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考研政治马哲第六章精选习题答案解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11:32   文都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 考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A 【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决定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与自然界的协调关系。人类的活动要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一方面,人类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在地球上拓展空间,不断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但另一方面,人类又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意维持生态平衡。即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路。否则,一旦自然界“发怒”,人类便会遭到报复。本题即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4.A 【解析】 联系改革的实际考察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承包责任制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5.D 【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任务所起的作用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虽然个人可能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但不会改变或决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6.C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基本知识点:阶级斗争理论的提出的掌握。

  7.A 【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追随英雄创造历史,认为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犯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

  8.A 【解析】 本题通过对句意的理解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

  9.D 【解析】 本题考察对人民群众概念的理解。人民群众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10.A 【解析】割裂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会犯两种错误:如果夸大人的自觉活动,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就是唯意志论错误;相反如果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就是宿命论错误。题中的四个选项A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B项是唯意志论观点。C项是二元史观观点。D项是一个不完整的错误观点。

  11.C 【解析】 主体不能决定历史的发展方向,但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做出选择,从而影响历史的进程,否认这一观点属于机械决定论。

  12.D 【解析】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唯心史观过于夸大了这种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BD 【解析】 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经济基础的理解和掌握。

  2.AD 【解析】 社会革命属于激烈的社会变革,改革不属于这一范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方面,不是改变现有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

  3.AB 【解析】 本体考察上层建筑这一范畴,C属于生产力范畴,D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因此都不正确。

  4.CD 【解析】 在某一社会历史时期,英雄的出现是必然的,但谁会成为英雄有其偶然性,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英雄的出现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此有其历史局限性。

  5.BCD 【解析】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不能改变。A项错误。BCD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社会历史条件,是正确的。

  6.ABC 【解析】 ABC都是社会规律的特点,分别是从社会规律的形成机制、社会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社会规律的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社会规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D明显错误。

  7.AC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偶然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承认这一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观点。

  8.CD 【解析】 结合社会现象“腐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考察,AB明显错误。

  9.ABC 【解析】 ABC三项都是对生产力标准内涵的理解;D项错误,其标准是实践。

  10.ABCD 【解析】 以上各项都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表现。正因为其作

  用重大,所以,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11.BCD 【解析】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代表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A错误。

  12.CD 【解析】 考察对基本知识点马克思阶级斗争的观点的掌握。

  13.CD 【解析】 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是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14.ABCD 【解析】 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社会基本矛盾的掌握。

  15.ABCD 【解析】 很明显,以上都是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分析题

  1. [参考答案]

  (1)所谓人类历史上的“超越”现象,是指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例如,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日耳曼人没有经过奴隶社会,而是从农村公社经过征服奴隶制的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直接建立起封建制;我国在刚刚解放时,藏、彝等少数民族还处在奴隶社会,东北的鄂伦春族还处在原始公社的部落所有制阶段,经过民主改革,他们超越了几个社会形态,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上述几种“超越”现象,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理论不是矛盾的,而是一致的。

  这是因为,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理论,是就全世界的范围而言的,并非任何国家和民族,不论其具体情况如何,都必须毫无例外地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上述几种“超越”情况,不仅不违背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规律,反而是以这个规律为前提的。例如,美国之所以能超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社会形态,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西欧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为前提的;古代日耳曼人之所以能超越奴隶社会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是以罗马奴隶制所创造的生产力以及在这种生产力基础上产生的新的封建制因素为基础的;

  中国藏、彝、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之所以能超越几个社会形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以中华民族的绝大多数人口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为前提的。因此,不能用历史上的“超越”现象,否定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规律。

  【思路点拨】 本题考察的是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超越”现象即多样性的表现,五种社会形态演进规律是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2. [参考答案]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十六大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的实际指出,除了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以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而也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2)十六大指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首要的是调动广大工人和农民的积极性。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首先要代表最广大的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因为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对于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的人们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要表彰,以利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的主体。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我们必须树立和牢牢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思路点拨】 本题考察的是用哲学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来分析十六大报告的内容的理解。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 [参考答案]

  (1)材料1反映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一步深化了体制改革。建立了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以迎接加入WTO的挑战。体现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战略,代表了我国国企改革的发展方面。

  (2)材料1反映了中石油集团公司的体制创新;材料2反映了他们重视科技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的是生产关系,它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结合,才会使经济效益极大的提高。中石油集团之所以能在2000年赢利60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关键在于他们既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又有较高的科技水平。

  【思路点拨】 本题第一问考察的是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战略。仔细阅读材料就可以回答出来,并不是很难。第二问较有难度,结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来回答,体制创新调整的是生产关系,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要用原理结合材料来回答,分析出这一原理来有些难度,需要考生紧密结合所给的材料来挖掘原理。

  4. [参考答案]

  (1)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西方文明中心论。主张文明冲突是21世纪的主导线索,本质上是认为世界各国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可调和的对立性,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中最优秀的,因此文明冲突要以西方文明为轴心。“9.11”恐怖事件后,曾有人主张十字军远征,或者主张进行圣战,这是把恐怖主义与某一种文明混同起来的错误观点,这种观点是西方文明中心论的翻版。

  (2)材料3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正确的观点。世界文明是多样的,不同的文明之所以是不同的,当然有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有其冲突。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立总是同一的对立,任何事物都是又对立又统一,不可能文明之间只有对抗和冲突,文明的多样性在共存中,通过差异会产生互补,从而起到促进的作用。

  (3)世界文明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作用过程,一方面文明是多样的,另一方面不同的文明内在性又有统一性,正是又统一又多样由此推动着文明的前进。在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已经由革命和战争转向和平和发展,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文明的发展应该是“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思路点拨】 本题考察的是文明冲突论,第一问较为简单,回答出实质即可;第二问要回答材料之间观点的区别,结合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来回答;第三问要求运用材料说明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世界文明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要结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来回答。

  四、新增考点突破

  1ABCD【解析】本题考查“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知识点,交往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四个选项都是交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