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研:中国研究生选拔机制的国际接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 17:33   海天教育

  在世界范围内,有两种最主要的研究生入学选拔机制:“保研”VS“统考”;在美国等西方教育发达大国,“保研”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在中国“研究生入学全国统考”则居于主导地位;为什么在研究生这样的精英选拔机制上,中西方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请看本文对此问题的深度探讨。

  正文:

  研究过中美教育制度的人士会发现,中美研究生选拔制度迥然不同。

  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中国研究生选拔,以“统考”这主,而美国研究生选拔,则以“保研”为主。

  一、中国―研究生入学“统考”为主导的选拔制度

  自隋唐的科举考试以来,中国的国家级“统考”已经实行了一千多年。“科举取士”开了封建王朝选贤自民间的精英选拔传统。辛亥革命以后,科举考试寿终正寝,但是“统考”在中国,仍在进行。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就是这种考试的现代延续。

  作为一种统一的人才选拔制度,“统考”具有了巨大的时代进步意义。通过“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招生”这一系列的选择机制,科研人才被整批整批地发掘。统考具有了工业革命以来诞生出来的流水线作业一样的高效率。

  更加重要的是,这种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为“拉关系,走后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防漏机制。

  在很大程度上,“统考”为参考考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公平。这,是我国迄今仍然实行以“统考”为主导的研究生选拔机制的最重大原因。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非统考专业课趋于统考化。这种研究生选拔的“统考”愈来愈强。07年,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统考;08年,农学统考;09年,计算机统考。而在统考的公共课里面,政治、数学、英语的改革也朝向统一化的方向发展。数学已经于2009年正式取消数四、政治也在酝酿着文理合卷。

  一切迹象深刻的表明,研究生选拔“统考”趋势愈加的明显。

  但是,放眼世界,这种研究生选拔的“统考”趋势却越来越只是中国特色的选拔机制。在世界范围来看,占主导地位的确是与中国的“保研”高度类似的研究生选拔机制。

  二、美国―以“保研”为主的研究生选拔制度

  在美国,研究生入学并无中国特色的“保研”一说,但仔细比照即可发现,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要求与中国的“保研”竟然如出一辙。

  大多数中国学校接受“保研”学生时,并不需要在特定时间组织一场全国性的“统考”,甚至连全校性的考试也没有。

  不举行入学考试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考试成绩,恰恰相反,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保研”,都需要申请者提供各类学习考试成绩,其中,TOEFL、GRE、大学英语六级成绩是入学的主要(也基本是唯一门槛)硬性要求;专业课成绩、教授推荐信、个人陈述则是比较软性的要求。

  在这里,我们会看到,无论是美国研究生选拔,还是中国“保研”,其实还是要有考试的。但是无论是美国的TOEFL、GRE,还是中国教育部举行的大学英语六级都与研究生(英语)考试有着极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本质的区别。区别在于,TOEFL、GRE、大学英语六级都是可以在平时完成的考试,而研究生考试是必须在特定时间完成的考试(这个区别在下文将会进一步论及)。

  最主要的,与全国“统考”相比。“功夫在平时”而非“一试定终生”是美国研究生入学和中国“保研”的最大特点。

  正是因为上述三个共同点,我们称美国研究生入学选拔机制为美国的“保研”。美国的这种研究生选拔机制具有巨大的优点:

  TOEFL、GRE、大学英语六级与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的区别不在于考试难度(考研英语与大学英语六级难度相当,甚至,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六级因为中间的听力而稍微难那么一点点),而是在于考试成功的“不同概率”。

  作为全中国统一的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在每年春节前半个月举行。无论考生平时水平如何的优秀,只要在这次考试中发挥失常或者不适应这种考试(例如清华美院陈丹青的事例),那么,这些考生是无论如何无法被录取为研究生的。这是比较典型的“一试定终生”,

  与高考一样,研究生入学全国统考每年一次,有点像以前的科举考试,错过了,或者发挥失常,则一年光阴尽失。这是典型的“一试定终生”。与美国的研究生入学选拔机制一样,中国的“保研”即意在打破这种“一试定终生”。变成“功夫在平时”。这样一来,能否上研究生,并不是取决于几场考试这种“小概率事件”。更多的决定因素在平时。这是考试制度的巨大进步。中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一年举行两次,从大一到大三则有6次之多。美国的TOEFL和GRE考试则更像是家常便饭,隔一月就举行一次。

  表面上看十分公平的统考在面对单个考生的时候,充满了“一试定终生”的高风险。“保研”则比较成功地进行了这方面的制度创新。因此,美英澳加等西方大国的研究生选拔机制更像是中国式的“保研”,而不是“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从“小概率事件”到“功夫在平时”,是“统考”和“保研”的根本区别。这,也是中国和美国研究生选拔机制的巨大差别。

  在这两种选拔机制下面,反应着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方面的更多差别。表面看来,“功夫在平时”的“保研”在制度安排上比“小概率事件”的“统考”更加进步,那为什么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统考”这种“一试定终生”的选拔方式呢?这与一项叫做社会征信体制的制度以及不同的教育体系息息相关。

  美国,一个信用高度发达的国家,从银行贷款到考试作弊,都有机构对个人进行征信记录。这意味着,一个人从前所做过的一切都有据可查。在这种严密的征信体系之下。不诚实的人将受到极大的惩罚(陈水扁女儿陈幸妤所面临拒绝进入美国读研的原因即是因为其做过伪证)。在这种制度的保障之下,美国在向更高一级的教育部门输送学生的时候,基本上能够做到真实。也因此,有了这种严密的征信体系的保驾护航,美国式的“保研”能够在世界范围之内获得成功。从而使“保研”这样的制度在美国能够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在中国,这一涉及13亿人口的征信体系尚未建立。制度的缺失使得“保研”在中国的研究生入学体系当中只能是处于辅助的位置。

  此外,美国研究生选拔制度采取“保研”而中国主要采取“统考”的方式还与中美教育体制息息相关。

  中美高等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别在于,在中国大学乃至更高的教育制度里,实行的还基本上是“严进宽出”的制度;而美国等国家则基本实行是“宽进严出”的制度。以芝加哥大学为例,每年申请并入学攻读PH·D的学生当中有相当多的学生毕不了业。哈佛商学院则更是名闻天下的“末位淘汰制”。但在中国,即使是北大清华这样的个中翘楚,每年毕不了业的学生仍然屈指可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推荐免试研究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