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we dream, everything will be possible
这是一次特殊的聚会
它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命运
3年前,16个中国孩子在大洋彼岸度过了他们终身难忘的夏令营。
他们的故事吸引了大量的中国中学生
同时也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多次讨论和深思。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那幸福的闪电传递给我的,我将传递给所有的人
年轻的时候应该
至少有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
几年后,我的脑海里还能唤醒
海洋的蔚蓝和松树林的味道
有一丝晶莹在孩子的眼中闪烁
窗外,笔直的椰子树一闪而过
我曾经领略过一种高尚的情怀
至今不能忘却
这是我的烦恼
“风”妈妈的日记:
父母都希望孩子听话
因为大人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还长
大人吃的盐比孩子咽的饭还多
但父母们往往忽略了另一个事实
他们过的桥有的是把他们引入岐途的
他们吃的盐,有的是掺了毒素的
他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
把自己的积极因素和消极方面同时传送给孩子
也把自己健康的情绪和灰暗的感受一齐灌输给孩子
孩子是不可能一下长高的,但父母是能够蹲下的。
蹲下来,父母就能看见孩子的内心。孩子象一粒种子,他们朴实、善良、纯洁无暇;他们好奇、自信、涨满活力。他们是按生命的本能和自然的需求去生长的,蹲下来,真好!
中国孩子最需要什么?
一、较量之后的夏令营
1992年夏天,一群中国孩子日本孩子齐聚内蒙古草原,参加在这里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两国孩子展开各方面的较量,结果中国孩子输得很惨。日本人因此在媒体公开扬言:"你们这一代不是我们的对手。"中国孩子的祛弱、退缩,灼痛了中国教育者和家长们的心。
5年后,北京科利华教育软件公司斥资200万元,由一群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专家、未来学家、心理学家精心策划组织了两届赴美夏令营。他们希望让中国孩子自由选择未来,去挖掘他们的自身潜能,来证明中国孩子一点也不比别人弱!
这次事件引起的震动令国内外媒体竞相追踪报道,也由此在国内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北京记者傅桦全程参加了这次夏令营活动,积累了有关夏令营的所有第一手资料,并对营员以后的学习生活作了长达三年的追踪采访。最近,他以纯净诗意倾情讲述的一群中国孩子在赴美夏令营里发生的故事、发现的世界,终于通过《中国孩子最需要什么---梦想与激情》一书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果不是新闻记者亲身经历,如果不是有那么多参加这次夏令营活动的中国孩子的日记作证,大多数中国读者都很难相信书中所述故事的真实性,其对中国教育造成的震动和引发的关注,连作者自己也难以置信!
这本书的出版过程,本身就充满奇迹!
当时,随团采访的北京记者傅桦记者,有幸和他们一起经历了这次改变一生的聚会。
“3年过去了,我以为繁忙的工作已经让我淡忘了这次夏令营。然而,一次偶然的际遇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次特殊的聚会。”
三年后,作者的一位编辑朋友来访,偶然看到了作者积累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兴奋地说今年要编一本最有价值的书,关于那次夏令营。
这时,傅桦正担任跨国集团Acer在中国的某公司资深经理,为了写作这本书,作者辞去了年薪十几万的职位,闭门写作。
二、孙云晓曾经拒绝写序
经过半年的努力,书稿出来后,作者与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联系。
孙云晓很忙,经过多次联络,同意挤出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作为一名认真严谨、忧患意识很强的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面对这一部书稿,孙云晓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一个月夏令营真的能影响和改变孩子吗?"
很显然,他对此是表示怀疑的,也因此明确表示没有兴趣为此书写序。但是,当作者讲述了小程远"听不懂的快乐",小程远让患有自闭症的Daneil开口说话,中国女孩签证时的智慧及灿烂的微笑;拘谨的孩子们一个月后在异国他乡奔放自由的舞蹈等等故事时,听着听着,孙老师脸上的疑团消失了,对本书中的夏令营"倍感兴趣"。原定半小时的会谈延续了1个小时。孙云晓高兴地说:我们一直在寻找中国教育的模式。这两届夏令营是对21世纪中国新教育模式极有价值的实践和探索。
10天后,孙云晓写出了序言《唤醒沉睡的巨人》,充分肯定了夏令营对孩子的影响和改变:
“细想一下,这些普通的中国孩子之所以发生巨变,得益于超级营地的激发和赴美夏令营的锻炼,而教育的神力便蕴藏其中。"当人的潜能被唤醒,这种自信的星星之火可以成为自强人生的燎原之势。
一个月的经历居然使这些孩子以后的人生发生如此剧烈的转折,并非说这一个月就取代了他们过去十多年的所有教育,事实上也不可能。应该说,这一个月就像一扇突然开启的惊喜的窗户,16个孩子通过它突然发现了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更贴近心灵更适宜梦想飞翔的世界。
三、唤醒的巨人也包括家长
《中国孩子最需要什么——梦想与激情》在叙述孩子们创造的奇迹的同时,还更多贯串了对教育问题的具体思考和解决方法。在北京,一位母亲读完书稿后这样感叹:写的虽然是孩子们的故事,其实是启迪父母的教育良方。孙云晓读了这本书后则说:"作为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的作者,我对CSC赴美夏令营倍感兴趣。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孩子最需要什么——梦想与激情》一书,不仅详细记叙了两次CSC赴美夏令营的真实生活,并且赋予了现代教育的深邃思考。如果说,《夏令营中的较量》的价值在于揭示了中国教育的危机,并且唤醒了广大国人,那么,《中国孩子最需要什么——梦想与激情》的价值,则在于探索解决中国教育危机和提高青少年优良素质的具体方略。"
家长们意识到,当人的潜能被唤醒,这种自信的星星之火可以成为自强人生的燎原之势。在书中我们看到组织者将16名内向拘谨的孩子聚集在北京的超级营地,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团队,然后带这群矫健的鸽子飞到大洋彼岸的一所语言学校,栖息在不同的美国家庭里,开始丰富而疯狂的异国生活。一个月之后,孩子们被压抑的情感和个性被释放了、解放了,孩子们以一种在中国学生身上绝少见到的激情,充分了体验丰富、新奇甚至全然陌生,变得开朗、激昂、疯狂。
四、昆明样书被“抢”
2001年秋,昆明书刊交易会上,出版社带去的几十本样书全被读者"借走",人们说,《中国孩子最需要什么---梦想与激情》是继《哈佛女孩刘亦婷》、《赏识你的孩子》、《素质教育在美国》之后书刊市场的又一热点。“抢书”的不少读者认识《赏识你的孩子》的作者周弘,一抢到本书,读了几页就抑制不住激动地给周弘打电话,说很感谢周老师推荐了这样一本好书给他们。周弘闻讯,惊叹不已,他没想到书会这样迅速出版。
该书在成都一推出,即被《华西都市报》列入畅销书排行榜,在成都附近的郊县脱销。在广州,书到的第二天,就卖出500多本,一些书商分析,虽然本书还没有作宣传,但孙云晓的序言和周泓的评价对市场影响很大。“这是一个美誉度高于知名度的理性消费时代,人们懂得如何在市场上选择他们需要的商品。”成都的一位在书刊界很有影响的书商说,“其实,传播得最迅速的信息就是对社会最普遍受众都具有价值的信息,这是资讯时代铁定的传播规律。该书出版神速并立即受到广泛关注,正好印证了这个规律。”
作者简介:傅桦,《时代财富》副总编。
大学毕业后做过法官、当过教师,曾游历于彝族山区,服务于村民。旋入北京大学求学两年,新闻领域从业七年。1996年自费采访丽江地震,成为第一个乘坐运粮车穿越玉龙雪山深入重灾区的记者。1997年独自沿河西走廊西进,采写的某行业调查报告引起业内巨大反响。曾任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名牌时报》采编中心主任、要闻部主编,成功地创办和运作过两个周刊。2000年转入台湾宏基集团担任ADSC资深经理,2001年5月,辞去该职务,专心写作本书。
1998年,作为新闻界的代表,作者随行采访了第一届CSC赴美夏令营,1999年,作者又驻营采访了第二届CSC赴美夏令营整个北京营地。接下来的3年,作者一直在收集和追踪两届夏令营营员们的信息,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大量的故事,对中美素质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电子邮件:ahua@fu.com.cn、afuhua@263.net
   短信节日传情奖中奖:数码相机、CD/VCD……大奖总值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