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8考研政治马政经冲刺班讲义之第二章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 17:06 文都教育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也就是社会的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基础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 2、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相应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总称。 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① 经济体制的经济制度为基础,要体现经济制度的性质和要求; ② 经济体制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是可以选择的,选择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③ 改革就是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探索,目的是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发展。 二、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1、从经济体制也就是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看,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 2、自然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商品经济的特征是“交换”。 3、从自然经济只能过渡发展到商品经济,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不可逾越的阶段。 4、商品经济自身的发展,要经历简单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这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通常不是独立存在的;发达商品经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经济。 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内容上包括:商品理论、货币理论和价值规律。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体现在: ① 提出劳动二重性原理,指出抽象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② 说明了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的形成不违背价值规律,只是表明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因为:总平均利润等于总剩余价值,总生产价格等于总价值。 3、我们随着改革的实践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发展体现在,深化了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具体表现: ① 劳动的内容:不仅生产线上工人的劳动创造价值,而且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劳动也在创造价值。并且,科技、管理人员的劳动作为复杂劳动,在同样时间内创造价值更多贡献更大。 ② 劳动的范围:不仅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在创造价值,而且某些非物质生产部门甚至某些精神生产部门的从业者,他们的劳动也在创造价值。 四、商品理论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①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对立表现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买卖对方价值和使用价值只能得其一;统一表现在:作为商品二者缺一不可。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反映生产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反映生产力。 ② 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并非都有价值,都是商品;有价格的东西并非都有价值。 ③ 对同一种商品来说,一定量的价值存在于一定量的使用价值之中,用此原理可以分析说明“按质论价”、“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 2、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①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a.表示的关系不同;b.性质不同;c.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因素之一;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即不变资本的旧价值。) ③ 劳动二重性原理的地位: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发展; b.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关键和枢纽。 3、商品价值量决定: ①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必须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② 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从社会角度看,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4、商品、价值、货币从本质上看都不是物,而是反映着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等量劳动相交换的经济关系。这种等量劳动相关换,现实上表现为商品生产经营者在进行等价交换。 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要通过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被社会所承认。 五、货币理论 1、货币的概念,本质和它的产生 ①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产生,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外化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② 货币是自发产生的,货币的产生导致了商品经济中危机的可能性。 ③ 货币的产生是价值形式自身发展的结果,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a.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b.扩大的、总和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态;d.货币形态。 ④ 价值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要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的角度,来理解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性。(货币天然不是金银,金银天然是货币)。 2、货币的职能 ①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前提在于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② 货币通过价格来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自身的计量单位叫价格标准。 ③ 影响价格变动的五个方面因素。 ④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这四个职能时各自的特点: a.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b.流通手段:必须的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由此导致纸币的产生; c.贮藏手段:本质上应当是金属货币,但在币值稳定物价稳定的条件下可以使用纸币。 d.支付手段的出现,增加了危机的可能性。 ⑤ 纸币和使用货币在来源上的区别;(纸币来自流通手段,使用货币来自支付手段) ⑥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表现形式的区别: a.流通手段:一手钱一手货; b.支付手段:先给货后付款。 3、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① 货币需求总量与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 ②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纸币流通规律的对立面,都属于经济运行的不正常状态,都属于货币发行中的问题。 ③ 经济运行的三种状态。经济过热对应通货膨胀,市场疲软对应于通货紧缩。 ④ 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基本经济对策: a.通货膨胀对应紧缩政府财政支出,减少固定资本投资,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b.通货紧缩对应适当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固定资本投资,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六、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地位、内容、表现形式和三个主要作用。 2、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形式。市场机制包括供求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两个方面。 ① 供求价格机制与价格规律表现形式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价格要根据市场供求状况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就是靠它们实现的,由此可以分析价格改革的必要性及方向。 ② 竞争机制对应于价值规律的第二和第三个作用。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此可以分析市场经济下企业间的兴衰成败可以说明为什么企业只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价值、生产价格和垄断价格)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