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访谈录:中国家长批判 > 正文

把孩子作为个体的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01/11/29 15:27  新浪教育

  ·忽视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只有监护权,孩子18岁之后,家长就无权去干涉他的事情。

  ·这是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大转变,即把教育中心来了一个转变,把原来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社会、经验为中心。

  ·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坚决镇压政策,是行不通的。有些孩子之所以出现暴力倾向,就是因为被父母打骂得多了。

  ·父母对孩子一方面不应该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另一方面,自己的心态也要放下来,平等地对待孩子,两方面都要做到。

  ·西方家长是把孩子作为独立个体,不是看成家庭附属物,平等对待,让她有自我意识,家长是监护人和伙伴。

  受访人:史朝(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博士)

  采访人:冯林

  时间:2001年7月20日

  地址:北京草桥小区史朝先生家

  采访手记

  上次采访完中央教科所的蒋国华先生,当笔者请他向我推荐一位研究中外家庭教育的学者,他就郑重地向我推荐了史朝先生,并说他虽然不是专门研究家教的,但他搞的是国际教育比较,这方面很有思想。

  那天找到草桥小区的史先生家已经晚上九点了,但他仍热情地接待了笔者,并以他女儿为例,花了两个多小时详细回答了笔者的问题。

  史朝,1955年生于内蒙古。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国际部主任,有代表专著《科学教育论》、《知识经济全书》、《中日传统文化的教育现代化》等。

  1974年到内蒙古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大学,1995年获北师大教育学博士,2000年被评为教授。

  冯:您是研究中外比较教育的,您认为中国的家庭教育与西方的家庭教育有什么重大区别?

  史:我就以我的孩子为例来说吧。我的孩子是1984年出生的,女孩,叫史微,这是我费了一番脑筋起的名字。我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好动、好玩的特征,不喜欢穿花衣服。从四五岁开始,她就不愿意跟女孩玩,愿意和男孩子玩,喜欢踢足球。有人觉得我的孩子有点不可思议,已经16岁半了,为什么还没有强烈的女孩意识?而且一个女孩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志向,强烈地热爱自然科学,要当科学家?别人都以为是我们家庭教育的结果,但我认为不是。

  冯:那您觉得什么原因呢?

  史:我感觉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中国和外国的家庭教育最大的区别也在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上。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的态度是家长式的,孩子在生活上倍受压抑。中国重教化,孩子教育上的失败归因于家长,所谓的“子不教,父之过”。忽视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只有监护权,孩子18岁之后,家长就无权去干涉他的事情。而一些家长却把自己一生未实现的愿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都有这种情况。在中国特别是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只有一个孩子,这个问题更严重。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孩子杀害父母的案件,根源就在于家庭教育不当。根据研究,孩子从幼年到青少年时期有一个心理发展问题,孩子小时候并不认为有些问题很重要,不会想考不上大学会怎样,孩子的天性是玩、娱乐、游戏。美国的大教育家约翰·杜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教育史上提出了一个被喻为哥白尼式“革命”的教育理论,这是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大转变,即把教育中心来了一个转变,把原来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社会、经验为中心。这个理论在美国一直延续到现在。美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权利,一切围绕孩子来组织教学,这都归功于约翰·杜威的学说。美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决定了美国社会对待孩子的态度。而且,美国家长受教育程度比中国家长高,对待孩子往往比较理性,把孩子作为独立个体来看。而中国家长把孩子看作附属物,把自己的理想、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些家庭只要孩子学习好,就可以满足他一切要求,而不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全面发展。

  冯:您怎样看待孩子成长中家庭的作用?

  史:我反对认为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孩子发展成为什么。我通过理论和亲身感受知道,孩子受环境(社会、家庭、学校、媒介)影响很大,是一种综合作用下的自我成长,家庭的作用就是制造环境,而且是无意识地造成。不必刻意追求一天几本书,做多少作业,要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氛围。我和我的孩子就像朋友,每天吃过晚饭都一起散步、聊天,我们无话不谈,她有什么困惑,就向我请教,我有什么烦恼也告诉她。我们父女晚饭后的散步聊天交流已经很多年了。平时工作忙,这已成了我们沟通和对她教育的主渠道。还在孩子小时候生活在大连时,就带她到海边散步,可以说从小就培养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这也许是她后来强烈热爱自然科学的缘由。

  冯: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因为你和你爱人现在从事的工作都是文科,她怎么受的影响?

  史:当然,也许我对她有一定的影响。因为我在大学本科是学理工科的,后来才转向搞教育。孩子对自然科学从小就好奇,如果你家长不懂,没法回答她的疑问,也许就不能很好引导她的兴趣。因此说,家长们应该全面加强自己知识修养。按照卢梭、杜威的观点,孩子应该在自然中成长,我经常让孩子接受大自然的洗礼。我给孩子制造宽松环境,引导孩子以正确的观点。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坚决镇压政策,是行不通的。有些孩子之所以出现暴力倾向,就是因为被父母打骂得多了。

  冯:对,暴力是会传染也会遗传的,社会暴力的根源常常就是家庭暴力。

  外国的家长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呢?

  史:根据归国留学生的介绍,外国的家长和孩子保持着平等关系,他们之间存在着空间,使孩子从小觉得应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生活,顺着自己的本性发展,中外教育的区别是人生价值观问题。

  冯: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认识偏离制度,您怎样看待?

  史:就以我的孩子来说吧。她初中上的是重点中学,上高中后有压抑感,很失落,说自己适合自学。我就举例子对她说,牛顿发现二项式定理用了近两年,可是在中学课本里用两个小时就能讲清楚。系统地讲授知识,学生很快就能接受,但自学要耗费大量时间,发现一个定理,要经过长时间探索。作为科学家可以,但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最好的办法是讲授。我对孩子因势利导,讲清利害,说服了她。

  冯:您自己的孩子与教育制度是否有冲突?

  史:有。我的孩子太好动,课堂上坐不住,太爱讲话,有些老师不喜欢她,认为她浮躁,不稳当。在高中,她很压抑。在思考哲学、科学的问题上,她很深入,但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起码的人情世故,所以和同龄女孩就没有共同话题,无法沟通,被看作是另类。老师上课单方面地讲授,也无法和她形成讨论,使她感到上课单调。她就喜欢和人讨论自然科学的重大问题,别人都奇怪这个女孩子怎么会对物理、生物学有那么深入的研究。在家中也有冲突。我接受的是西方文化,而她母亲则是中国传统文化,这本身是一个冲突,是中式与西式思维的冲突。但孩子很会取舍,能够吸收中西文化。我的孩子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对老师的评价一直很正确。

  冯:她刚上高中很压抑,您是怎样解决的?

  史:她希望我对她进行教育上的改变,但我告诉她,我的理论研究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她也经常和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我的感受是让她多读一些书,给她良好的环境。她说她理解了科研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探索科学应是人类最大的快乐。她希望屋里的墙上只挂着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的画像。别人以为孩子这样是教育的结果,但我认为是环境的熏染。

  冯:她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您从来没有对她强加过自己这方面的意愿吗?

  史:没有。我只满足她看书的要求。她对自然科学感兴趣,与她所读的书有关。是她自己选择的结果。

  冯:孩子兴趣、爱好很多,又要学习成绩突出,您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

  史:这个问题比较难处理。高考现在实行了3+X考试,她理科好,语文、英语较薄弱。我就让她加强外语、语文方面的训练。她的目标是进北大物理系,我就告诉她,为了实现目标,要考够600分,语文、英语考不好是不行的,慢慢说服了她。从暑假开始,她已开始到新东方参加外语学习。

  冯:现代物理学与中国古典哲学有很大关系,你不妨从这方面加强她对中国文化和文学方面的兴趣。

  史:对。但她看西方科学和文学的书较多,看中国文学的书较少。她行为不温文尔雅,都是由于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经常有意识地给她讲中国历史、中国哲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她。

  冯:有没有给孩子请辅导老师?

  史:考试之前,听从她的意愿,找老师强化一下,她向老师问很多问题。我们也经常给她查漏补缺,让她在学习上不落后,有信心。她的学习没有太大功利色彩,只是作为乐趣。

  冯:你认为现在中国家长面临的最大困惑是什么?该怎样去解决?

  史:那就是不知道怎样和孩子相处。父母到了中年,孩子也已经长大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无话可说,父母不知道该和孩子说些什么。我的孩子的一个同学就从来不和父母沟通。至于性问题、早恋问题,中国的文化、教育回避这个问题。实际上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父母对孩子一方面不应该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另一方面,自己的心态也要放下来,平等地对待孩子,两方面都要做到。

  冯:西方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创造性和现代观念方面是怎样做的?

  史:通过资料来看,西方家长是把孩子作为独立个体,不是看成家庭所属物,平等对待,让她有自我意识,家长只是监护人和伙伴。西方的孩子从小在那样的社会习俗规则中生活,长大后都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的孩子随地大小便,而西方的孩子2岁以后就很少有这种现象。

  冯:当今的社会很复杂,在这样的社会中,您最担心孩子的是什么?

  史: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最担心的是女儿的理想太高,她的理想若不能实现,心理是否能承受的问题。

  冯:这是很多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史:对,全国一些名牌大学几乎每年都有自杀的学生。

  冯:有什么措施可以防止呢?

  史:这与家庭教育有关。有的孩子的家长说考不上大学就怎样怎样,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应该加以重视。不能因为考大学就迁就他的一切,考上大学后还有一系列的问题要去面对,孩子要学会承受。应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我对孩子轻易不批评,但在这个问题上也批评过她。初中毕业她决心考北京四中,我就对她讲清形势,让她明白自己的处境,那里尖子生林立,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同时,我也注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平时也有意识经常让她吃些苦头。

  冯:您刚才说的是生活中的小事,挫折教育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史:比如举办暑假夏令营的活动就很有益,让孩子自己带帐篷、野炊,平时让孩子做些体力活、搬运东西清扫卫生等,都可以锻炼孩子。现在家庭生活条件好,孩子生活安逸,活动少,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冯:最近几年,有很多家长把读高中的孩子送往国外,今后让孩子直接上外国大学,每年有8万人,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史:通过资料和我个人的研究来看,这样做的副作用大于正作用。孩子很小,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这时候送到国外,完全置身于另一种文化、语言中,会在精神上引起很大的冲突。孩子一旦适应了西方文化,就会全盘接受。另一方面,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在家里一切事情由家长包办,在国外需要自己办理一切事情,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很多家长现在的想法是非常幼稚的。冯:您的孩子不久也要参加高考了,假如考试不理想,您该怎么办?

  史:先打预防针,告诉她进不了理想的学校、到其他学校同样可以有成就。也可以让她出国,但她中国文化根基浅,如果在国外读10年书容易西化,对我们本民族的文化会更疏远,脱离了母体文化,对她将来的发展不利。

  冯:请您给中国家长推荐几本教育孩子的书。

  史: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长可以读以下几本书,在教育孩子上会受益匪浅的。有法国卢梭的《爱弥儿》,意大利亚契尼的《爱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把一切献给孩子》、《和教师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都有中文出版。另外还有几个留美学生写的《中国孩子在美国》、《素质教育在美国》等。

  冯:请您给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提一个忠告。

  史:一定把孩子当孩子看待,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生命。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短信推荐】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抗争庸俗的家长意志(2001/12/04/ 19:08)
虚荣的家长累死子女(2001/12/04/ 18:30)
中国文化与“望子成龙”(2001/12/04/ 17:16)
怎样发掘孩子超常的能力(2001/11/29/ 19:09)
让家庭成为人文教育的主课堂(2001/11/29/ 19:02)
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访谈录: 中国家长批判 专题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分 类 信 息
订信息获VIP邮箱!
:北大考博日语辅导
   对外经贸华大高职
   专业培训成功保障
   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北师辅仁应用心理
   电脑工程师1年速成
:华东师大商学院
   华东理工MBA招生
   唯有服务永恒不变
   见过那么便宜的吗
:日上通讯诚招代理
   南方人才市场培训
   国际汽车驾驶证
:公务员考试培训
   美芝培训中心
   护喉舰招广东代理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河西出国留学服务
   靖江市森诺空调
:最新飞行器广告
   出国留学的摇篮
   良美神奇的魔手
:替您着想对您负责
   超凡家装久经锤炼
   世纪通汽车俱乐部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