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政治试卷解析(理科):辨析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3日 21:28   新浪考试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 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1. 对于右图,甲说,这是一只鸟;乙说,这是一只兔。这表明,人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答案】(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2)上述认识差异表明,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从而造成不同的认识结果。

  (3)但是,不同主体认识结果的差异有其客观的根源,归根到底依然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人的认识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是由主体决定的。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认识的本质问题。

  【要点解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人的认识的本质问题。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人的认识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这一观点”。本题说的是人的认识的结果,必须回答认识结果由什么决定,必须要说明认识的过程。主体的认识过程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尽管不同的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差异。正如图中所示,有人从左边看得出是一只鸟的结论,有人从右边看得出是一只兔子的结论,主要原因是上图既有像鸟又有似兔的特征。因此,人的认识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是由主体决定的。

  【相关知识点链接】如何理解认识的本质,这是认识论的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体的反映,都是以观念的形态再现客体的特征、本质和规律。在这里,客体即客观对象是人类认识的出发点。没有客观对象的存在,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认识;一定的客观对象规定着一定的认识指向和内容。把认识看成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自觉地把这一原则作为自己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与唯物主义反映论相反,唯心主义则把认识看作是纯精神领域的活动,或宣称认识是对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观念的东西的领悟,或断言认识是对主观体验、感觉、心灵活动的内省,这就割断了认识同客观现实的联系,否定了认识的客观依据,陷入了主观随意性。所以,肯定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就是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既有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更有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因此,由反映所形成的观念的映象,既是一种反映,又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反映和创造是人类认识功能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反映离不开创造,反映过程是在创造过程中实现的;创造也离不开反映,是受反映对象的客观本性制约的。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提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且揭示了这种能动反映的基础和机制,这就是实践。实践是主体——客体结构中的一种基本的功能关系,它表现为主体借助工具与客体发生实际的、物质的相互作用,是把主体和客体真正联系起来的中介。认识之所以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正是由于实践不仅能把客观事物提供给主体作为其认识的内容,而且能为主体提供加工、改造客体内容的认识模式,从而把认识的反映性和创造性统一起来。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提示与点拨】回答本体的顺序是,首先阐明认识的本质,然后针对题意说明产生认识差异的原因,最后说明为什么人的认识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是由主体决定的。

  32.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答案】(1)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的挑战。

  (2)但是,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人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党员的来源、成分和党的先锋队的性质的问题。

  【要点解析】本题将“毛泽东思想概论”与“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在一起出的题目。题目是民主革命时期的,但答案主要在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关知识点链接】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就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就纠正了在党的先进性问题上过于简单化的倾向。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重视在工人阶级中发展党员,增强自身阶级基础;同时把社会的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发展党员的问题上要正确处理党员成分和党的性质的辩证统一关系,反对唯成分论。

  【提示与点拨】对于本题,可变换成多选题考查“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标准”,见2002年文理卷第29题。

  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答案】(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经济活动要有法律来保障。但是法律无法解决经济活动中的一切问题,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循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2)同时,法律的制定及实施也是以一定的道德标准为基础的。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也要受道德规范。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相互关系问题。

  【要点解析】考生在回答此题时,要首先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人们的经济活动要受到法制的约束与保障。接着要说明法制不是万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法制的约束,同样需要道德的约束,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最后,要把法律和道德的辩证关系结合起来分析,强调二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缺一不可。

  【相关知识点链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需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又是德治经济。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有法律来保障,同时,市场经济又是信用经济,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道德标准。所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需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民主是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依法治国又是民主的根本保障。而依法治国又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搞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坚持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这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以德治国方略的具体表现,只有牢固树立以德治国的指导思想,才会对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所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

  德治是一个国家治理过程中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在法治领域,还是政治、经济等社会领域,都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我们应当在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也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建立起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调控作用的社会治理模式。

  【提示与点拨】考生回答此题要注意分清层次,先是强调法治的重要性,接着是德治的必要性,最后把二者结合起来回答。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