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访谈录:中国家长批判 > 正文

家庭教育的价值信仰

http://www.sina.com.cn 2001/11/29 16:12  新浪教育

  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家长文化素质比较低的学校,它是需要开设“家长学校”的,因为家长的观念是需要引导的。

  中国文化的“家风”里普遍缺乏的就是一种民主,更多的是一种尊严,父母缺少一种与孩子平等的、分享的意识。

  应该在更多的问题上尊重孩子的意见,更多地听听孩子对于事情的感受,给他们足够的知情权、选择权。

  关键就是中国人的这种“宗法观念”太强,造成它本身更狭隘,特别是缺乏宽容、民主。

  我们的家庭教育基本上没有这种精神信仰的问题。我们的这种宗教信仰已经枯萎了。

  现在大家都去挤高考的独木桥,而有些孩子将来可能不适应这种的工作,现在即使勉强挤上了,那么孩子将来一辈子都不会快乐。

  受访人:肖川(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

  采访人:冯林

  采访手记

  听北师大的同学介绍肖川老师讲课很有激情,乍一见到本人比我想像中的年轻好多,怪不得很受同学喜欢。他热情地在客厅里接待了笔者,很快就转入了正题。这已是我第二次到北师大找他,他刚从外地讲学回来,明天一早又要外出讲学。我没想到,现在的大学老师到了暑假非但轮不到休息,似乎比平常还要忙。当肖老师操着很重的湖南味普通话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听起来抑扬顿挫,让人不由联想到湖南那些伟人们的口音,颇具感染力。

  肖川,1963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80年代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来一直在该校从本科硕士读博士,现为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英国教育哲学协会国际会员、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文化教育学是他的专业主攻方向。

  冯:请问肖博士,从您的专业角度来看,您所从事的教育文化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家庭教育的哪些问题与您的研究有关?

  肖:教育本身就是文化,是个文化承递的过程。新的社会中文化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宽容,不同阶层的人都能有一个发展空间。这样社会就有了一个平等对话的机制。教育它承担着一种社会准则的责任。一方面它尊重多元文化,另一方面,又要努力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当中形成一种基本的社会规范,比如它包括性别,性别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比如男人和女人,不仅是生理学上的区别,也是一种不同文化角度的承担。还有它研究不同的地域和地域人群,大的角度包括全世界,主要是研究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动物,他生存的模式对于教育的需求。另外,文化学是从人类学中分化出来的。人类学的一个组成概念就是文化,我的研究专业完整地讲应该叫做“教育文化人类学”。它可以包括更广阔的范围。如学校的教育研究,学校的形象设计等。联系到家庭教育,我想涉及到这样一个主题,就是家庭文化背景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家长文化素质比较低的学校,它是需要开设“家长学校”的,因为家长的观念是需要引导的。有些家长文化素质很低,他们有些观念是很盲目的,甚至是错误的,说得严重一点就是愚昧的,所以这些家长是需要教育的。因为如果学生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很好配合的话,就会造成一种低效,甚至负效。所以说家庭教育对我们学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家长的职业、期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

  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怎样给子女创造一个很好的家庭氛围?您认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家风”还有意义吗?再有,“家风”是一种文化吗?

  肖:家风当然是一种文化,这一点是肯定的。中国文化的“家风”里普遍缺乏的就是一种民主,更多的是一种尊严,父母缺少一种与孩子平等的、分享的意识。特别是说话,对于孩子过于权威。中国人为什么缺少创造力,中国为什么培养不了更多的世界一流的“大师”,中国社会为什么不是一个民主的社会,这都与家庭教育有关。中国家风里的那种“君主”观念是比较浓厚的。它适合培养那种“奴性人格”,不适合培养“民主的性格”。那么“民主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呢?就是平等的、乐于分享的、以自我为中心、自觉的、完善的社会性格。能够包容、听取不同意见的、宽容的。中国人的性格中有一个特别讨厌的地方,就是“欺软怕硬”,它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这种性格很不好。

  冯:这些是我们传统“家风”中一些不好的方面,那么我们现代的家长应创造一种怎样的“家风”来利于孩子成长?

  肖:应该在更多的问题上尊重孩子的意见,更多地听听孩子对于事情的感受,给他们足够的知情权、选择权。现在社会中父母与孩子沟通太少。现在家长过多注重孩子学习书本知识、升学率,而缺少人际交流,特别是亲情间的交流沟通,没有意识到这种交流的价值。中国人的性格中有很多过于内向、木讷、不苟言笑、缺少快乐的品格,在家里言语很少,比较冷漠。这种情况普遍存在,这种家庭氛围也很浓厚。他们对于孩子过多地关注,而缺少交谈,缺少尊重。

  冯:那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有哪些精髓,这些精髓在今天的中国家庭教育中有何意义?又有哪些是糟粕?

  肖:就我个人认为儒家文化没有太多精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它重视教育,但它的目的是为了出人头地,自己能够做官。其教育的目的已经喧宾夺主。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他读书的价值取向就是出人头地。在客观上是比较重视读书。但为什么读书?它的教育不是为了使人真正成为人,使人具备创造的能力,成为一个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的人。它的教育重视的社会心理是不对的,虽然也讲“树人”,但就是为了让人出人头地或者升官发财。它的价值取向是错误的。

  冯:那它的文化中有没有一些对于现代教育中有益的地方呢?

  肖:如果从某些个别方法上来说,比如儒家文化中强调“颂读”,强调古典诗词等等,这些还是有点积极意义的。从国家来说,重视教育是为了选拔人才,教化百姓,是与它所宣扬的“仁政”相配套的。

  冯:那您对近代社会里一些学问上教育上的“大师”又做何评价?

  肖:他们在保留延续中国的传统文化方面确实有贡献。但他们所做的那些“大学问”是在整个社会文化落后的背景下的大学问。就好比漆黑的夜里星星就特别亮一样。不能过高地估计了他们。你比如说王国维,他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来讲确实有过人之处,但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下,他能算先进?虽然我们也说什么“大师”,但那要看什么背景下的大师。中国的落后不仅仅是意识上的落后。更主要还是文化上的落后,看不清这一点就会产生许多错觉。儒家文化是植根于小农经济的,从它的文化厚度来讲,是很不够的。

  冯:你认为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是否有必要使孩子获得那些所谓的“家族意识”?

  肖:这个问题很难讲,作为“家族意识”和它所包含的一些“家族荣誉感”等,应该说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关键就是中国人的这种“宗法观念”太强,造成它本身更狭隘,特别是缺乏宽容、民主。在这种背景下,它可能强化“宗法”的观念,“排除异己”的观念,“唯我独尊”的观念。这一点是需要警惕的。也就是说,它本身是好的,有积极意义的。你比如说西方国家也讲“宗族”,这对于形成文化的多元,或者说一种家庭的特色以及彼此的深刻认同,等等这些,还是有价值的。特别是一些人言谈举止都有贵族家族的风范。我觉得,家族可以说是一个更大的认同。但是咱们现在,特别是许多农村,这种家族是想回原来那种宗法的、狭隘的、封建的状态,反而使个人在里面越缩越小。原因就在于中国缺少民主、宽容的精神,缺少法制观念,这种情况下,中国这种家族观念就会形成一种排除异己,以强凌弱的趋势。特别是通过“家法”来限制个人发展,这在中国还是有很大土壤的。通过家庭的潜移默化来限制个人发展,这是中国的“家族意识”比较强调的。换句话说,一种东西,你不能单独地评价它的好坏。就像家族,这个东西在中国这种缺乏民主法制精神洗礼的国度中,可能就是一个坏的东西。

  冯:对,这一点在中国,特别是广大的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刚才,您讲了中国的这种宗法观念,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在宗教背景下的家庭教育中,孩子从小受父母信仰方面的引导,如祷告、洗礼等这些简单的仪式,就这一点,您怎么看待?

  肖: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信仰的需要,有一种灵魂安顿的需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信仰的种子,这颗种子能不能生根、开花、结果,关键取决于一种培养,有没有这种培养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是极其重要的。我们中国文化就缺少这种氛围。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基本上没有这种精神信仰的问题。我们的这种宗教信仰已经枯萎了。

  冯:关于这一点,在您的教育哲学、教育研究中是否已有所涉猎?肖:信仰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他的道德就会异化为一种逃避惩罚与获得奖赏的伎俩。道德就成为一块敲门砖,不过是人们谋取更多好处的敲门砖。比如说谦虚,很多人就是通过它来搏取人们对他的同情和支持。谦虚是不自满,是一种开阔的心态,一种包容的心态,但是中国人把谦虚理解成什么?理解成一种自我压抑,一种自我贬损,自我禁锢,通过它来获取人们的怜悯。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我个人研究,个人理解,认为要从两点做起,一个是要贯彻信仰自由,给人们一个信仰自由的空间。二是现在我们可以高兴地看到,中国信教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这是值得肯定的,是一个好的趋势。这表明了人们的一种“向善”的需要。因为从世界三大教来看,基本都是鼓励人们向善的。过去,我们对宗教有许多曲解,这种曲解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冯:我记得原来我们上学时,对宗教存在一种惯性的排斥。如果今天的小孩信教了,但是社会上的一些现实,与他信仰的,意识中的完全不一样,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引导?

  肖:信仰是作为世界观的一方面。我觉得你对世界的认识也应该采取一种包容的态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社会地位、立场的人的不同看法。应该包容、尊重。冯:那您对孩子学习宗教仪式有何看法?肖:仪式本身有教育价值。没有仪式就没有品味。仪式本身是文化的重要力量之一。宗教是比较讲究仪式的,仪式在这里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冯:现在这种信仰的问题在我们中国孩子中还有很大的不足,教师家长应如何来弥补?

  肖:这一点老师家长应有意识地去做。我在外面讲学时经常说,如果我们的老师队伍十分之一有宗教信仰,就能大大提升老师队伍的品格。同样,如果我们的家长队伍十分之一有宗教信仰,就能大大提升家长队伍的品位。如果没有信仰很可怕。没有了信仰眼里就只剩下利益了,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贪污腐败?所以,我们的家长老师一定要意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另外也要了解宗教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而现在家长的头脑中还存在着许多误解。

  冯:现在国家实行基础教育改革,您也参与了教育部的规划工作,请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怎样配合这种改革?

  肖:基础教育改革基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孩子尽可能充分地发展。现在大家都去挤高考的独木桥,而有些孩子将来可能不适应这样的工作,现在即使勉强挤上了,那么孩子将来一辈子都不会快乐。就像现在精神病的、自杀的是很不少的。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他的位置。不管他将来是一个园艺工,清洁工还是修理工,只要他很快乐就可以了。只要将来每个孩子都知书识礼,谈吐得体,讲道理就是教育的成功。

  冯:也就是说,中国人太功利了,太注重结果了。其实结果并不是很重要的,而应注重过程,过程中是否有快乐。

  肖:对,中国的父母就是要求子女将来在一个好的名义下生活、工作。这种心态是要改变的。

  冯:那您能透露一些国家这次改革的具体措施吗?

  肖:今年(2001)7月27号《中国教育报》已经刊登出来,这次改革包括改变评价的标准、调整课程内容、结构、方式和管理等方面。这就意味着教育要让更多的孩子赢得尊严、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就象国外的孩子尽管书读得不太好,但他很快乐,精神状态好,不会造成人格的扭曲。而我们的孩子很多被压抑。其实人的思维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去学数学、学英语。这就涉及到教育的时代性。

  冯:现在的家长对于教育子女存在哪些看法?他们的教育观念有哪些问题?

  肖:现在许多家长把教育孩子作为自己的一种补偿,自己未了心愿的一个实现者,而很少体恤孩子,尊重孩子的需要,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请问一个连自己都没有希望的人,没有事业心的人,没有成就感的人怎么去影响他的孩子呢?这种对孩子的希望是空洞的、苍白的。如果你是一个成功者,是一个乐于探究的人,这种对孩子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榜样的教育是巨大的。有些家长不求上进、玩世不恭、得过且过,却要求孩子拼命读书,这很不公平。这是很可笑的。

  冯:现代的商业文化、新的观念、娱乐、游戏意识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家长应如何对待?

  肖:远离网络,网络上对孩子成长有价值的东西不多,尽管它对商业发展、娱乐、休闲、人际交流等这些是有价值的。我就不上网,所以我希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远离网络,特别是小时候。今天,到处在讲什么信息技术教育,其实里面可能有利益驱动的原因。他们可以从网络普及得到某些利益。大一点还好,具备了一定的对信息选取、运用能力之后再利用网络,特别是小孩一定要远离网络。

  冯:就像有的小孩说,喜欢和网上的人交往,喜欢那种虚拟的东西,而不想和现实中的人交往,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一种人格上的缺陷,而且对于身体也不好。

  肖: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绝对是弊大于利。不要怕孩子小时不上网,将来就不懂信息技术。现在我们这些大人小时候不都没上过网吗?我们现在不也照样懂信息技术?其实技术上掌握是很容易的,但重要的是如何对待,这是网络教不会的。至于家长如何做?这就要求家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冯:在家庭教育方面,请您给家长们推荐一些好的书?

  肖:这个对于家庭来说层次不同。普遍意义上来讲,如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幸福》、卢梭的《爱弥儿》主要提倡自由教育。

  冯:这两本书都比较老、比较经典,有没有更近一点的书。我对这一方面不太了解,就现在来讲,有没有一些更新的、好的学术著作?

  肖: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之中》和《学会生存》这两个报告。我国古代对这方面的著述也不是太多。其实,家长们并不是通过读几本书就能提高教育水平,这是一个整体素质问题。如果确实要“补补课”,我倒建议他们看一看中小学教材和孩子一块儿学习,共同成长。

  冯:那在谈话的最后,您最想对中国父母说点什么?

  肖:我认为,要让孩子养成民主的性格,造就他们快乐的人生。与孩子更多更好的沟通,给予孩子丰富的语言刺激。要留给孩子更多的精神遗产,而不是物质的。如果自己是个成功的人,是个有尊严的人,一个体面的人,这本身就给了孩子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我的意思就说,你——家长首先把自己一生过好,让孩子内心里以你自豪,使孩子精神上具有一种好的“底色”。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的人生要由他自己面对。如果只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那也只能是美梦一场。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短信推荐】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抗争庸俗的家长意志(2001/12/04/ 19:08)
虚荣的家长累死子女(2001/12/04/ 18:30)
中国文化与“望子成龙”(2001/12/04/ 17:16)
怎样发掘孩子超常的能力(2001/11/29/ 19:09)
让家庭成为人文教育的主课堂(2001/11/29/ 19:02)
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访谈录: 中国家长批判 专题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分 类 信 息
订信息获VIP邮箱!
:北大考博日语辅导
   对外经贸华大高职
   专业培训成功保障
   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北师辅仁应用心理
   电脑工程师1年速成
:华东师大商学院
   华东理工MBA招生
   唯有服务永恒不变
   见过那么便宜的吗
:日上通讯诚招代理
   南方人才市场培训
   国际汽车驾驶证
:公务员考试培训
   美芝培训中心
   护喉舰招广东代理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河西出国留学服务
   靖江市森诺空调
:最新飞行器广告
   出国留学的摇篮
   良美神奇的魔手
:替您着想对您负责
   超凡家装久经锤炼
   世纪通汽车俱乐部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