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先生在美国的一所大学获得一份新工作,他踌躇满志,意欲迎接新挑战。女儿欢喜雀跃,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编织她的美国梦。
我则瞻前顾后,忧心忡忡,虽然全家在马里兰住过一年多,但先生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在悉尼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全家移民澳洲已有八九年的历史了。在悉尼一切进展有序,有房有车,生活宁静而舒适。现在突然掉过头再次闯荡对我们来说又是陌生的美国,将再次 面临9年前6个箱子进美国的困境。从头开始的艰辛,无法回避。作为妻子与母亲,我又不忍心挫伤他们勃发的进取心与锐气,只得辞了自己喜爱的工作,陪同他们打点行李,准备上路。
我们在美国无亲无故,虽有同学,但远水不解近渴。“能否在当地找一位老师了解一些情况?”我问先生。
借助现代通讯工具,先生在网上找到系里教师名单,竟然发现有一位是姓“CHEN”。全家猜测多半是中国人。于是接通了他家的电话。隔洋一问,夫妇都是从大陆出来的留学生。
小陈得知我们全家将从悉尼来美,热情地回答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他的妻子亦同样热心,不断地在旁边插话,补充遗漏。
先生说,想直接去租大学附近的一个套房,听说只剩最后一套了。小陈说,没有问题,他可以代我们去管理处先把第一个月房租缴了,拿来钥匙。他又补充道,如果万一租不到,可以先住他们家。慢慢再想办法。我们素不相识,非亲非故,他对我们一家就像亲人一样。听到他真诚、热情的声音,真让人感动得想掉泪。
那天飞机飞抵小城已是夜晚11点了。一出机场,看见一位高大斯文的男青年站在最前面。我猜想一定是小陈。未等我们开口,小陈先问我先生:“你是不是从悉尼来的章先生?”见面握手,好像大家已相识很久很久。
小陈三四十岁,虽然年轻,亦是一名老资格的教授了。他待人接物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略带乡音的语调,使人备感亲切。全家仿佛不是远去异国他乡,而是回到乡里乡亲中。
小陈把我们全家送到已租的2房1厅的套房,帮助我们一件件搬进行李,已是深夜1点多了。
第二天适逢周末,小陈又驾车带我们去购物中心,添置了足够的生活用品,又买了许多食品。一家3口日常起居在小陈的关照下步入正常。
没有汽车,全家寸步难行。过了周末,先生要上班了,小陈除了每天来接送先生外,还利用空余时间带我们去车行看车。
初来乍到,手上没有很多现金,买车既要考虑价格,又要斟酌利率。我们反复琢磨,算来算去,小陈坐在一旁耐心等我们作出决定。他不厌其烦,带我们看了一个又一个车行,看到我们手头拮据,一筹莫展的模样,小陈说,他可以借几千块钱给我们。小陈有家,有妻还有一子一女。他的负担本来就不轻,还愿为刚刚相识的新朋友慷慨解囊,这份真情远比金钱的价值更可贵,令我终身难忘!
当时正逢福特购新车有优惠,既可以分期付款,而且利率每年只有0.9%,总算可以在经济许可范围内,既买一部较满意的新车,又不再增加小陈负担了。
以后,小陈又送来3把椅子,他说这样你们可以坐着吃饭了。又说这是开派对用的,不用急着还。过了一段时候,又把家中的一个旧电视机架子与一个3人长沙发送到我家。说家里多余的,你们可以先用着。
慢慢地,又结识了一些新的中国朋友,他们把亲手种的菜送到我家,把多余的家具送到我家。这对我们这个各方面都要节省开支的新家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那天去小陈家做客,我说起初到美国时,小陈对我们一家倾注的真诚的爱与关怀时,小陈的妻子,这位贤惠、豁达的年轻妈妈,并没有太多的惊奇,只是微笑地说,出国都不容易,大家都有类似的故事,小陈刚来时亦得到很多人的关心。
人间自有真情。来美1年了,虽然这里的冬天比悉尼长许多许多,但无论何时,想起这些,心里总是充满温暖,生活在这群以诚相待,推心置腹的朋友中间,是一种幸福。(张昭卿)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