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正文

风光不再尴尬无限 研究生是如何遭遇就业难的

http://www.sina.com.cn 2005/12/09 10:06  红网

  “3年前考研主要是为了能够找到一份比较适合的工作,但现在看来,就业压力更大。”一研究生参加招聘会感受最深的就是,企业大都需要本科生,而高校和科研机构绝大多数要求博士学历。在记者采访的20多名硕士研究生中,大多数人只投出了几份简历,只有3名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看好。(《中国青年报》12月6日)

  研究生就业“风光不再”,“学历越高越好”、“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过时了。伴随
着考研热的持续升温及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就业压力向研究生悄然逼近。而研究生遭遇就业尴尬,则主要源于用人单位的务实、高校扩招的无序和研究生择业观的偏颇。

  企业更青睐本科生,招聘人才更看重能力和经验,学历只是一种参考。这表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正和国际接轨,不单纯地重视虚空的学历,而是更侧重于实在的能力,比较务实地来选拔适合需要的人才。阿里巴巴CEO马云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我更喜欢优秀的本科生”。他认为,优秀的本科生不仅年轻,而且学习能力、可塑性都比较强,对于专业水平,他认为可以通过公司的培训来完成。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只选对的,不买贵的”。此种情况下,研究生不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躲避本科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本科生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考研之路。为了缓解压力、延缓就业,高校研究生的扩招规模亦是无以复加,而研究生的大幅度扩招无疑又制造了研究生就业的新压力。尤其是在现有教育资源还不足以满足如此大规模的研究生都来求学深造的情况下,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势必会冲击精英培养模式,造成研究生“鱼龙混杂”的局面。经常见诸报端的警示是,由于扩招,一些学校不顾自己办学条件的限制,盲目扩大招生,造成教学质量和科研力量下降;一些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成了本科教育,一个导师带几十名研究生,让导师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研究生的含金量降低。这些无不是研究生就业难的真实注脚。

  而现实生活中,研究生的择业期望值偏高、目标短期化和趋向功利化,把读研的目标片面地定位为高薪高职,把研究生文凭当作寻找理想工作的砝码,对工作的待遇要求远远超出了理性的范围,这也是用人单位耿耿于怀的,这样下去研究生难免要碰壁,进而影响就业和发展。

  显而易见,研究生已经不再是稀缺性的社会资源,读研不是解决就业出路的万能药。“硕士研究生就业和本科生一样,都开始走向大众化,这是个趋势。”要破解研究生就业难,就必须直面现实,要对症下药。

  研究生就业遭遇尴尬,向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体制敲响了警钟。教育是培养、塑造人,需要对“培养怎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有个明确的定位。问题的症结在于,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学科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以至于研究生质量堪忧。有关人士认为,提高研究生的质量,关键在于完善师资,整顿学术风气,实行“宽进严出,末位淘汰”。尤为重要的是,高校在扩招时需优化专业配置、整合教育资源,“挤掉研究生教育的水分”,着力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至于研究生择业心态不成熟、就业观陈旧、期望值过高,源于不能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状况。这就要求研究生转变择业观念,客观评判自身实力,找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不是要找最好的岗位。同时,这也给那些以考研作为就业“敲门砖”的本科毕业生提了个醒,要从自身实际和个人兴趣出发,不要一哄而上去考研,以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研究生的理论水平较高,本科生的可塑性更强,二者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正所谓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人才,本科生和研究生各有优势。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关键是要具备良好的办事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具备了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稿源:红网)

  (作者:郭立场)

  (编辑:潇湘行)

    相关阅读:女法硕:只要能找到工作 两千元我也干(组图)

              “死”企业猛“招”大学生 就业率注水几近疯狂

              700硕博赴京应聘 研究生理性接受2000元月薪

              北京三万人挤热研究生招聘会 寒风中排千米长队

              万余研究生寒风中求职 大呼不如清洁工(组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