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2.意识的本质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知识点讲解】
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
刺激感应性:随着物质演化史上原始生命物质的产生,也就产生了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生物的最原始的反映形式是刺激感应性,这是植物和原生动物都具有的反映形式。刺激感应表现为趋光、趋水、趋营养、趋利避害等形式。例如,向日葵面朝太阳;含羞草的叶子因触动而闭合。
2.案例或记忆方法
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儿的小城,发现了两名“狼孩”,她们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她们总是喜欢单个人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走。她们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午夜到早上三点钟,她们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此案例说明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实践。
文章来源:万海学文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