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2009年中国内地高校的毕业生数量将达到610万,这几乎相当于瑞士一个国家的就业人口。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剧增带来了就业的恐慌,在疏导、分流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呼声中,大学生自主创业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但多数学生创业是因为现实压力,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尽管如此,目前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都大力开发创业指导课程,培养大学生们的创业意识,让他们在创业前就能接受系统的创业训练和有效的引导。
创业初衷
就业压力下的“自救”之计
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学生种蔬菜、广工学生休学当总裁,复旦学生卖盒饭……这样的事例近年来层出不穷。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创业”时,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毕业往往就要面对问题是: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创业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在某人才市场上,2009届毕业生小胡说:“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这不是赶时髦,而是现实的就业压力所迫。”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中国内地高校的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2000多万,每年出炉的大学毕业生数量都不断被刷新并创造出新的历史最高记录。尤其,今年的全球金融海啸导致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学生就业难上加难,甚至有人断言,这是30年来大学生就业最难的一年。而且,创业者中也不乏那些找到了工作,但对月薪、就业地区、行业、单位性质不满意的学生。“与其几百个人一起去抢一个工作岗位,也许还不如自己创业当老板。”
日前,北京市创业指导中心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的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而根据某调查机构对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200多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6%的大学生有创业想法,其中有42%的学生愿意接受创业课程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