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子云:“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照这种鬼话,现在的小人是多了点。 但小人也过得挺快活。你看,前不久,某“娱记”看看刘晓庆好久没炒,就灵机一动,编出个“私生女”的故事,在其笔下,“女儿”跟“老娘”辈分一样;一个不够,弄出两个——刘晓娅、刘晓晔。我们对该“娱记”的深层动机难以探究,但据媒体报道,晓庆事后“笑骂”该“娱记”:“你把我坑苦了!” “娱记”们属于一个“圈子”,一个专门制造半真半假、乃至就是假的娱乐圈新闻的“圈子”。他们不讲“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么哈么哈”之类的切口,他们与娱乐圈人物、或想成为娱乐圈人物的人物结成生物学所说的共生关系,能叫娱乐人物台前声泪俱下地控诉、台下觥筹交错地称兄道弟。“娱记”们从行政层面上讲,当然还是记者,但他们不是那种靠单位发点工资、奖金过活的人,他们有点神秘——捧红或帮一个人维持“红度”的招数,不是可以放在太阳底下的那种——娱乐人物一人挣钱多人花,其中就有他们一份。而且,“娱记”也分三六九等,顶尖的,像北京、广州那几位,早就是百万富翁了。 “圈子”与多元化 当然,“娱记”并不是现代社会唯一的“圈子”——那样,你我岂不失望?! 近20年来,一部中国当代文化史,从某种角度看,简直就是一部圈子的历史。70年代末80年代初,写朦胧诗、玩新潮美术的那拨儿人当年整出一个个小圈子本来也是迫不得已的事儿——谁不愿意一露脸就被主流文化接纳?但随着8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和文化领域内的造圈运动开始渐成趋势以后,人们也就从大大小小、无处不在的圈子中看到了社会生活及文化形态日益多元化的热闹景观。 按照社会学的看法,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主流文化在与世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放开了自己统治的领域,而社会的纵向与横向分野日益复杂,很多原由主流文化一手包办的事务,有了分工给社会的必要和需要。次元社会影响力团体如“圈子”乘机走上舞台,承担历史使命。就拿捧角来说,过去捧红一个人靠什么?“革命样板戏”里几个主角怎么红的大家心里挺清楚,套句现在的话,“想不红都不行”——主流文化的捍卫者用政治权力确保任何其他人不可能成为被捧的对象——再套句现在的话,那时被捧红者处于“卖方市场”状态,你我这样的草民愿意不愿意他(或她)红,都跟结果毫无关系。 社会学家认为,花大力气建“圈子”,是多元社会里的常见现象,因为多元社会的一个公认的准则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意见。一般说来,众多“圈子”并存,说明社会对众多不同趣味意见的包容力。社会意识到“圈子”存在的价值并建立向“圈子”配置资源的机制,是单一社会不屑也没有能力做到的事,同时,多元社会倾向于以专家的意见为行动的指南,而“圈子”的组织一般以专门知识为基本纽带,这使它们常常表现出不容分说的“权威”。所以,“圈子”招人嫉恨,但现代人似乎又不习惯于没有“圈子”的生活。 虽然有“娱记”那样的“圈子”,但平心静气一点看,“圈子”其实是社会高度分工带来的产物,对于价值标准多元化来说,它们也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载体。南京有个“志友”,是自愿身后捐献遗体的组合;还有个“癌友协会”,是癌症患者们交流抗癌心得、互相打气的所在。类似的“圈子”,在各城市比比皆是。诸如此类的组合,是“省—县—人民公社—大队—生产队”简单划一的社会组织里不可想象的,它意味着社会组织程度的高级化;也说明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有了与宏观的主流文化“兼容”、同时具备鲜明的现代人文特色的新内涵。 “圈子”与话语权 并不是所有的“圈子”都像“娱记”们那样以铜钿为首要和几乎唯一的坐标,话语权的争夺,也是重要的促成因素。 “阿毛是个听话的孩子”,祥林嫂的话语权只局限于山沟里拿她的故事当谈资的乡亲们中间,她倒是企图通过向庙祝捐钱强化她话语的分量和合法性,但老太爷的一句话就摧毁了她的苦心经营。如今的时代不是祥林嫂的时代了,一句俗话,现在是信息爆炸。爆炸声中,个别的声音、哪怕你喋喋不休,也是很容易湮灭的,无数人的声音,其实就像天文学家正在研究的宇宙大爆炸背景辐射一样,只在量子物理层面上有点“意义”。自认为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文化人哪受得了这个?按大众传播学的道理,他们要建立释放自己的“频道”,企图通过这些“频道”把自己塑造、设计的自我形象和内涵推向公众,让公众哪怕三心二意地倾听一下关于自己和自己关于这个世界的说法。 “众人拾柴火焰高”,单打独斗不易成功,“圈子”成为自然的选择。 “鲁迅是不是老木头?”给同行发这样的调查问卷的韩东们有个“圈子”。说起来也怪可怜的,他们当中有的人,像我这样不大看小说的,也在《收获》上看过他两篇大作。虽然像《小羊皮纽扣》这样的小说,真的不大看得懂。但既然是《收获》上发表的,文学价值总比一干美女作家的意淫梦呓录高些吧,可好多年徘徊在寂寂无名的边缘上。“出名要趁早”,张爱玲的教导言犹在耳,岂可坐等青春老去?他们出击了,通过难免有哗众取宠(对青年人来说,没办法)倾向的招数,媒体在某些部门的压力之下,仍然拿出了版面和时间。他们出名了,拥有了一份话语权,于是,不久,一部由他们操作的丛书面世了。 按照马斯洛的理论,话语权能否顺利地实现和巩固,对知性人士来说,是比吃喝更高级的需要。通过一套复杂(有人说,现代文明的任务就是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措施确保话语权,因此成为“圈子”们最着力的事。就说北京著名文人刊物吧,大伙都知道走的是阳春白雪一路,所以并没有准备拿很差的作品去麻烦各位编辑。但久而久之,大家都懂了:我们的任务是读书。想看看经济学方面的真知灼见吗?有汪丁丁贡献心血,他说60年代鞍山钢铁厂老工人参与技术创新和工厂管理与现代西方打破条块分割的新管理理念有共同之处。想知道文学界的是非和种种吗?前文化部长王蒙的文笔不是老看的话,其实挺不错。美欧出版很多书,无知的我们,知道看什么呀?冯亦代先生几乎每期一篇推介文章,真辛苦,但有的文章也真不怎么样。至于占去每期主要篇幅的哲学文章,那是以越少人读得懂越好的标准操作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该刊物编辑部无意放弃话语权或他们认可的话语,说句不中听的话,这样,自居为中国文化人的伊甸园,是自欺欺人。 话语权的争夺,在大伙认为思考是件太累的事的时代,是件很容易引起大家注意的事,如果被注意本身就是目的之一,“圈子”们的争夺就较为有趣。张艺谋为北京奥申委拍宣传片的事早都定了,以他的名气,一般同行应该是望风披靡。可偏偏就有人跳出来叫板,是不是真的能叫板成功并不重要,借成名者以造势,是历史“惯例”,并不稀奇。但这告诉我们,“圈子”作为新出现的次元社会组织,虽然总的来讲,是从主流社会的现代化演进中分一杯羹,但它们也要为抢夺聚光灯而互相争夺。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