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近日,中南民大05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小张,收到了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某局的录用通知。就业形势严峻,该专业112位同学中,目前已经签约的只有3个。小张没有名校背景,没有大摞的获奖证书,甚至连实习经历也没有,凭借一本13万字的作品集,不到两小时就顺利敲开了这家国企的大门。
小张告诉记者,从大二开始,他就积极联系媒体记者、编辑,向他们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刚开始两个月,没有媒体发稿,小张想过放弃。但他转念一想,文科生不像工科生,有一技之长,找工作也容易些。如果再没有实践经验,找工作岂不是更难?小张决定坚持下去。
此后,他每天买一份当地报纸,把教育版的稿件全部剪下来装订成册,仔细揣摩。从最初的模仿到自己去发现,小张逐渐找到了写新闻的感觉。两年来,他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消费者报》、《湖北日报》等上十家中央、省、市级媒体发表稿件200多篇共13万字,被誉为校园“写手”。
今年刚上大四,小张便和其他同学一样,开始了求职历程。他把两年来发表的新闻作品全部装订成集,厚厚的像本书。
半个月前,小张在参加第二期五校联合招聘会时,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某局的一个文职岗位吸引了小张,他递上了自己的简历。“有作品没有?”招聘方问。“有!”小张底气十足地递上了事先准备好的作品集。“有原件吗?”“有!”当天某报上正好发表了小张与该报记者合写的一篇通讯,整整一个版。“我们再招一会儿,如果没有更合适的,再通知你。”招聘方回复。一个多小时后,小张接到了与这家国企签约的通知。
“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在小张身上得到了验证。“作品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是赢得这份工作的关键”,小张总结道:“大学期间,我几乎没有娱乐活动,业余时间都在找线索或写新闻。有的同学只在放假期间实习,我几乎天天都在实习。所以大学期间一定要注意平时积累,不要等到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分量’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