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 栖
曾记否,考“托福”在全球刮起一股学英语的旋风,与之相比,时下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热潮,论人数,论规模,并不逊色。有统计显示,目前全球非母语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近4000万,预计到2007年将超过一亿。我国政府正着手在世界各国建立100所面向成人的汉语学院──“孔子学院”,以便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普及汉语。昔日西欧各国正是以其得意的语言
教育为核心,来提高自身的优越感的,如今,中国也向这个方向迈出了一步。
在前不久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一位人大代表提交了一份议案,称:“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各国对汉语教学的需求急剧增加。这是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议政府尽快制定汉语国际化战略。”此言颇具远见卓识。然而,反观自身,我们的对外推广汉语工作至少面临以下三方面的尴尬处境──
一是合格的汉语教师资源奇缺。据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主任严美华对官方媒体说:“目前,在全世界,合格的汉语教师非常紧缺。仅马来西亚就缺少9万名教师,印度尼西亚缺少10万名。澳大利亚、韩国和日本的有关当局也发出了提供帮助的请求。”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汉办一年前发起了一项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向外国人授课的汉语教师除了严格的母语要求外,还应略通一国外语,稍懂地理、历史等人文知识。这方面人才的奇缺,无疑将会拖延对外推广汉语的进展。
二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草率,少有精品。北大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陆俭明在回顾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出版情况时指出,其突出问题有三:缺乏中高级教材;精品教材少,甚至可以说没有;我们编写的教材很难推向国外。教材编写者浮躁草率的心态正是导致大量粗制滥造的教材出炉的根源。我曾走访过上海几家汉语培训机构,普遍反映这些教材的通病是内容乏味,练习形式死板,严重缺乏想象力和趣味性,还不及台湾编写的汉语教材,愧矣!
三是对外汉语教学方式的滞后。在我国,从以往的私塾到如今的大学,大体上实施“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开放型的西方国家难以通行,以至有些汉语教师对外国学子提出的有关汉语一字多音、一词多义的诸多问题无法启蒙和解释。看来,如何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肢体语言、双方交流、图文兼施的方法,汉语教师都有一个适应期。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对外推广汉语的过程,也是改革汉语教学方式的过程。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对外推广汉语已是理所当然、势所必然的事。国人自然会油然而生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除之以外,是否还应同时产生一种“让汉语走向世界”的责任感和加快这一进程的紧迫感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