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考研用户信息被贱卖

2014年12月26日14:30  半月谈 微博    收藏本文     
2014年网上信息泄露事件回顾2014年网上信息泄露事件回顾

  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大大小小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信息安全问题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份都更为突出。越来越多的公民个人信息成为不法分子争抢的“香饽饽”,要么被直接出卖非法获利,要么被犯罪分子利用,从事电信诈骗、非法讨债甚至绑架勒索等犯罪活动。

  也正是这些信息泄漏事件的切肤之痛,让更多的网民对信息安全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安全上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职称英语考试考生信息"裸奔"

  临近年底,各地2015年职称英语考试的报名工作已陆续启动。想起今年年初报考2014年职称英语的遭遇,北京的白先生仍感烦恼。

  今年2月,白先生和同事一起在人事考试中心官方网站报名参加2014年职称英语考试,“报名第二天,我就收到了铺天盖地的短信和电话。”这些短信电话都在兜售今年职称英语考试“真题”和答案,一天之内多达十几次。白先生的手机满屏幕皆是“独家提供原题”、“零基础通过考试”、“过关再付款”等字眼。更令人惊诧的是,他曾接到一些推销电话,接通后对方叫出了自己的名字,还知道自己的考试类别和工作单位。

  记者曾在新浪微博以“职称英语个人信息”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北京、甘肃、陕西、江苏、山东等地许多网友上传截图,吐槽被这类短信电话缠身。一名宁波考生竟收到来自本地、安徽、黑龙江等多地的卖题短信。许多考生感叹,报个职称考试,个人信息居然也会“裸奔”,可疑、可怕又可气。

  携程网信息安全门事件

  业界颇具影响力的乌云漏洞平台今年3月22日晚间发布消息称,携程系统存技术漏洞,可导致用户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等泄露。漏洞泄露信息包括用户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类别、银行卡卡号、银行卡cvv(信用卡背面的三位数安全码)码等。这意味着,一旦这些信息被黑客窃取,在网络上盗刷银行卡消费都将易如反掌。

  作为国内在线旅游市场份额最大的服务商,携程的日均酒店预订、票务预订等业务量以十万计。像携程一样愈发融入公众生活的电商网站越来越多。有过网购经历者知道,使用这些网站的前提是“注册”,而注册用户一定要填写诸多个人信息,支付也多半是刷卡完成的。出现在携程上的漏洞,很容易让人们对所有的电商网站的安全性产生怀疑。

  小米800万用户数据泄露

  5月13日晚间,有爆料称小米论坛用户数据库疑似泄露,涉及用户约800万。经乌云漏洞报告平台证实,小米数据库已在网上公开传播下载,与小米官方数据吻合。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小米手机用户孟卓立即下载上述数据库进行比对。“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以前删除过的短信,竟然都在小米云里面。”

  据安全专家分析,小米论坛官方数据库泄露,涉及800万使用小米手机、MIUI系统等小米产品的用户。泄露数据带有大量用户资料,可被用来访问小米云服务并获取更多的私密信息。甚至可通过同步获得通讯录、短信、照片、定位、锁定手机及删除信息等。

  360安全专家安扬说:“从网络流传的小米数据库判断,数据库中的密码数据使用了保护措施,黑客还原明文密码的概率约为70%—80%,简单密码容易被破解。此外,疑似小米的泄露数据还带有用户资料,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

  快递官网遭入侵,1400万条用户信息被转卖

  8月12日,有消息称,多家快递网站因存在漏洞遭黑客入侵,有1400万条个人信息在网络上被层层转卖。

  消息称,今年3月起有快递企业发现大量该公司快递单信息在网上被叫卖。随后警方调查发现,这些信息以图片格式存在,上面除了有快递编码外,还详细记录着收货和发货双方的姓名、电话号码、住址等个人隐私信息。

  根据警方调查,上述个人信息是由黑客恶意通过快递公司网站漏洞获取。据犯罪嫌疑人交待,其通过网站漏洞登录网站后台,然后再通过上传(后门)工具就能获取该网站数据库的访问权限,进而得到这些个人信息。犯罪嫌疑人表示,如果某个快递公司网站存在漏洞,20秒就可以拿到这些数据。警方共从犯罪嫌疑人电脑中查获了1400万条个人信息。

  信息泄露事件背后往往是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这些个人隐私最终成为不良商家牟利的工具。在上述事件中,有人从该犯罪嫌疑人处购买1400万条个人信息仅花费1000余元。

  130万考研[微博]用户信息被泄露

  10月31日考研报名结束后不久,网络上就公然出售考生信息。记者以购买者身份与信息发布者取得联系后,对方称:“打包出售全部名单(包括手机号码、毕业学校等)只要15000元,保真,物美价廉。”

  南京市大四学生小周最近很困惑,“报考研究生刚刚现场确认完,我就收到一条短信,内容如下:惊喜一下,您报考的研究生资料审核通过,请与蒋主任联系领取一次免担忧轻松过!我们是你的最佳选择,qq:29972251‘太奇教育’。”

  小周告诉记者,收到这个信息,他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报名期间只和工作人员交流过,且交完表就走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信息从哪里泄露的呢?”

  无独有偶,大四学生张强也收到了来自“蒋主任”的短信,她说:“蒋主任是个‘名人’,我们宿舍4个同学一起考研,大家都在第一时间收到了来自‘太奇教育’蒋主任的‘问候’。”

  东航被曝系统漏洞 或致大量用户订单信息泄露

  乌云漏洞在12月2日晚间公开了一个关于东方航空大量用户订单信息泄露的漏洞。资深航空从业人士指出,这样的漏洞会导致关于旅客姓名、手机号以及航班信息等资料外泄。“近期航班短信诈骗频发,如果这些重要信息被不法分子拿到,后果不堪设想。”

  据悉,今年8月份在乌云平台,东航被曝SQL注入漏洞大量乘客信息泄露。帖子中发现这一漏洞的白帽黑客当时曾这样表述:“乘客信息惨不忍睹的暴露无遗。包括姓名,出生日期,护照ID,地址等等!望引起重视尽快修复! ”从公开信息看,这一漏洞随后得到了厂商的确认。

  今年8月份,有媒体报道称,乘客刘女士在航班起飞前收到这样一条短信:“东方航空尊敬的刘××(注:此处是旅客真名)旅客您好!您预订的航班因飞机故障原因导致航班已被取消,请联系客服办理免费改签或退票,改签退票都可获得东航赔付给您的200元损失,东方航空客服热线4006227003。”该短信随后被东航工作人员确认是诈骗短信。

  10月28日,微博名为“咩咩不咩”的网友发文称:“我妈妈10月24号通过12580订了一张东方航空的机票,事隔三天资料泄露,被不法分子诈骗10万元,向12580和东方航空求证也得不到任何回应,今天妈妈都差点晕死过去,我实在是难过却又不知道怎么办了,只能抱着这一点希望,求大家帮忙扩散转发,谢谢了。”

  智联招聘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

  同样是在12月2日,乌云网上,有网友提交了智联招聘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的漏洞,并于3日正式公开。乌云网显示,黑客可通过漏洞获取包括用户姓名、地址、身份证号、户口等在内的私密信息。

  随后,记者从公开的已泄露信息截图看到,被泄露的86万条用户简历信息中,包括姓名、婚姻状况、出生日期、户籍地址等十分详细的信息,并且在每条个人信息前,均标注“智联招聘”字样。

  “连简历都不放过,还能好好找工作吗?”对于此次简历泄露事件,网友大都表示担忧。网友“喻喻猫”说:“难怪最近垃圾短信那么多。”

  什么原因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多发?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有74.1%的网民在过去半年内遇到过安全事件,总人数达4.38亿。

  个人信息泄露为何多发?究其原因是由于此类犯罪成本低、“市场需求”大,由于市场细分竞争激烈,各种各样的商业主体都需要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所以不法分子为追逐不法利益,利用互联网,通过窃取、倒卖等不法手段获得个人信息。另外,由于有利可图,一些“内鬼”将履行职责和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非法提供给不法商人或者犯罪团伙,牟取暴利。

  中国人民大学[微博]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说:“最近信息泄露的情况很多,很严重,大家的感受都比较明显。考生或者学生的信息数字化后,泄露的成本和难度比较低。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泄露信息。有新闻报道称孩子玩游戏也会泄露个人信息。”

  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指出,信息安全事件频发,除了行业混乱、企业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足外,也与法律制度不健全有关。据了解,我国刑法在2009年将非法买卖和获取个人信息列为刑事犯罪的新类型,并制定了相应的惩处标准。但与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严重程度相比,我国大多数地区还没有对此类案件的立案标准,执法和处罚的力度远远不够。

  目前,我国保护个人信息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行业规章制度上,或者零散地分布在部分法律法规之中,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虽然已经进入“有标可依”阶段,但这些文件面临概念模糊、主体不明、处罚乏力、人才技术不足等问题,对公民个人信息保驾护航的作用也一直“形同虚设”。

  如何堵住个人信息泄露的缺口?

  加快立法,加强执法,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是符合世界潮流的。目前,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韩等国,都已有了较完整的保护个人信息的法系。新加坡国会已经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案,违法发送垃圾信息最高罚款100万新元(约合514万元人民币)。新加坡还成立了保护个人信息的主要机构——个人信息保护署。

  其实,针对不胜其烦的垃圾短信,11月工信部就起草了《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接收者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还提出违规惩罚措施,这也是保护个人信息的其中一步。

  湖南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秦希燕建议,应尽快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的民事法律规定,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主体,“谁收集谁保护;谁泄露谁担责”。发生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情况时,不论是主动泄露还是被动泄露,都要承担责任,才能倒逼各方切实加强信息保护意识和手段。此外,对窃取、多次泄露他人信息的个人和单位,要制订严厉的追责和处罚措施,增大违法成本。

  北京邮电大学[微博]教授李欲晓告诉记者,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法律条文还需要细化。“比如,你收到一条垃圾信息,可以起诉到法院吗?怎么确定受害者?”司法和执法层面也要紧紧跟上。最高人民法院10月份出台的司法解释指出,信息泄露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但是怎么认定违法行为?目前,还没有判例出现,没有人被执行。我想,如果判例出现也会对信息安全起到推动作用。”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则认为,在信息泄露问题上,除了制度约束,道德培养问题不容忽视。“我们现在即使再增加10倍哪怕是100倍信息监督员的数量,还是有可能有漏网之鱼。重点在教育本身。”

  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严明说,对数据库泄露事件,首先要明确运营商的责任。把当事企业的责任通过法规明确起来,使其努力追究攻击者责任,维护网络用户的权利。当企业发现数据泄露后做了什么,是否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并采取措施?这是很重要的问题,直接体现了当事公司是否尽到了相关责任。“报警本身就是对攻击者的一种威慑。”

  其次,对恶意攻击者的责任追究也同样重要。一定要打击入侵者,否则,竞争对手都会雇黑客去攻击对方数据库。

  第三,此类信息安全事件不适用“民不告、官不究”。执法部门应主动介入、积极调查并追责,而不是非要等到立案以后才处理。(半月谈网综合新华网 人民网中新网光明日报 中国日报 广州日报等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梁靖雪)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新浪考研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考研考研信息泄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