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千辛万苦培训的员工却被同行挖走,自己成了别家公司的“人才摇篮”,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意培训员工,而转向于找“猎头”公司。有关专家指出,这种做法不仅容易造成资本浪费,而且可能挫伤本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未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培养“自家人”仍是上策。
某著名国际跨国公司曾以开办企业大学而闻名,可如今这所大学已经成为其他企业的 “人才摇篮”。该公司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坦言,公司已将员工培训资金减少为零。这个现象并非偶然,另一企业的老总说,从其他企业挖来的人立马就能上任,而从自己公司提拔人才则需要培训很长时间,实在不划算。
“家花”和“野花”,究竟哪支香?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石金涛教授认为,许多企业喜欢找“猎头”公司,原因是“挖”人可以降低自己的人才培养费用,还可以避免复杂的人际关系干扰。然而,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带来的并非都是“福音”。
“猎”来的人才成本太高,容易造成资本浪费。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操作方式,“挖”来的人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并不是来了就能用,也难以保证“转型”成功。辛苦“猎”来人,还特意为其配了房子,如果对方最终无法适应工作,过了一段时间又跳走,企业也只能忍痛“割肉”,代价实在不小。另外,如果企业一味地从外部引进人才,会使自身员工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而且容易造成内部矛盾,这样的环境也留不住“猎”来的人。
石教授告诫一些爱找“猎头”公司的企业,并非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应该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定。引进关键岗位的重要人才是比较好的,但需要注意这些人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容易与自己的企业融合。(实习生潘隽记者张智丽)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