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刘索拉:晃晃悠悠才是最高境界? 如果不明白什么叫收放自如,看看刘索拉在音乐圈、文学圈之间的晃晃悠悠就得了。 先是以一个音乐学院在校生的身份写出一本让人惊艳的《你别无选择》,接着就消失在“著名作家刘索拉游学美国”之类新闻的后面。十年之后再回来,刘索拉还是新闻,不过又成了“著名音乐人刘索拉”,自然,不管是她作曲、演唱、搞独立制作公司,都格外引人瞩目。正当音乐圈里的人们一本正经地分析刘索拉的音乐作品是“先锋派”还是“实验音乐”,刘索拉又宣布她写了一本长篇小说。 在两个圈子内都如鱼得水、收放自如,这让人不能不佩服刘索拉的才气,而且不管她是否愿意,她已经被标定为一个独立特性的人,这也吻合她在音乐、文学两种作品中所散发出来的独特气质。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当初和今天持续的跨圈行动,刘索拉可能依旧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音乐人或者作家,但能否引起今天这样的关注,就颇值得人臆测。不过刘索拉的这种“自我炒作”,别人学是学不来的。这固然有个人灵性在里面,也不可否认刘索拉自身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吃苦,包括离群索居,也包括甘于沉寂。 牛群:不忘本色是好是坏? 牛群说相声这逗人乐的功夫自然不必再细表,话说这牛群入了摄影圈,长枪短炮往肩上一撂,大兜小兜的马甲往身上一套,活脱脱也是一个标准老记。再看那出来的活,止不住地让人乐:这帮平日里一下了荧屏或者银屏就格外严肃的娱乐名人,咋就让牛群故弄得个个没了正形?你别说,这没了正形的形象还真可爱,一下子缩短了咱老百姓和名人的距离,正应了那句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名人也是人!一时之间,全国大报小报、大刊小刊,无不以能够撺掇牛群在自家园地上开个“牛眼看家”之类的专栏为幸。而牛群在全国各地的巡回摄影展,那人气愣是比世界摄影大师还牛。 牛群入了摄影圈,就这样自成门派创造出一种“牛氏幽默摄影”。可这牛群还是不安分守己,抑或是牛劲太多没处使,竟然又接手《名人》杂志,入了主编这个圈。这下可不得了,在“改版号”上,就显示出牛群作为受欢迎的名人所掌握的名人资源:各路名人纷纷以诗词歌赋敬贺“牛记”荣任“牛编”,且遵循牛群一贯的风格,谁也忘不了幽它一默。牛群跨圈不忘本色,固然让众人们笑不拢嘴,可有时调剂不当也会惹出小麻烦。就在不久前举行的一次模特大赛上,牛群又做颁奖嘉宾又做摄影,穿着那不离身的马甲在一群西装领带礼服中插科打诨,就有观众投诉说牛群坏了颁奖的庄重性。牛群呀牛群,从此吸取教训还是一笑置之? 海岩:“票房”是最好的广告? 身兼作家、编剧身份的海岩在作家圈、娱乐圈外,知名度比不上他的作品。所以当媒体提到他时总忘不了一并提到他所有的几部大作:《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还有余音犹在的《永不瞑目》和先声夺人的《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因为迷恋他的电视剧的人远远多过他的小说拥趸。 倘若仅仅止于一个有票房的编剧,海岩本身的“票房价值”肯定要打些折扣。因为在中国,一部电视剧再深得民心,被记住的也多是演员、导演。然而海岩这样的稀产作家,竟被资深媒体宠爱着,以至于《便衣警察》过去十几年,《你的生命如此多情》还在筹拍阶段,都一样像盖了“海岩记”的印戳那样,让有野心以写作扬名立万的人倍感鼓舞。 海岩的正业是企业管理,名片的正面印着“锦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锦江(北方)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北京昆仑饭店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大堆头衔,自己也说,在企业管理方面成绩比写小说要好些。据说有一次中国作协举办活动,当被介绍给柏杨时,柏杨当时就问:作家和企业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才,不知道你是怎么把这两样结合在大脑里的? 其实,结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种结合中所体现的新闻价值,难怪有人说,作为一个企业家,最好的广告就是跨到一个新圈子里,并且不断曝光。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