产阶层想进入更高层次的生活,就要积极向上,在向上的过程中,竞争比较激烈。他们会不断的投资,不断的发展,此时社会风险就非常大,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不上则下。
中产阶层遇到的障碍一个是市场经济不完善,一个是公民社会先天不足。另外还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过去的阶级斗争思想还在。社会不应人为的划分中产阶层,用贴标签的方式,只会给人们造成一种人为的负担,所以我说公民社会先天不足,要是乱划中产阶层的话,就像现在产生仇富心理一样,会引起社会不必要的紧张关系和心理负担。因为我们的社会状态还不是一个公平竞争发展的公民社会状态,你要是富有,别人可能就有意见有想法,你要是通过合理手段致富,别人可能也会认为你是胡捞的,这就引起了社会矛盾,从一定程度上讲反而束缚了中产阶层的发展。
陆学艺:1999年中产阶层的比例大概是15%,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2020年可能可以达到38%左右。中产阶层是有话语权的,你看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工作,都是中产阶层在从事,经济学家也好社会学家也好,都是中产阶层,这个阶层越大话语权也就越大,现在已经很大了。
但按照规律,我认为,我国中产阶层目前应该超过30%,但事实并不是如此,我们现在只有的20%的中产阶层而不是更多,计划经济留下来的体制还在阻碍着我们。有些人先富起来了,有钱了,可钱花不出去,就胡花,因为正常的消费受到限制。德国有“一马克办企业”的说法,我们现在要办个企业,要经过很多层手续批准,成本相当大,我们现在从业的机会受太多限制,计划经济的卡口太厉害。要实现正常发展,必须要完善经济体制。
另外,社会流动不畅通,城市化发展不正常,使中产阶层的发展也受到制约。我们的社会现在还是一个二元结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以前城市不发展还罢,现在城市在发展,于是农民想进城,可进来以后还是农民工,并且过了十年二十年了,也不会变。
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农村里的人要进城,至少有三种形式,第一是在城市投资,进城办企业,不光是解决自己的就业,还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第二种,进城做小买卖,不仅仅解决自己家庭的就业,收几个学徒,还解决了学徒的就业。第三种就是民工,或者是考学校出来了,或者怯屑掖胤剑匠抢锢醋鲆缴恕?墒浅抢锶匀幻挥惺裁词粲谡獠糠秩耍侵荒艽蚬ぃ蛲旯せ沟没厝ィ晌胁撞慊揪筒豢赡堋?lt;/p>
本来城市化过程中是创造中产阶层的最好的机会,城市化程度越高,中产阶层越多。现在我们的农民之所以成不了中产阶层,桎梏不光是户口制度,还有土地制度,还有财产制度。
夏学銮:根据1999年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公布的一个数据,全国有6万亿存款,10%的存户占整个存款的三分之二,共有4万亿,根据这样一个统计,我们大概算出,一个中产阶层个体收入应该是5万多,三口之家就是15到20万的样子,根据这个计算,1999年就应该有百分之十几了。实际上现在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已经形成气候,政治上也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我们不是提出在2020年达到小康社会吗?这包含还要解决农民的小康问题。如果中产阶层发展有什么障碍的话,主要就是缘于农民的精神状态、教育水平和由教育水平所决定的生存状态,这些都可能是制约这个整体的决定因素,因为他们没有这个群体意识,没有这个群体的社会责任感,不知道该为社会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这可能是最大的障碍。有财富的人文化水平不高,主观上没有对中产阶级的认同,没有这个阶层的情操、社会生存状态,和职业的声望,没有参与社会影响力的各种渠道和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大家都是富翁了可是又还都处于文盲状态,成不了中产阶层。所以我们现在要大力发展教育,要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