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2年政治试卷解析(理科):多选题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3日 21:28 新浪考试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6.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A. 知行不可分割 B. 知行合一 C. 知行相互促进 D. 行先知后 E. 行难知易 【答案】A、C、D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 【选项辨析】此题关键是要理解孙中山三句话的含义,三句话表明了知行相互促进的思想;而B项的知行合一是明朝唯心主义思想家王阳明的观点,而孙中山是唯物主义知行观,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C、D项,选项B、E不符合题意。 【相关知识点链接】在中国哲学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表述为知与行的关系。问题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其主要观点有:第一,行先于知,由行致知。一些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大都认为行先于知,主张由行而致知,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第二,知之明也,因知进行。许多唯物主义哲学家还辩证地肯定了知对行的指导作用。第三,以行验知,以行证知。孔子提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墨子认为,判断言论是非真伪的标准有三个,即以前人的间接经验、群众的直接经验、运用于社会政治的实际效果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第四,知行并进,相资为用。关于知和行的辩证关系,中国哲学史上许多唯物主义哲学家都认识到知行并举,相互促进。其中,尤以王夫之关于“知行相资以为用”、“知行并进而有功”的论述最为明确和深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由于受当时的社会条件的限制,难免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但他们所提出的许多深刻的见解,对于我们仍具有启发意义;认真总结这些思想,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解,并可作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有益借鉴。 【提示与点拨】此题关键要弄清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及其代表人物的观点。 17. 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 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 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 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答案】 D、E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选项辨析】本题用“画饼不能充饥“这一俗语来考查精神和物质的关系。“画饼”是意识性的东西,是人脑对物质性的反应。不能充饥是因为意识性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性的东西,不能把客观事物的反应等同于客观事物本身。此题A、C两项明显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为D、E两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给物质下定义的,其基本思想包括: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②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③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这就是列宁所说的:“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此外,意识还能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 【提示与点拨】此题通过对谚语的分析来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 A.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B. 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C. 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D. 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E. 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答案】A、B、C、D、E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选项辨析】人的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等。人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来衡量。全面发展是就广泛性而言,指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能力的协调发展;自由发展是就自主性而言,指人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力量;充分发展是就程度性而言,指人向着更高的程度即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相统一的程度发展自己的才能。所以此题的所有选项A、B、C、D、E都为正确答案。 【相关知识点链接】人类追求自由和争取解放的过程,也就是人本身得到发展的过程。相对于社会发展而言,人的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等。人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来衡量。全面发展是就广泛性而言,指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能力的协调发展;自由发展是就自主性而言,指人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力量;充分发展是就程度性而言,指人向着更高的程度即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相统一的程度发展自己的才能。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它们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一方面,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自主性和充分性,归根到底取决于劳动本身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全面性使人的发展具有全面性。另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人的发展的程度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标志。社会发展的水平和人的发展的程度都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提示与点拨】此题考查考生对考纲知识点确认的全面性。 19. 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A.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 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 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 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E.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答案】B、C、D、E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 【选项辨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本数量不变,再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主义的工资好像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使用自己的货币垫付给工人的。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从再生产过程看,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的预付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而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所以,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不仅是产品的再生产,同时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二者之间的统一。所以答案为B、C、D、E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社会再生产按规模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在原有规模上的重复进行,扩大再生产是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本数量不变,再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的产品是通过三个方面的交换实现的:首先是第Ⅰ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实现了第Ⅰ部类内部在生产资料(不变资本)上消耗的补偿;其次是第Ⅱ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实现了第Ⅱ部类内部资本家和工人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再次是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第Ⅰ部类内部资本家和工人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实现第Ⅱ部类在生产资料(不变资本)上消耗的补偿。经过上述三个方面的交换,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从而下一年的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就可以正常进行。上述交换过程表明,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应具备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即Ⅰ(v+m)=Ⅱc。这个条件反映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可以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其一是Ⅰ(c+v+m)=Ⅰc+Ⅱc。这个条件反映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供给和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二是Ⅱ(c+v+m)=Ⅰ(v+m)+Ⅱ(v+m)。这个条件反映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的供给和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上三个条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客观要求的比例关系。这些客观要求的比例关系遭到破坏,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 【提示与点拨】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中的分析的意义是历年考查的重点内容,应着重掌握。此外,还有还要掌握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相关内容。 2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E. 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答案】 A、B、D、E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选项辨析】科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通过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各种经济现象的深入剖析、研究,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运用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诸多经济现象的本质。列宁在新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运用这一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各种经济现象,特别是对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分析,使劳动价值理论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续根据新情况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新的经济问题,使劳动价值理论在分析社会主义经济中得到进一步丰富。所以答案是A、B、D、E项。剩余价值理论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所以C项不正确。 【相关知识点链接】(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等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都与劳动二重性学说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重点问题之一是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一是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随着分工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是由许多劳动者的分工合作完成的。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实际上已经突破只是由单个劳动者创造的状况,理应认识为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而且,社会分工越发展,“总体工人”的范围日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科技劳动、管理劳动与直接生产劳动的分离和相对独立化,要求我们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不断拓展。不能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只局限在工人的直接生产劳动上面。二是要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价值与财富联系在一起,当今不仅财富的数量迅速增长,而且财富的存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在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精神财富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特别是科技劳动创造的非物质形态的财富,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同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一样,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因此,我们不能再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仅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要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领域向一些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 【提示与点拨】C项是错误的,因为剩余价值论是研究价值的创造问题,即工人的活劳动是资本主义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不是价值分配问题。 21.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 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B. 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C. 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D. 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E. 生产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 【答案】A、C、D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平均利润及生产价格的形成。 【选项辨析】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剩余价值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表现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形成平均利润。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为A、C、D项,B项不正确。成本是价值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则是由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的重新分配形成的,所以生产价格并没有脱离价值。价值的变动仍然只拍着生产价格的变动,选项E也不正确。 【相关知识点链接】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率以及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流动,导致价格和价值偏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剩余价值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表现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形成平均利润。影响平均利润率水平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部门利润率水平,二是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不能把平均利润率看作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平均利润率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提示与点拨】此题考查考生对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发生的一系列相应变化的理解和掌握。 22.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正确地理解了这些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这些基本问题是 A. 革命转变问题 B. 统一战线问题 C. 武装斗争问题 D. 国家政权问题 E. 党的建设问题 【答案】 B、C、E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三大法宝。 【选项辨析】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革命历程,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三个法宝的著名论断。他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地理解了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C、E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中国革命的历史表明,当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着统一战线的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要后退一步。当我们党能正确处理革命武装斗争问题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会后退一步。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都密切联系于武装斗争这一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离开了游击战争,就不能了解党的政治路线。 【提示与点拨】此题是对三大法宝的变相考查,考生应当着重掌握这种题型。 23. 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主要点包括 A. 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B. 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C. 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 以国家统购统销为主体,以个体经销代销为补充 E. 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答案】 B、C、E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陈云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思想。 【选项辨析】陈云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C、E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1956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在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作了探索,提出了不少正确的政策思想,为1978年开始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陈云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此外,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在1956年底都谈到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可以允许一部分私营经济的存在,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邓子恢等提出合作社可以对生产队实行“包工、包产、包财务”,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大的集中,小的分散”,在生产资料处理方面可以实行“主要公有,次要私有”。在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一些农村出现了“包产到户”的做法,刘少奇、陈云、邓小平、邓子恢等以不同方式表示肯定,予以支持。邓小平指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当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要让它合法起来。 【提示与点拨】此题在1996年文科第13题和1997年文科第16题都曾考查过。 2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表现为 A.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B.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C. 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D.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E.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答案】A、B、C、D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选项辨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第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第三,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四,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第五,今天在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我们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就更显得突出。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的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因此E项不选。 【相关知识点链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这种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社会主义事业是千百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只有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贡献各自的聪明才智,才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不断前进。第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从而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第三,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社会动荡不安,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统统搞不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可以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良好社会环境。第四,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在全体人民中树立起共同富裕的价值导向,从而抵制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保证现代化建设健康地发展。第五,今天在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我们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就更显得突出。 【提示与点拨】本题只要牢记掌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的几条重要表现即可。 2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E.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答案】A、C、D、E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确立的依据。 【选项辨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确立这一根本任务的依据是:第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第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第三,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现阶段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紧迫性。所以此题的正确答难为A、C、D、E项。因为发展生产力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所以B为干扰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确立这一根本任务的依据是: 第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首先是要能够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要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只有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出发,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生产力水平落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才能有效地解决好主要矛盾。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要看它是否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现阶段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紧迫性。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祖国的统一,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都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我们在解决各种问题时才有更多的主动权,我们在国际上所起的作用也就能够更大。 26. 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经济 A. 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B. 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C. 与公有经济可以共存 D. 与公有经济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 E.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 C、D、E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选项辨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并不能表明它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它只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与公有制经济共存和共同发展。因此答案为C、D、E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在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的原则。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靠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实现的,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应该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提示与点拨】此题在2003年第12题考查过。 27. 当前,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容包括 A. 加强农业基础 B. 优化工业内部结构 C.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E. 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 【答案】A、B、C、D、E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意义和方向。 【选项辨析】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3月5日的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根据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所作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五年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特别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的和社会信息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E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调整和优化产业经济结构的方向,一要大力发展第一产业,二要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三要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四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表现: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 28.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共同签署“上海公约”,决定为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联合打击 A. 恐怖主义 B. 单边主义 C. 分裂主义 D. 地区霸权主义 E. 极端主义 【答案】A、C、E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时事政治”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上海合作组织。 【选项辨析】这是一道时事政治问题,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共同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明确提出了维护本地区安全与稳定,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做出了明确界定,决定联合打击上述三种行为。9.11事件发生前,“上海合作组织”就决定联合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这说明该组织非常具有远见。这一公约对维护本地区战略安全与稳定乃至稳定国际局势、维护世界和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9.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党的理论和纲领 A. 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B. 是不是规定党员队伍主要由工人组成 C. 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D. 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E. 是不是规定有健全的组织制度与严格的纪律 【答案】A、C、D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时事政治”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江泽民在党的80周年会上讲话。 【选项辨析】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就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就纠正了在党的先进性问题上过于简单化的倾向。 【相关知识点链接】“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30. 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指出,亚太经合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 A. 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B. 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 C. “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原则 D. 灵活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E. 循序渐进的原则 【答案】A、B、C、D、E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时事政治”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亚太合作组织。 【选项辨析】亚太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之一。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9.11事件后亚太地区最重要的一次领导人聚会。会议提供了各个成员之间协调和沟通的论坛,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指出,亚太经合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自主自愿、协调一致的原则;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原则;灵活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所以答案是A、B、C、D、E。 【相关知识点链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显然落后于前两个地区。这是因为亚洲情况比较复杂,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民族宗教传统不同等等,一时难以建成一体化集团。但是东亚是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且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东亚区内贸易的比重已超过40%,区内贸易投资异常活跃,成为推动东亚各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东亚地区主要依靠自然形成的非制度化的经济联系,其合作程度达到相当的水平。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原是一个政府间的联络和论坛式的组织。1991年中国政府正式参加。1993年增加了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晤,1994年进入制度化合作阶段。亚太经合组织已承诺以多样化为前提,不推行一种模式,而是多形式、多结构并行的办法,在促进地区经济贸易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其成员已增加到21个。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