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内英语启蒙中突出的三个问题

2014年03月11日10:32  新浪教育 微博   

  本文选自《少儿学英语》的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英语启蒙英语启蒙

    目前国内英语启蒙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听力积累不够。一说英语启蒙,大家想的就是上课。目前还出现了越来越早送去上课的趋势。不是说不能上课,但是课程设置上怎样的方式是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对于低龄孩子,是按学科方式学英语合适还是互动情境对应方式合适?如果是互动,那么要想孩子能听动得起来,听得懂是基本的。这个基础是不是要在家里面通过大量的语音积累才能获得?

  关于听力启蒙的时间,国外有研究成果说,从9个月开始孩子的听力辨音能力尤其是对音素的辨音能力就开始减弱。说到对音素的辨别,还有英语的韵律节奏,这都是基础中的基础。书中曾经举个一个例子,是说安妮4岁的时候听歌,爸爸有个别歌词没听懂,问她,她就能完整地重复出来,那个时候她刚回到加拿大(9个月以前她在加拿大),还基本不能开口讲英语。但是这说明了她的听力辨音能力。而此后她上daycare包括后来的阅读能够突飞猛进,和她的这个听力辨音能力都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个能力怎么获得的?当我看到上面说的这个理论的时候,我才明白。因为这个,我也在书里特别强调了早让孩子听原汁原味英语的重要性。不是为了听懂,就是为了辨音能力。听懂是第二步的问题。

  二是纠结于懂与不懂的问题。目前特别多的家长[微博]和机构都非常重视懂不懂,比如孩子看动画片看得津津有味,大人就说,能看懂吗?一说孩子看英文原版书,大人更是觉得怀疑了,能看懂吗?因为担心孩子的不懂,所以就按照教知识的方式来教孩子学英语。找教材、背单词、记句型、背语法,这样学出来的孩子,能面对的是考卷,但是不能面对真实的英语环境。

  现在特别多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英语输出非常期盼,也想了很多办法,包括上很多的外教班,但是最后没有效果。为什么?因为,积累不够。什么积累不够?场景积累不够。当你的脑子里装的都是单词和句型的碎片,那么当一个场景需要用一句话来表达的时候,大家的做法是要自己重新造句,而所谓的英语思维是怎么办呢?是套用场景。这一点我在书中介绍了小宝在加拿大上幼儿园回来输出的情况。他就是,幼儿园里什么情景下老师说了什么,遇到同样或者类似的场景,他就会去用英语表达。后来读书也是这样,书中有个火车从山坡上滑下来的场景,然后有一句台词,那么他滑滑梯的时候遇到了类似的场景,就会脱口而出。

  回头去看这个不输出的问题,根源就在于孩子脑子里真实的场景太少,而真实的场景仅仅靠教材靠学科式的学习方式是不够的。

  那怎么能够获得足够的场景积累?一个方法是动画片,一个方法是图画书,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真实的生活情景。最后一点在中国难度比较大,所以我觉得需要利用好前两点。积累100个场景和1000个场景,孩子的语言能力是不一样的。看看孩子们中文的习得模式,不就是在一个个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各种表达?哪里有人把一句话拆开了去分析,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那个词是什么意思。孩子获得语言的方式就是通过自然的场景,中文是这样,英文也是这样。

  三是创造英语环境的问题。是不是要整天和孩子说英语才算创造英语环境?我觉得不是必须的。当然,妈妈英语好能和孩子交流自然好,但是对于特别多的妈妈,包括我在内,先不说口音的问题,大家日常生活的口语就很难做到地道。这个时候,教孩子或者和孩子交流都是有利有弊的。也因此,一些英语口语不好的妈妈会觉得,对于孩子的启蒙没有办法入手。

  其实这完全是个误区。回国以后,我一直通过论坛、qq群和妈妈们交流,我发现,真正对孩子英语启蒙做的好的,很多英语水平并不高。怎么做呢?一方面,提供充足的视听资源,另一方面,就是多去关注情境对应的问题。

  什么叫情境对应,就是一个场景一句话一个单词,把图画和单词、词组、句子结合起来。对于中文基础已经确立而英语启蒙没有开始的孩子,如果你直接用英语给他读书,他很大可能会排斥。这个时候,要用中文讲图让孩子理解情节,然后用情境对应的方式让孩子把英文和图片对应上,最后,孩子听英文脑子里反应的是图片。随着孩子英文听力理解能力的逐渐增强,中文退出,变成了英文和图片的对应,而这,才是输出的基础。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