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年考研政治全程热门预测三十题(7)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5日 13:39   新东方在线

  2、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但是,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是人民革命长期奋斗和追求的目的。只有把社会主义民主同时也当作目的,作为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来认识,才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其历史联系表现在:首先是某些民主原则的历史联系,如主权在民的原则、服从多数意志的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其次是某些民主形式的历史联系,如普选制、代议制等。但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又存在着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与资本主义民主相比,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的当家作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并对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犯罪分子实行专政。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是广泛的,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它的原则和实践是一致的。因而,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和不断发展着的。要实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要在不断实践和探索、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而只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十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的精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2、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进入21世纪,江泽民继续强调解放思想,他还进一步提出,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继续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实现理论创新,必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十三、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

  1、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是什么关系?毛泽东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话,他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革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它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伟大使命。它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且代表着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

  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在中国建设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既有有利的条件,也有特殊的困难。有利的条件是:①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②中国工人阶级革命最彻底,使中国共产党又有了一个好的阶级基础;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并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同中国共产党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特色的建党理论。正如邓小平所说,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特殊的困难是: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准备不足,党成立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间还不长,党成立后又忙于实际斗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落后于实践;②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特别是1927年中国共产党以农村作为主要战略阵地以后,党的建设遇到了更为严重的困难;③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使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相当严重,并会侵入到中国共产党内;④共产国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教条主义倾向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不适当干预,也给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带来了特殊困难。

  党的建设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毛泽东特别强调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帮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更要在思想上入党,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结合起来。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需要由党在组织上的统一来加以巩固。为此,就必须在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实行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其中,全党服从中央是这一原则的核心。

  3、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对此,全党要认识到,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世界历史上一些大党、老党、执政党失去执政地位甚至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自身建设,不能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历史的教训值得借鉴,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要经受住这个最根本的考验,关键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政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