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新周刊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专家至上主义

http://edu.sina.com.cn 2000/08/02  新周刊

  

  在一家报社工作,常常与别的同事意见相左。遇到一件什么事,有人就说,我们去请专家谈谈看法吧。就拿前不久两家国企回购圆明园国宝来说吧,有好多读者来信表达他们的满或不满,但大都见不得报,最后还是请一位律师出来打了圆场,说了几句于法有据的话。法治社会嘛,遇上事请教律师,准没错的。

  由于专家至上主义流行,甚至我在报社的发稿权都在减少。同事说,你又不是专家,就别瞎发议论了,还是把版面留给专家学者吧。

  我就不大服气。怎么,不是专家学者就不能说话了吗?不是说办报要克服精英意识,多反映老百姓的声音吗?整天光一帮专家跟那儿坐而论道,跟唱堂会似的,全不管众票友急得直犯咳嗽。现在为什么京剧衰落了?告诉你,因为没几个票友了。

  最恶心的发言大都来自专家学者

  潮流所向,我也曾经大肆鼓吹专家至上主义。有一次在央视,一个脱口秀新栏目开创前的神仙会上,我极力建议他们把专家请进演播室,然后开通观众电话,当场答疑解惑。实际上我的想法毫无创意,现在脱口秀三分天下,专家学者作为嘉宾不是早已占有其二了吗。但我的建议还是被央视的人否决了,他们说现场接听观众电话无法控制,某地方台就出现过观众打现场电话大放厥词的情况,结果可想而知。最后,这档脱口秀节目还是决定使用现场嘉宾的方式。你看,专家学者们又要忙了。

  专家学者来忙啥呢?没有人请他们来八卦,既然请,就是要他们从专业角度发表看法。而他们既然是吃这碗饭的,为不砸饭碗或引起谁不高兴计,自然说得八面玲珑谨小慎微。实际上,我在电视包括各种媒体上,看见最恶心的发言大都来自专家学者。他们可能挺有料的,但在这种场合则多半缩头缩脑,能发挥个一成也就不错了。

  我也是上过大学的,就别举例子糟蹋知识糟蹋人才了,于是我想从相反的角度说明这个问题。最火的谈话节目是什么?是央视的“实话实说”。为什么“实话实说”火?因为他们很少请专家学者做嘉宾。崔永元发动一帮老百姓甚至大老粗在那儿自娱自乐,结果把所有专家访谈节目都毙得没影了。

  貌似专家的外行是可怕的

  由于市场对于专家学者的渴求,一些半桶水甚至外行也纷纷登场,俨然以专家学者的面目出现。用不着我点名,你一定闪电般地想到了:在某条线上跑过三天的记者,在时尚杂志写写豆腐块的小男人小女人,去欧洲兜过半圈的无业游民,凭着道听途说、临场发挥,俨然成了汽车问题、女性问题、城市问题等等的专家。传媒在这里从来不干好事,堪称“毁”人不倦。比如一挺不错的女主持人,无论在同龄人中还是同行中都算有料的,可架不住掏得太狠,明白的、有主意的全掏出来了,剩下就是半糊涂半明白、自己也没有准主意的了。眼神越来越飘,声音越来越虚。一书评杂志期期有“旅欧游记”性质的东西,可哪来那么些像钱钟书、董桥般既有阅历又有见识还是散文大家的呢?于是愈来愈等而下之……一个朋友对该杂志取代老牌《读书》的说法嗤之以鼻:“《读书》至少没有它那样的文章,一张口就说极外行的话。”

  阿城写过一本集子《常识与通识》,强调常识的重要。常识性的错误的确是可怕的,尤其是出自貌似专家的外行之口,让人居之不疑。汽车记者或者房地产记者宣布汽车房子要降价,于是你就捂紧钱袋,“知心姐姐”教导迷途女青年挥慧剑斩情丝,说了等于没说,从欧洲回来的朋友告诉你巴黎老城区保护得多好,可他没说内部如何大动干戈。

  如果你不是专家,就请你闭嘴

  为什么今天专家学者如此受媒体重视,这说明了什么?

  自然是说明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说明专家学者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有时甚至超越了他们的专业领域。我们的社会已经出现这种倾向:如果你不是专家,就请你闭嘴。换句话说,今后,来自民间的声音,很可能只有专家学者的声音。而专家学者的身份则越来越可疑,他们还有没有资格代表人民,已经可以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重视专家,我必须说,首先是一件好事,但其可疑的一面也值得注意。

  专家学者获得越来越多的发言权,社会越来越划分为两个互不相干的部分。我不是指有话语权和没有话语权的,实际上的哥也有话语权,比如他也可以在出租车上和客人大放厥词。我是指,社会正在以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重新设置藩篱,并制造出新的准入证。这造成的结果是,明确告诉公众,有些事情是和你没有关系的,你最好闭嘴。这样,我作为一个报社编辑,本来是有话语权的,但在专家学者的强势存在面前,也渐渐在许多领域失去了发言权。至少,我怕说错了让人家笑话。许多做媒体的人都有同样的心理,典型的就是那些经济类刊物,务以经济学家马首是瞻,生怕说错露怯。可是,经济学家就没有说错的时候吗?事实证明,一涉及具体问题,恐怕他们说的一大半话日后看来都是错的。但就因为他们是经济学家,错也错得理直气壮。

  今天专家学者越来越被媒体捧为明星,表面上看是知识和理性的胜利,实际上却是在社会制造新的鸿沟,使得理解和沟通不是越来越容易了,反而更困难了。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都仰望着并不比自己更高明的专家学者,而对真正散落在民间的智慧不屑一顾,那是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事,如果一个社会,充斥着各种真真假假半吊子的专家,对大众生活指手划脚,那我们的生活该多无聊。

  一生活周刊有个名牌栏目“生活圆桌”,结集出书后登上了畅销书榜,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给了普通人说三道四的机会,换句话说,它收集了散落在民间的智慧。可是这个栏目越来越不好看了,随着作者越来越固定和越来越自我感觉良好。眼看着一个普通人蜕变成“专家”,我深为惋惜。

  (文/李方、周欣图/文建平)






 相关链接
飘一代的“艺术总监”米丘:为心灵生产翅膀(2000/08/02/ 14:40)
18座平民雕像当街讲述深圳故事(2000/08/02/ 14:34)
飘一代(2000/08/02/ 14:26)
关于飘的50 个细节(2000/08/02/ 13:49)
新周刊专栏专题 
 新浪推荐
八一建军节专辑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中韩足球对抗赛
沪深股市2000年中报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新浪网勤工俭学信息留言版




新闻查询帮助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