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记录中国经济发展变革,就当前热门经济话题提供讨论平台,人民网和《中国经济周刊》联合主办“中国经济论坛”。我们将每周推出一篇经济界专家学者重量级访谈文章;每月在人民网组织一期论坛访谈节目,邀请经济界权威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企业家就当前热门经济话题与网友积极、客观地与展开讨论。
背景:中产调查起风波
2005年1月,来自国家统计局城调队的一份抽样调查引起社会一阵不小的骚动:“6万元至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这个结论被媒体称为我国“中产阶层”的首次清晰数字化界定。这项历时4个多月,发放问卷30万份,有效问卷263584份,最低人工费用支出600万元的调查,刚一出台就引起一片哗然,媒体跟风群众议论,更多的是质疑和不满。而国家统计局很快出来澄清“国家统计局未公布过这一数据,在正规的统计口径中也没有‘中产阶层收入’这一项目。”显然,此时去讨论财富问题非常敏感,而社会平等与共同富裕问题更会引起人们关注。
“中产阶层”(middle class)这一政治经济学概念在中国开始热炒其实只是近几年的事,且在2004年达到顶峰。十六大报告提出未来若干年在我国要大力发展中等收入阶层,著名的美林公司预测说,未来10年内,中国中等收入人数将达到3.5亿,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也测算,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家庭6年后将达1亿户,户均拥有资产62万元。很快一些经济学家就将中等收入阶层与“中产阶层”划上了等号,商家更是出于商业利益急不可耐地鼓吹要打造中国中产阶层。
在社会学中,庞大的中产阶级一直被作为现代民主、富裕、发达社会的人群结构特征。学术界一般认为,如果一个社会的结构达到“橄榄型”的理想状态,即富豪与权贵、穷人与弱者都是少数,中产阶层占据主流,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得稳定、理性、建设、务实,有利于推动建立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公平、公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究竟什么才是中产,出租车司机小刘说:“有车有房,泡吧,钱总是够花”,大学生小陈说:“中产? 大概每个礼拜天去STARBUCKS坐上一个下午,拿着SONY VAIO,开着VOLVO,读着BIBLE吧。”不同的社会阶层在面对“中产阶层”这一突如其来的概念时,并没有一致性的解读。那究竟谁是或将是中国的中产阶层?中产阶层的崛起对中国经济有何意义?在目前状况下,应如何看待中产阶层?
对话--拿什么来衡量中产阶层?
主持人:李萌
嘉宾:
夏学銮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陆学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周运清
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