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 >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第八章 “狼来了”——少年出国留学与贵族学校的忧思(二)

http://edu.sina.com.cn 2000/07/16 

  陷阱之三:追求名校,拒签不断,最后两手空空回老家。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中国的一句老话,但是在出国留学潮中人们也这么想可能就麻烦大了。今天的中国人一想到出国首先想上美国,要不就是英国、加拿大、澳洲什么的,但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将“红色中国”归入与伊拉克同等地位的“不受欢迎国家”之列,美国人对中国人入境差不多就是这样的礼遇。

  几家留学咨询机构都反映,学生家长到他们那儿要求最多的就是去美国、加拿大或者英国,不管解释多少遍,他们就是不听,还说“出国留学不往美国英国加拿大走,还留什么学?”“中介”“中介”,既然是中介,你就只管收钱办手续就行了嘛!北京某留学生机构的一位小姐说,她开始很认真地帮助一些家长介绍各国留学的情况,特别是作为中介机构有责任向客户讲清楚那些可能给申请留学的人带来麻烦的问题,但来咨询的不少家长似乎都有一种“上帝”的酷劲,或者财大气粗的派头,你给他讲一大通,他根本不听你的,往往坐下不到十分钟就命令式地对你说:我不听那么多废话,你只管说把我孩子弄到美国或者英国要多少钱吧?

  跟这样的主儿说事不等于对牛弹琴嘛!这位小姐说,既然人家并不在乎,我干吗废口舌说闲话呢?吃了亏,再让他们叫苦吧!

  这不,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财不大气很粗的家长。他到某出国留学机构为儿子办申请时就一口认定“上美国”。交完13000元手续费后就走了。到3个月时,机构告诉他对方拒签。

  “狗日的,美国佬有什么牛的?老子给他送钱去,他还不给脸啊?等,看他到底签不签!”

  又是3个月,美国佬像有意跟这位老兄较劲,一纸通知他:再次拒签。

  机构派人好心劝他别再“一棵树上吊死”,像新西兰、泰国什么的学校好签多了,不妨让你儿子上这几个国家去上学。

  凭什么?老子堂堂大中国,干吗上那么个大的小国家?他们能有哈佛吗?能有麻省理工学院吗?没有嘛!没有让我儿子去干啥?这老兄不服,非要再等不可。

  如此来回5次,美国佬就是不给他儿子签证。这老兄急了,气得要上美国驻华使馆“骂娘”。“你骂娘也没用,说不定还会被美军陆战队士兵把你毙了!”

  “他敢——?!”

  最后,这老兄还是没有实现把儿子送到美国读书的愿望,但时间已经过去两年,儿子在家无事可做,整天跟游戏机做伴,等到老子为他改签到新西兰某学校时,这孩子已经没有了学习兴趣,成天还想着他的电子“伙伴”。一怒之下,他老子把自己在国内的公司也关了,带着老婆孩子跑到了新西兰。

  干事不知天高地厚的这位孩子家长,到新西兰后顿时发现自己像头不会说话的傻狗熊,什么事都干不成,甚至连出门都要让低能儿子在前面领路——儿子多少还能说些英语。一家3口,在新西兰又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从一睁眼开始,样样都得付钱,不出半年,这位老兄苦不堪言地对老婆孩子说:我们回国吧,这儿不是我们呆的地方。

  当这个3口之家从新西兰返回中国时,这位家长下了飞机就情不自禁地大哭起来,他说这几年一定是吃错了什么药,要不干吗白白扔了近百万元却没落实成一件事?最使他痛苦的是,孩子上学的事全耽误了。晃荡了3年的儿子,现在不但上不了高中,连职高都考不进去。他说是他不现实的出国留学梦,一夜之间把全家人从往日的贵族变成了贫民。

  据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盲目使得不少人的少年出国留学美梦,反而成了一场场噩梦,全因为许多家长求学心切和愿望过高所致。他说在美国的哈佛、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的伦敦、剑桥大学,都是全世界著名的学府,它们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之高,收费也十分高,而且每年招生都有自己的计划人数。所以选择这样的学校,就得考虑自己各方面的条件是否够得上。中学也是一样的道理。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虽然已经对中国开放了,但毕竟是有条件的开放,一些家长一提出到美国留学读书,选择的不是纽约,就是华盛顿、波士顿这类名城的名校,他们哪里知道这些地方的学校,就连美国富豪、达官贵人的子女也未必都能进得去。另一种被连连拒签的原因是,申请人常常不关心学校情况,也不关心孩子上学后会遇到什么情况,整个申请留学过程,使人容易认为有明显的移民倾向。

  “废话。我送孩子出国留学,你们中介机构和对方国家管得着我有没有移民倾向?”有的家长正理讲不清,邪理讲得你无法回答。

  其实,“老外”对中国人的心事摸得就是准。有个女士与丈夫离婚后,一心想把孩子送出国上学,因为她不想再与前夫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国家里,眼下的生活,使她无法摆脱心头的那团阴影——她同丈夫离婚就是为了那次令她永远抹不去的一幕:那天她出差提前了一天回来,本来在临上飞机时准备给“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的丈夫打个电话,告诉他一声她临时改变了计划,先回家,然后再到上海参加一个会议,可是一忙乱就没打成电话便上了飞机。下飞机后她直奔家里,想趁他和孩子都没有回家之前准备些饭菜,好让小别的一家温馨一番。哪知在她开门进屋的一瞬间,她眼前出现了电影情节中的惊人一幕:自己的丈夫正赤身裸体地与一个同样赤身裸体的女人睡在本该属于她的床上。离婚后,她觉得心头的阴影一刻也没有驱散。孩子判给了她,因此她有个强烈的愿望:先送孩子出国读书,然后母女俩移民出去。在这样的心事下,她很快与女儿商定到新西兰或者加拿大等什么地方都行,离中国越远越好。与其说离中国越远倒不如说离“他”越远越好。

  钱交了,第一次申请的是加拿大。钱不是太多,她觉得努力一下可以维持孩子的上学和自己将来出去的生活费用。

  留学生机构对她说耐心等待吧。但几个月过去后,她得到的消息是:拒签。

  这对她来说真是沉重打击,也许换别人什么事都没有,但她不行。

  从此,她隔一天就到留学咨询机构跑一趟,追问人家凭什么对她孩子拒签。

  拒签的原因很多,通常中方工作人员是不清楚的,只有领事馆的“洋鬼子们”知道。她就开始跑某国驻华领事馆。人家客气地告诉她:请等等再说。

  只好这样了,等吧。

  突然有一天,她的电话响了,一个中文说得并不太好的“老外”对她说:尊敬的女士,我们非常抱歉地通知您:您的孩子留学护照没有批下来,我们认为您有移民倾向……

  什么?你们怎么就知道我一定有移民倾向?她先是一愣,后来迅速反应过来,反问对方,那边的电话已经挂断了。

  “移民,我就是要移民,你们为什么不让我移民?为什么不让我女儿出国留学?为什么?”一场大病过后,她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某国驻华领事馆,对着签证处的官员大声嚷嚷,不停地嚷嚷,重复地嚷嚷上面这几句话。

  值勤的武警把她劝走了,她又重新回来嚷嚷。人家只好强行赶走她,可第二天她又来嚷嚷,重复地嚷嚷那些话。公安人员不得不通知她女儿带她回去,女儿跑到派出所看到自己的母亲被关在一间又潮又湿的水泥房子里,哭着对公安人员说:求求你们了,我妈有病呀!

  有病还放她出来?公安干警瞪起眼睛。女儿含着泪,把母亲带回自己的家。那天某留学咨询机构正式通知她女儿:她留学的事看来已经没戏,念她母女可怜,退还一万元钱。女儿跪着给人家磕头,然后带着钱和母亲,朝市精神病院走去……

  陷阱之四:放飞容易收线难,真真假假泪是痕。

  在相关的出国留学服务机构里,工作人员与客户矛盾最多的要数“算后账”。所谓“算后账”就是出了钱却没有达到留学目的而发生的种种纠纷。显而易见,有的是服务机构事先没有把各种可能告诉那些急于求成的客户,有的是出国留学者对前往学校所在国的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估计不足。西方国家的教育确实有很多先进的地方,但西方毕竟与中国不一样,文化、道德和信仰上的差异,使我们那些只有十几岁的孩子很难把握自己。杭州有对夫妇的孩子在高二时出的国,当时孩子在班里的成绩排在倒数第二,显然属于高考淘汰的那一类学生。女孩子长得属标准的西子淑女,但就是成绩上不去。父母不甘心让女儿将来只当个旅游公司的导游,他们希望她在“中国天堂”之一的杭州市能有所作为,于是4年前通过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机构把女儿办到了瑞士一所旅游服务管理专业的学院留学。因为孩子高中没有毕业,所以还得在那儿念大学预科和英语文化课补习,这么两年下来,孩子的成绩可以称得上“呱呱叫”。这一点西方人早有名言在先:世界上的学生,中国学生的考试能力堪称一流。一个在中国较差的学生,到了国外同等学校,可以获得前几名的考试成绩。杭州这对夫妇的孩子原来上的是市属普通中学,却也是不错的老学校,所以她在瑞士大学预科班里成绩一直保持在一二名水平。往日西子湖畔的失落感,在这儿荡然无存,到处是受人赞美的目光,加上天生丽质,该学生骨子里的那种好胜与占有欲开始慢慢膨胀起来,先是嫌父母每月寄的钱太少,再就是觉得自己黄皮肤不如人家的白皮肤。更嫌自己的头发不是黄的——这并不难,到美容店处理一下就可以。独苗苗一个,满足她吧!夫妇俩一个在杭州机关工作,一个干个体,年收入也就在10来万元,这些钱一分不剩寄给瑞士读书的“千金”还不够她花销。无奈,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干个体的老爸身上,原本安分守己做些小买卖的他,也变得不时捣鼓些“黑”的、“黄”的,以维持生计。每一次“半夜‘机'叫”(女儿打来的长途电话),都得让当老爸的心惊肉跳地跟工商管理人员“玩”一个星期“猫抓老鼠”的把戏。

  去年,女儿的预科班结束前夕,正好在机关工作的母亲有十几天工休假,于是夫妇俩决定前往瑞士“监督”一下孩子考大学的情况。第一次出国的这对夫妇,生怕上了飞机就回不来似的,长途电话里跟女儿千叮嘱万“希望”,可一下飞机连女儿的影子都没找着,就在他们焦急万分又无可奈何时,一个棕色皮肤的印度青年拿着一块上面写着一行英文、一行中文的小纸牌走到他们面前,说了半句刚刚能听懂的中文:你们好,我这里有……这对夫妇接过印度青年递过来的纸条才知道,这是女儿让同学来接他们的“委托书”。女儿在纸条上说她由于与朋友去度周末,不能来接,让“二老”先在安排好的一个公寓里住下。夫妇俩到达公寓后谢过那个印度青年,便开始打量房间:一室一厅,家什齐全,但独缺食物。女儿在桌子上留下一个纸条,说公寓下面就是一个超市,过马路是菜市场,你们可以自己去采购。夫妇俩一看纸条就气不打一处来:她当我们什么人了?大老远人生地不熟的跑来看她,她倒好,自己出去玩去了,让我们一惊一咋地在异国他乡丢人显眼?第一天,夫妇俩没有出公寓门一步,在家里吃了一天自带的方便面,第二天当爸的就觉得肚子不妥,一小时跑了4趟厕所。当妈的说我下去到超市看看能不能买点“止泻药”,穿好衣服,换上鞋子出了门,一会儿又空着手回来了,说超市里不卖药。当爸的说你不会问问哪个地方卖?她说还用问:肯定是药店里有呗!当爸的说那你干吗不赶紧给我买回来?她说我正要问你呢!离杭州时我说要准备些药,省得到瑞士来咱们连一句完整的英语都不会讲,你说没事,有我们女儿呢!可现在倒好,你肚子吃不消了,女儿上哪儿去了?一听这话,当爸的就火冒三丈:时隔不到两年,她已经根本不把我们父母当人对待了!

  第二天,夫妇俩仍然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守了一天。正在他们着急的时候,女儿上气不接下气地“咚咚咚”敲门而入。进门的第一句话就问:有什么吃的?快饿死我啦!

  躲在床头的父亲没好气地说:快饿死的是我跟你妈!我们上哪儿弄吃的?

  女儿不高兴了:什么?你们大活人两个在家闲着,就不知道自己买点东西?非得等我回来?

  当爸的火了:这里不是杭州!我跟你妈不靠你靠谁?还好意思说,就知道自己玩,接都不去接我们,你当我们是要饭的?

  女儿也火了:不是已经给你们写得清清楚楚了?还嫌这嫌那!我当初到这儿才16岁,你们怎么就那么放心?

  你、你……你怎么这样讲?我们还不是为了你好?

  为我?哼,恐怕是为你们的面子吧?

  混蛋!你花去了全家的积蓄,怎么就不知一点好歹?父亲开骂了。

  好了好了,看你们父女俩,好不容易见一面就吵架,像什么话?最后是当母亲的圆了场。但开场白的不和谐似乎注定了这一家人水火不相容的局面。

  当晚,母亲在跟女儿单独谈话时也批评她不该只管自己玩,把父母扔在一边不管。女儿不服气,说每个人生活都是独立的,我为什么一定要因为你们来了就打乱自己的计划呢?再说本来是要亲自去机场接的,但后来有朋友相约外出,就没有去接了。

  母亲说这事不提了,于是便问起学习和生活的情况。

  女儿没有回答,反问道:给我带了多少钱来?

  母亲有些生气了,说你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除了向家里要钱外,也该跟家里说说你自己在这儿的情况呀!

  女儿说:这里一切正常呀!没有什么好说的。我问你们带钱来没有是因为我需要,我挑最需要的说,有什么错?

  母亲不说话了,两眼阴沉下来,这孩子与过去不一样了,长叹了一声,没有把心里的感觉说出口。

  她默默地打开包,取出一个大信封,毫无表情地说了声:里面是5000块美元,你下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

  女儿什么话都没说,接过信封就起身说:妈你们先歇着,我回自己的地方住。

  当妈的吃惊道:我们老远来这儿,你不跟妈多呆一会儿?

  她说:天不早了,明天还要上课。她随手抄起一张纸片,写了个电话号码,说有事可以打这个电话。说完,朝里屋说了声:“爸妈,我走啦,”便出了公寓。

  女儿一走,当妈的就开始流泪,后来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当爸的气上加气,说你把电话号码给我,我找小混球说话!

  估计已经半夜二三点钟了,那边的电话通了,接电话的是个男的,且说着叽里咕噜的外语,当爸的什么也没有听到。后来他连续说了找女儿某某某的名字后,对方大概才明白过来。

  喂?是爸?!有什么事吗?这回是女儿的声音。

  当爸的一听奇怪地问:这是你住的地方吗?

  女儿说是。

  那你身边怎么是个男“老外”?

  女儿没有回答。

  你说呀!他是你什么人?怎么跟你睡在一起?说呀!当爸的气急败坏地大声嚷起来,对方则“啪”地将电话挂断了。

  当爸的两眼发绿、胸脯起伏地对当妈的说:你赶快给我起床,我们要个出租车,去找你那个宝贝女儿!

  当妈的开始不信,后来亲自抄起电话又不停地拨号码,但就是拨不通。

  放心,她正跟不知哪一个毛茸茸的野驴睡得热乎,怎么会接你的电话呢?当爸的阴一句阳一句地一边说一边催当妈的赶紧穿衣出门。

  你咋唬什么?这儿又不是杭州,我们到哪儿去找她?

  当妈的一句提醒,使当爸的一下倒在沙发上。半晌,他才对着黑乎乎的窗外说了一句:千不该万不该,最不该把囡囡从国内放飞出来……

  由于后来夫妇俩坚决要求女儿休学回国,而女儿也同样坚决不同意,这个本来非常美满 的家庭出了裂痕,特别是以往的那种亲情,从此再也找不到了。

  现在当女儿的仍在瑞士读书,但她已经不要父母寄钱了,自从那次不欢而散的见面后,她自认为与“不可能了解西方生活方式”的父母之间“距离太大”,于是决定即使大学毕业后也不会回国了。当爸的与当妈的在瑞士看到和感受的一切已经使他们伤透了心,也决定不再上心女儿的事了。“再上心也没有用”——夫妇俩最深刻的体会是:含辛茹苦抚养16年,不如在国外放飞一年半载。孩子虽然还用他们的姓氏,但人却已经不是他们家的了,也不可能是中国的了。

  女儿仍在逢年过节时从瑞士寄来一个写有中英文的贺卡,但她的父母看了后感觉不到半点亲情。

  其实,在众多少年出国留学生中,类似上面的情况并不在少数。专家认为,由于现在少年出国留学的年龄比较小,大都是初中、高中生,几乎是清一色的独生子女,虽然看起来,他们个个长得颇有成人样,说话办事也有几分成熟感,其实恰恰这一代孩子最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个人自控意识,特别是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生的认识,基本处于空白阶段。长期的应试教育的高压,稍稍懂事就被课堂上无休止的灌输和课后如山的作业包围了,他们除了教室、家庭、电视节目外,基本没有任何独立生存与独立思维的条件可言。

  这些貌似青春与健康的孩子,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当他们走出国门后,接受的又是松散式的教育形式,在那种高度开放的条件下,孩子们一下感受到的是全新的和彻底的放松,所以最容易无目的无防御的接纳异国他乡的新鲜事物。这就使得他们常常在缺乏任何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西方社会一些不良文化、不良习性甚至是不良的政治观点、民族意识所侵袭和腐蚀,最后变成连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祖国都认不得的“中西混杂儿”。

  “我们把孩子送出去最担心和最后怕的不是多花钱,而是怕他拿回一张外国文凭,失去的却是中国人的本质。”

  从一位家长发自内心的担忧,我们不能不对未成年者出国留学引起警惕。在知本社会和科技水平迅猛发展的时代,拥有一张高等学历的文凭固然重要,但对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而言,人的精神素质是第一位重要的,没有了正确的民族自尊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即使人人都变成了博士,我们的世界和社会也未必是最幸福和最美满的。有位社会学家指出,少年出国留学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从另一条途径解决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如入学率低、教科内容单调呆板等,同时它也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后,利用和促进社会力量鼓励民众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向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科学与文化包括民族、人文等等方面学习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服务。但在少年出国留学中如不加以科学和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就可能出现良莠不分、盲目消极和适得其反的效果。特别要教育和引导家长们不要单一地为躲避孩子参加国内高考的激烈竞争或者纯粹为混个“洋文凭”而把子女送出国。因为毕竟国外教育也参差不齐,一些国家的高学历知识未必在中国就有用武之地。而同样的知识和能力,以低于10倍的投入就能在国内大学获得。特别需要引起中国家长和学生警惕的是,国外的某些投机分子一直在打中国下一代的主意,当他们看到中国人对大学教育的那种痴迷程度,往往设下种种烟幕让你钻,到头来,就是全家跳进太平洋也无济于事。

  西安市的蓝先生就是这一教训的典型。他在前几年接待一个美国旅游团时认识了一位美籍马尼拉人,这位“热心”的马尼拉人听说蓝先生因上高三的儿子成绩偏差,急着要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以雪将来无学可上之耻,于是便称他的一位朋友在芝加哥某教育学院当院长,可以帮助蓝的儿子办理留学手续。蓝先生当然非常高兴和感谢,向这位马尼拉“友人”交了一万元美金,办妥了儿子去芝加哥留学的手续。一转眼就是两年,儿子说他已“毕业”,准备回国。蓝先生对儿子说,你既然在美国读的书,干脆在那儿找个工作,等几年再拿个“绿卡”,我们全家人也好一起移民到芝加哥。儿子对他说,别隔着大洋想美事了,我那个学校在美国根本没人承认它的学历,我哪儿也找不着工作,假如不回国的话就只有等着挨饿。蓝先生这才知道上了大当,再托熟人一打听,人家对他说:美国人开学校跟香港人注册公司一样简单,出上几百美元就可以了,但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国家承认的,尤其是芝加哥,在美国也是出了名的“卖假文凭”的地方。不信,你出300美元,用不着把孩子送出国,我照样可以弄回一个“芝加哥某某学院”的文凭来!蓝先生和儿子吃亏大啦,先不说儿子这两年花去的几十万元,单看看儿子拿回的课本学的那些东西,蓝先生就差没气歪鼻子:一本书上说,西安曾是中国西部的首都。

  蓝先生问儿子:你长在西安,不知道西安是中国西部的首都,还是中国历史上的首都这两者之间的差别?

  儿子道:我管它答案对还是错?你不是让我出国留学什么都不要管吗,只要把文凭拿回来找个好工作!

  蓝先生气得真想从古城墙上往下跳,只是他没有了却一桩心事:“留学”回国的儿子还没有饭碗,得替他铺路打点……

  然而,“回头”的蓝先生父子俩发现,在他们的面前并不是宽阔的海岸,已经到了大学年龄的儿子却连张高中文凭都拿不出来。有的招聘单位好奇地问蓝先生:你儿子不痴不傻,怎么连高中都没念完?蓝先生只好说“情况特殊”。他哪好意思为儿子掏出那张芝加哥的假文凭。

  新千年刚刚到来之际,西安市的某“展览中心”又张贴起“国际留学咨询会”的大幅宣传广告画。有人见了蓝先生就向他“讨经”。蓝先生只是临转身时说了句:当心狼来了!走投无路的蓝先生,最后只好跟一个私立学校的高中班联系,将已经过了高中年龄的儿子重新送进本国的学校继续“留学”——留级上学。想留级就能上学了?对呀!那是“贵族学校”。

  “贵族学校”?都是有钱人的孩子在那儿上学?当然。没钱、没大钱的人怎么叫“贵族”?

  蓝先生因此又不得不掏了5万元把儿子送进这所“贵族学校”回炉重读高中。

  “唉,我算是服了,折腾几年下来,口袋空了,儿子学业耽误了,如今剩下的只有整天的唉声叹气。”蓝先生逢人问起他儿子的事时,一脸无奈。




 相关链接
第八章 “狼来了”——少年出国留学与贵族学校的忧思(一)(2000/07/16/ 16:42)
第七章 民办大学的红与黑(2000/07/16/ 16:21)
前言:龙门圆梦(2000/07/16/ 15:39)
为亿万学子呼吁--《中国高考报告》网络版专题 
 新浪推荐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性知识问答专区
马明宇登陆意甲
沪深股市2000年中报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新浪网勤工俭学信息留言版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