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在汹涌不息的考研大潮中,名校光环吸引了许多胸怀大志的报考者,各大高校研究生院提供的深造机会也成了芸芸众生趋之若鹜的香饽饽。但“僧多粥少”,门庭若市的高校门槛外挤满了美梦难圆的考研人,他们在不断地苦苦叩问自己的未来:究竟路在何处?
然而,行色匆匆的我们也许并没有注意到,林立的高校是如此耀眼,以至于遮蔽了许多独立研究院所的光芒,大家对此既不了解,也没有动力、途径去详细了解。现在,我们力图打破这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瓶颈,带你走近这些林林总总、云遮雾罩的独立研究院所,来欣赏这些不一样的风景。如果你想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更理性的思考,为自己的人生争取更多的选择机会,请跟我们来吧——
独立于高校系统之外的研究院所
独立研究院所是独立于教育部和高校系统之外、以科研工作为业务核心的各级、各类研究机构。独立研究院所有很多种,其中实力最强、名气最大、分布最广、数量最集中的是直属国务院的中科院、社科院两大科研系统中的各类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两大系统下属的各类研究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几乎所有省份都设有其直属的研究机构,其中尤以北京最为集中。这两大系统是专为应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科研需求而设的,是国家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为国家培养源源不断的研究型后备军团也是它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另一种独立研究院所是直属国家各部委的,主要是为本部委和所属行业提供科研成果,同时也利用自身成熟而丰富的科研资源为本行业培养研究人才,如国家地震局的地球物理研究所、被誉为金融界“黄埔军校”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其中直属卫生部的中国医学科学院比较特别,它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科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研机构,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医科院为协和医大提供雄厚的师资和技术力量,协和医大为医科院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两者相互依托,优势互补,这样教研相长的的管理模式在我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还有一种是直属各省市相关单位的研究机构,它们的级别低一些,规模小一些,但是研究方向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地域性也更强。它们在向所属省市政府和相关单位提供科研成果的同时,也为各自领域培养后续的研究力量,如北京市首都儿科研究所、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等。
此外,有些同样以科研为主、不招收本科生的研究院所或研究中心是设在高校内部的,它们归属于高校,并没有完全的独立性,但具有许多与独立院所相似的性质和特点,因此也在本文相关环节的讨论范围之内,如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等。
有些独立研究院所还有联合招生的情况。出于共享人才资源以形成更广阔的学术视野的原因,或实力不足以单独招生、授课,或其中某些专业方向还没有单独招生资格等原因,一些研究院所根据自身情况,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培养单位(如本地高校的相关院系等)合作,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
独立院所在招收、培养研究生方面虽然与高校研究生院一样,都有“选拔考试、上课、科研、论文”等关键词,但基于其独立科研机构的性质,又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为考生所熟悉的特点,在考生的择校考虑中,有些是优势,有些则为劣势,但各种条件在不同的人身上具有不同价值,对于以下分析,还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五行”所缺对号入座、仔细考量。
金——公费比例高,生活补助好,住宿条件好
在五行之中,“金”当是最有吸引力的,由其所喻的经济待遇也是考生最关心的情况之一,同样,“金”也是独立研究院所在招生方面区别于高校最显著、最具优势的特点之一,。
在高校研究生培养收费改革的大潮中,独立研究院所基本上还能独善其身,坚定地实行国家计划内招生和免收学费的政策,但此项政策在高校收费改革完成之后是否还继续实施,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在可以预见的几年之内,大多数独立院所提供的全公费待遇是不会变的,尤其是以基础学科研究为主的研究单位,依靠公费待遇来吸引甘于寂寞、乐守清贫的青年学子是它们低调的生存方式中的最大卖点。如果是准备在近几年考研的同学,可以在高校和独立院所之间的掂量中好好考虑这条明显的“政策落差”。独立院所大部分是不收费的,但有小部分身处热门行业的研究机构,也推出了一部分自费名额,实施公费、自费并行的收费制度,甚至公费生也要自己承担一部分学费,如被称为“通信技术研发国家队”的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即大唐电信研究院)即属此类。
一般来说,独立院所给硕士研究生提供的生活补助一般从四五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其中有些还提供额外的餐补。这笔生活补助有些是由单位提供,有些是由单位提供一部分,大部分由导师按照单位规定的标准及自己项目的经费情况提供,一般不同年级的补助标准也不一样。在一些经费充足、重视学生的单位里,学生补助的标准会不定期提高。有些导师还会向学生提供兼职机会,比如他不用秘书,而让学生按一定时间段轮流为他承担秘书工作,支付给学生一定的报酬。
有些研究院所还向学生提供准员工待遇,如节假日发放的过节费和过节物品,学生也可以按一定的标准分享,年终还会得到一定额度的奖金和回家的路费。人文社科类研究机构的经费不如工程项目繁多的理工科的研究机构,待遇就相对差一些,但往往也能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要求。事实上,各种独立院所所获得的经费和待遇与本系统以及所在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系统、不同地域,研究院所的待遇差别也不小。
独立院所提供的奖学金,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一般来说总体情况比不上高校。毕竟奖学金主要还是来源于社会捐赠,而高校的响亮牌子是最能吸引社会资源的。但独立院所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并不低,也能吸引到一定的行业捐赠,这种行业奖学金不但数额较高,而且其潜在意义更大——获得这些奖励就等于获得了与行业巨头进行交流沟通的良好机会。
有一点独立院所是肯定比不过高校的,那就是提供助教岗位。高校有大量的本科生教学任务,导师给本科生上课,往往会有大量的实验演示、修改作业、回答问题等辅助教学的繁杂任务,在恰当的时候导师一般会将这些任务交给研究生完成,有时候研究生还可以代替导师上一部分课程。这种助教方式既能提供不少长期稳定的勤工俭学岗位和薪酬,对于日后有可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研究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而独立院所是不培养本科生的,因此也就少了这种给学生提供助教岗位的机会。
此外,独立院所的住宿待遇一般要优于高校。通常不收住宿费和水电杂费,住宿条件相对于高校的人满为患和“低标准,严要求”来说,也更人性化。
木——重点实验室科研条件好,图书馆精于专业而拙于综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硬件投入比软件建设要简单,效果也直接得多,从硬件设施上对考研单位做判断也就比较简单直接。在了解软件之前,我们就先来看看那些不断生长的“木”形成了什么样的林子吧。
独立研究院所一般以科研项目为生,因此装备精良的实验室、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一流的网络科技环境是他们在硬件建设上永无止境的追求。在国家对科研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以及行业部门对科研这种能带动全行业发展的上游环节的重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独立院所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经费投入,加上自身集中精力建设,研究院所的实验室条件近年来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巨大改善。
重点实验室是科研院所的招牌和门面,国家重点实验室更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凭借人才济济的软件优势和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硬件优势,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一般都拥有若干项目充足、成果不断的各级重点实验室,能考进重点实验室,学习和交流的层次都相对较高,平台优势是巨大的。一般来说,由于有集中的投入和建设,独立院所的实验设备要比高校的齐全和先进,拥有的重点实验室的数量更集中,级别也更高。不过一些独立院所也有自身的限制条件,无法靠“财大气粗”的实力与别人“硬拼”,但它们的灵活性、针对性很强,它们就依靠自身积累的经验和资源,细分研究领域,着重发展自己的特色研究,故而它们的实验室比较优势和研究特色也非常鲜明,甚至能异军突起,在自身研究领域拿出一流成果。
实验设备条件主要是理工专业的考生择校时的判断标准,而图书馆条件则可以成为每个考生的一条衡量依据。
独立院所的图书馆规模一般不大,多为几万到十几万的藏书量,有的甚至只是藏书量更小的专业文献资料室。但其藏书种类相当集中,所收藏的基本上都是与本单位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书籍。针对性如此强的馆藏,可以为本单位的学术科研活动提供有力的帮助。其中最突出的是,馆藏经费的集中投入,使得这些单位有条件持续订购相关研究领域的外文原版书刊,它们在这方面的馆藏量往往是一般高校图书馆望尘莫及的,而这些及时宝贵的外来高端信息通道对于学术视野的拓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都极有助益。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独立院所图书馆的馆藏偏于专业性而拙于综合性,在为学生提供门类繁多的书刊资料方面不及综合性大学,在科研视野的横向拓展、人文熏陶和生活休闲等方面也就稍逊色于一碗水端平的高校图书馆了。尤其在数据库的引进方面,囿于独立院所的有限规模,一些针对面较宽、资金投入量较大的大型数据库有时甚至会无缘走进研究人员的电脑,这也会造成学术交流上的一些不便。
一般来说,独立院所的地理位置和科研生活环境都很优越,但与高校相比,它们的占地面积不大,运动场所匮乏,大型的运动场馆和体育设施一般难觅踪影。比起高校里丰富活跃的课外活动,独立院所的生活也相较对单调一些,它们较少举办体育比赛,举办大型运动会就更加少见了。这个方面的先天不足对体育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遗憾。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