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提供公费待遇 科研院所研招五大优势解析(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7日 10:42   跨考教育

  水——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专注程度更高

  掀开师道尊严的面纱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于导师,以水为喻,恐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从更理性的角度来看,选择学校其实就是选择导师,因为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并不是学校,而是导师——导师决定录取结果,决定公费人选,决定你的研究方向,决定你参与的课题和项目,决定你的论文成果和科研成绩,决定你能否按时毕业等等。因此在作出考研选择之前,对导师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导师的个人特点和人格魅力、科研实力和研究兴趣、申请项目的能力和多寡等,都对你日后的研究生生活以及师生关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每个导师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不同,不过从总体上看,独立院所在这方面也仍然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独立研究院所的人才培养单位就是其下属的研究生院,它们并不承担培养本科生的任务,也很少像思维活跃的高校那样经常针对各种级别的社会人员开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研修班,因此,它们对研究生培养的专注程度要高于高校,在制定招生计划、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以及研究生的生活安排上,它们只需要针对研究生本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进行就可以了,无须兼顾和协调更加庞杂的本科生群体和进修人员,所以它们的规划往往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对导师来说也是一样。导师无须分心承担本科生的培养工作,有利于把精力集中在为数较少的研究生身上。而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由于参加了导师的科研项目,双方更容易磨合和沟通,师生关系也就更密切、更和谐(当然,也有在某些环节上协调不好而产生利益冲突,最后造成师生关系恶化的例子,不过这些毕竟是少数)。

  近年来,高校扩招以及导师负责制、导师资助制的改革步子迈得太快、太大,师生比也越来越高,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也成了平常事,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导师对自己带的每个学生都一一跟进培养,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限于导师的精力,几年下来,有些学生和导师的沟通少,难以很好地吸收导师的学识和治学方法。而在独立院所里,师生比一般都相对较低,一些导师带几个同届的学生已经算是多的了,甚至有些秉持宁缺毋滥的招生原则的导师每年只招一个学生或者隔年招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关怀更充分,学生的获益是巨大的。

  师生比低对已经考上的学生来说是好事,对但对于正在考研的学生来说则未必,毕竟导师带的学生少,也就意味着招生名额少,竞争就会比较激烈。许多院所招收硕士生时一般是按照专业大类或大方向来招生的,名额没有具体分配到导师那里,集中起来数量就相对多一些,不至于考生在每个导师那里太拥挤,等到入学后,导师和学生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理性的双向选择。此外,由于研究院所主要由高水平的研究人员组成,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可以招收硕士生,因此,招生导师的数量也比较集中,师生比低的负面作用也就稀释了。

  最近几年,求学、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越来越多。针对这种现状,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专业的心理辅导中心,配备了专职的心理咨询师,有些学校甚至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候加考一门心理测试,在入学以后提供心理辅导的选修课程。与高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独立院所由于自身学生规模有限,一些院所尚未有将此事提上议事日程。

  火——科研、创新、深造、就业喜忧参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机会是最灿烂的生命之火,如果能把握好它,就可以照亮人生的前路。在这方面,独立院所能提供给学生的机会可说是喜忧参半。

  独立研究院所是以科研工作为核心的单位,各种科研项目是它们的组成细胞,研究人员基本上以申请和开展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和发表科研成果为主要工作,凭借实力,他们拥有不少行业内的顶尖科研项目和重点项目。有专家提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项目应该有所侧重、优势互补。科研机构应该承担更多的大型项目的研究工作,而把一些中小型项目放到高校中进行,这样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因为在高校中,研究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比较适合做这种中小型研究课题,而大型项目一般耗时较长,放在科院院所这种专门从事研究的院所比较合适。许多地方政府也正在积极撮合当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享高端人才资源和先进的科研设备资源。

  作为以科研为主的单位,许多独立院所并没有专门的教育经费,培养研究生的很多费用是由项目课题组和导师来承担的。因此,学生也主要通过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研究院所里,科研项目一般来说是充足的,学生的实践机会以及从中挖掘选题发表论文,甚至与项目组共同发表论文的机会也就相应多一些。有的研究所甚至在自己的招生网页上信心十足地说明:“研究所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科研和生活环境优越,研究经费充足,论文选题丰富。”运作项目就如同运作公司一样,各种管理都要规范化,学生参与项目,就相当于开始了实习工作,虽然有收获经验和报酬等各种好处,但作为学生,也有点角色错位——每天朝八晚五,每周组会,有时还需要经常加班,基本上没有什么寒暑假的概念,生活比较简单枯燥。在工作氛围下,心态容易变得浮躁,作为研究生教育核心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流于繁重的技术工作压力之下,看书学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往往被挤占到最少,有悖于学生的本职。社会各界向来认为中国的学生缺少个性和创造力,这与培养他们的环境和机制密切相关,技术应用型的培养思维难以推出具有创新激情和突破能力的杰出人才。

  虽然经费充足的项目遍地开花,到处都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一些研究院所和导师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自由的科学研究,导师一般跟着项目走,学生也只能跟着导师走,哪个项目有经费就做哪个,这样就很难获得系统的科研训练,而学生的科研素养往往还不够,缺乏高屋建瓴的判断能力,很容易对自己和未来进行错误的定位,影响日后的选择和发展。而且因为单位的项目充足,学生也就失去了自由寻找实践机会的时间。

  独立院所是行业中的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和行业圈子的联系和交流是广泛而密切的,在这里学习,就相当于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本行业的第一线,这对于积累行业人脉资源、增加实践经验和就业机会都是大有帮助的。

  有实力的独立院所一般都有相当数量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如果有继续深造的打算,在研究院所里一口气读完也不难,还可以留下继续做博士后研究。独立院所在实施硕博连读制度、提前攻博制度上相比高校也更加灵活,它们通常会鼓励部分优秀的硕士生通过以上方式直接转为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院所都力图站在本行业科研领域的最前沿,它们与国外相关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和业务联系很紧密,许多导师也具有海外留学背景,这些条件可以为研究生提供许多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或者帮助联系出国留学的机会。

  至于毕业留校问题,在高校里,门槛已经相当高了,不过在一些独立院所,因为实力、牌子、生源、宣传以及单位本身的行业性质等各种原因,硕士生还是有可能留下来做科研的,甚至可以拿到千金难求的一线城市户口。

  尽管其优势相当突出而且诱人,但独立院所在提供机会这个方面也有一些明显的缺陷。专业性很强的独立研究院所与外界的联系多是行业内的纵向联系,而交叉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并不多,其讲座也相当专业化,这种状况并十分有利于学生拓展学术视野。在这一点上,高校就有明显的优势。学生有很多机会参加不同学科的专业课程、学术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讲座,这些活动对于科研人员拓宽眼界、活跃思维、增强人文底蕴和提高综合科研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许多针对高校的鼓励海外留学政策,这些政策往往难以被独立院所的学生所共享。至于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的学生,独立院所的牌子也不如相同档次的高校的牌子响亮,国外高校对中国的独立研究院所的了解不如对综合类名校的了解得多,学生在申请竞争中不太容易占据优势。

  英语四六级考试现在已经限制在学校范围内报名,报考者必须是学生身份。独立院所不属于学校性质,它们的学生也就被划归为社会人员而无法报名。从目前情况看,英语四六级证书还是颇为招聘单位所看重的(而且这些证书是硬性条件),如果本科阶段没有考过六级,想在研究生阶段再加把劲的话,考研时就不要选择独立院所。在眼下严峻的就业形势里,尚未过六级的中科院博士生也在为自己投简历时处处受限而懊恼,这并非哗众取宠。

  在就业方面,独立院所的非高校身份也常常给它们的学生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独立院所的主要任务是科研,在学生就业问题上远不如高校重视,除了少数上门招聘的行业内单位以外,它们很少投入精力和经费到外界去宣传自己的毕业生,一般都是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它们的毕业生到社会上求职也就基本上只能靠自己摸爬滚打、跌跌撞撞了。

  除此以外,独立院所的学生的课外交际活动要比高校学生少得多;在同一个单位里,同龄人的数量也不多;学科特点、专业集中甚至使得有些院所的学生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想在研究生阶段解决感情和婚姻问题的学生机会渺茫。

  土——报考独立院所有技巧

  叶落归根,终究是要“土”一把的。情况都了解清楚了,最后还是得回到最“土”的考试上来——怎么考?怎么备考?考得怎么样?——这才是最终决定命运和选择的地方。

  报考独立院所的最大麻烦就是它们的知名度不够高,信息严重不对称,既没有本科同学在此,也少有已经考上的师兄师姐可以咨询:这个单位的项目多寡?补助高低?导师带学生好不好?试题难不难?复试严不严?种种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得不到解答,成了横亘在独立院所和考生之间的天堑鸿沟,严重妨碍了考生作出理性的选择。事实上,也正是出于这些原因,一般来说,独立院所的招生咨询老师都是比较有耐心的,只要打通他们的电话,向他们了解详尽的相关报考事宜是没有问题的,还可以大着胆子请他推荐已经在院所里就读的学长,以作进一步的咨询和请教,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向他初步了解心仪导师的基本情况并索要其联系方式。在网上,它们的招生页面所提供的信息也是很详细、很具体的,有些冷门院所甚至还把历年的专业课试题和评卷分析都挂到了网上,以促使考生增强报考信心。

  独立院所的保研名额数量适中(有的高校为了留住本校的优质生源而大幅提高保研比例,占用了不少宝贵的考研名额)。因其独立性,它们在招生名额的分配和控制上更有弹性,一般是按照本单位的专业大类推出总的招生人数,而各专业招生人数则根据实际报考情况做相应调整。如果遇到生源质量特别突出的年份,也有可能增加招生名额。

  独立院所的报考限制比较少,考生都是跨校考生,很多考生还是跨专业报考的,所以独立院所学生的专业背景往往更复杂多样,这样既减少了学术近亲繁殖的弊端,也能带来更多学科之间的碰撞和思考,增强学生复合型的知识背景和综合素质。

  独立院所的复试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它们不是自主划线高校,一般来说其复试分数线就是国家线(有些热门的招生单位因为上线考生比较多,也会在某些科目上增设一定的限制条件,或者直接在内部另划一条线),对考生来说,其报考压力要小于同档次的自主划线高校。复试时间一般也安排得比较晚,有些单位甚至有意等到名校都复试完了,然后大量接收优秀的名校调剂生,以保证生源质量。应该说,由于独立院所一方面招生宣传不够,另一方面对考生质量的要求比较严格,导致许多有实力的独立院所也有调剂的需求。不少独立院所也有名校情结,复试时也会更青睐来自本行业的著名院校的考生。不过它们没有嫡传的本科毕业生,在招生公平性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文章来源《求学·考研》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科研院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