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研马哲知识点详解:认识的现实基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9日 10:23   万学海文

  暑期将至,同学们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强化知识点的复习,因此,万学海文政治教研室总结部分政治的重难点知识点的解析,供大家学习参考之用。

  1。知识点提示

  1)知识点出处:该知识点出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第一节第1、2 个知识点

  2)地位分析:该部分知识点在马哲中处于认识论部分,属于本章的重要知识点。

  3)命题思路:结合真题及该知识点的特点,可以以选择题或分析题的方式命题。

  4)重要程度分析:认识论历来都是研究生考试考查的重点,而这两个知识点又属于认识论的基础,因此要深入理解认识论的其他内容,必须掌握好这节课讲解的内容。

  5)难度指数分析:如果从单选题的角度命题,难度会小一些;如果从多选题和分析题的角度命题,难度会大一些。

  2。知识点详解

  1)知识点导入: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就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2)内容分析: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与旧认识论(主要指唯心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反映论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它主张,认识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自觉地把反映论原则作为自己认识论的前提。先验论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主张认识先于客观事物而存在,先于实践经验而存在。认识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另一条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的可知论,反对一切不可知论,并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可知性问题上的局限性。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实践。

  (3)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主张认识本质上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旧唯物主义离开实践来考察反映过程,主张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的摹写和机械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机械性、直观性,把反映论发展为能动的反映论。

  2、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认识论首先考察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为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

  1)劳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劳动实践要求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提供客体信息和认识工具。

  2)劳动实践促进了人脑的发展,产生了人特有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了人的认识能力。

  3)劳动实践促使了人的交往、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抽象思维成为可能,并使人获得了不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

  3、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它是在实践基础上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反映论共同原则。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和创造性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消极、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活动。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既有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更有主体对客体的作用。①在反映过程中,主体能动地选择加工和改造感性材料,创造出概念和理论体系,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创造性的预见;②主体根据实践需要,能动地创造出未来世界的蓝图、计划、方案等等;③主体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创造出世界上本来没有的事物。

  3)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辩证统一。反映是在创造过程中实现的,直观的反映不可能做到创造;创造不是无中生有的臆造,而以反映为前提和基础;创造本身也是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反映。反映和创造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4、认识的结构

  人的认识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工具。认识的这三个要素与我们在第二章第三节里所学的实践的主体、客体和手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正确地揭示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必须先弄清楚认识的主体、客体、工具的含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