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08考研政治马政经冲刺班讲义之第五章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 17:06 文都教育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实行这一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本质特征; 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和多样性,决定生产关系的多样性; ③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确立是坚持贯彻“三个有利于”生产力标准的结果。 2、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两个毫不动摇,一个不能”。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 1、公有制在内容上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份。 2、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可以多样化并积极探索。要积极推行股份制,把股份制作为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公有制为主体是指: ①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③ 以上两条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不要求每个部门一切照搬。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应当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全局的控制力上。为此,要求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布局的大调整。要适当收缩战线“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国企改革中实行“抓大放小”的方针。 三、非公有制经济 1、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① 共同点是都是非公有制的,都是私有制的; ② 区别点在于:个体经济属于小私有制,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属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3、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从必要补充到被承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法的变更依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四、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实行这一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 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这是由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即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方式和个人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① 是主要的但又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 ② 采取商品货币的形式; ③ 在每个企业、单位内部进行分配; ④ 按照实现的价值来分配; 五、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和收入的分配 1、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要的分配原则; 2、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生产要素都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技术,知识,管理都属于) 3、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所遵循的规律不同。 六、兼顾效率和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 1、效率和公平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二者之间既统一又存在着矛盾。中央对这个问题的提法: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为“兼顾效率和公平”。 2、为什么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加大社会收入分配和调节力度? ① 这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的热点和矛盾焦点; ② 这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 ③ 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④ 实行西部大开发,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等,都体现在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都是在促进社会公平。 3、如何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 ① 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② 扩大中等收入者在整个社会中的比重; ③ 调节过高收入; ④ 取缔非法收入。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