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学呀,这样下去,神童也会变成白痴。
·问题是,强迫孩子学习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吗?我十分怀疑。
·家长合格不合格主要是看他是不是真正关爱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引导孩子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能不能从人本的角度平等地对待孩子,能不能开发孩子的所有潜力。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不可能有成功的人生。
·那些想培养神童的人,多少都有一点这种心态。孩子是他们出人头地、改变生活的工具。
受访人:梁晓英(广州市白云日月星网络公司部门经理)
采访人:陈舰平
时间:2001年4月17日晚上
地址:T65次列车第12号车厢
采访手记
梁晓英是笔者从北京至南京的65次列车上认识的,在软席车厢里,她坐在我的对面,手捧一本女作家周洁如的小说《小妖的网》,从她高雅的气质上笔者判断她是一位知识女性。我们的谈话便从文学开始。我们从网络小说谈到了正在播放的电视剧《笑傲江湖》,彼此颇有心得,谈话甚为默契。当她获悉笔者正在为写作家长教育一书四处搜寻材料时,自告奋勇接受我的访问。她是江苏扬州人,27岁,1995年从东南大学计算机系毕业,1996年辞职闯深圳,1998年结婚,现在广州某网络公司任部门经理。
陈:梁小姐,我想冒昧地问一句,你有孩子吗?
梁:我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
陈:是不是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育,望而生畏了?
梁:(笑)不是。我不认为教育孩子是件困难的事,每个父母都有他对待孩子的方法,不过,我认为教育孩子真是一门学问。
陈:你还没有孩子就有体会了,很有超前意识啊。
梁:哪来的体会?只不过看到的,听到的都给我这样的感觉。
陈:你也可以从你受到的家庭教育中得到启发呀。您在青少年时代受过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梁:我在南方长大,父亲是一家报社的副刊部主任,母亲在一家工厂当工会主席。父亲在当地的文坛也小有名气,他曾经出过一本中篇小说集,是省作协的会员;母亲不写东西,却爱好读书,我们的家庭气氛很好,文化气息很浓。应该说我是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中成长的。我本来可以成为一个作家的(笑)。
陈:现在美女当作家成了一种时尚,可惜你没有扎到那堆里去。
梁:我父亲希望我将来能走他的路,从事他的事业,做一个文化人,比如作家、编辑什么的。说来也怪,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如果确立理想的话,向文化方面发展是比较适合我的。人都说家庭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影响有大有小,我尊重作家,但让我把他确立为将来的事业我不愿意。
陈:大概是看到父亲每天爬格子挺辛苦的,有一种畏惧感。
梁:不是。我记得我母亲说过一句话,她说,宝贝女儿,你要是学文学,你爸爸会帮你很大的忙。母亲的话是出于一种关心,也是讲的老实话,她可能是不想我多走弯路,作母亲的,这是人之常情,但就这句话使我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我想,我做事业干吗非要爸爸帮我呢?其实我在学校里的作文还是不错的,但是由于这种逆反心理,我决定要走一条与父亲截然相反的路。
陈:为此事,父母一定很失望。你与家庭发生过冲突没有?
梁:尽管父母有些失望,但他们并没有强迫我的意思,我们家还是比较民主的。只是父亲问了我一句:你将来想干吗?我说:我想当宣传部长。父亲一听不对,女儿怎么会有这么个理想,想当官,还是宣传部长,话里有话。他满脸狐疑问:为什么非要当宣传部长?我说:宣传部长可以压作家呀!说完我就忍不住笑起来。
陈:其实,从教育学上说,家庭结构对一个人的成长的确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一个作家的孩子成长为作家就是受到家庭的影响,而且的确少走很多弯路。
梁:问题是有很多作家的孩子并没有当作家。
陈:你就是这样的一个。
梁:老实说,我们这个家庭对我的影响真是很大,这不仅仅表现在我现在很喜欢文学和艺术,而且那种文化的氛围给了我气质上的影响。无论我从事什么职业,气质上总是浸染着很多来自家庭的东西,这是文化知识方面的影响。
陈:家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梁:家庭教育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做人。我父母为人都很本份,用一句话说就是“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工作”,因此他们要求我,将来不管从事什么事业,做人一定不能出问题。比如说,不能说假话,不能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等等。
陈:以你看,你的家长是合格的罗?
梁:家长合格不合格主要是看他是不是真正关爱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引导孩子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能不能从人本的角度平等地对待孩子,能不能开发孩子的所有潜力。我认为我的父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陈:如果他们非让你做作家,你会不会认为他们不合格?
梁:我也成不了一个出色的作家,那他们也是不合格的家长。(笑)
陈:你认为那些强迫孩子学习的家长做得对不对?
梁:没有哪一个家长不希望孩子学习好的,家长望子成龙是从古代就开始的,我想,无论哪一个国家,做父母都是这样的。但是在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格外看重,这与咱们国家的国情有关。在中国,如果你没有好的背景,求学是你成长的惟一出路。特别是农村里的孩子,你不靠读书走出来你能靠什么?我想,家长强迫孩子学习是出于无奈的考虑。但是问题是,强迫孩子学习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吗?我十分怀疑。
陈:你能不能举你身边的一个例子来说明?
梁:我刚才谈的我自己的例子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吧。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儿子今年8岁了,上小学二年级。这孩子脑袋大大的,眼睛亮亮的,聪明得很,可是,唉,成绩确实不怎么样。
陈:孩子不喜欢学习?
梁:我记得这孩子很小的时候,还不识字,就喜欢拿着他妈妈的书装模作样地读,颇有小天才的味道。他的爸爸妈妈也很得意,孩子爱学习,是个小天才。可是孩子真正上学读书了,成绩开始还行,后来越来越不行。
陈:为什么这样?
梁:我分析是他爸爸妈妈闹的,家长有神童综合症,指望着孩子很快就成为小天才。整天教他识字,还规定上一年级前必须认识1000个汉字,50句英文短句等等。结果孩子对识字有了一种厌恶感。上一年级时负担不很重,学校本来就没有家庭作业,可一回到家,父母两人齐上,让他写字,背诗词。整天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把孩子的天性都弄没了,成了一架学习机器。为此事,我的朋友很伤脑筋。我说那还不是你们给闹的,整天学呀,这样下去,神童也会变成白痴。
陈:像这样的情况其实很普遍,你认为应该怎么对待孩子的学习?
梁: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天生就有一种好奇心,好奇心能够激发求知欲。作为家长就是要设法引导孩子学习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孩子有了求知的欲望,他自然就会形成自觉的学习,而不是督促下的学习。当然,孩子不免幼稚,自觉性不高,家长适当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提醒和加压也是必要的,但绝不能采取强硬的措施,那样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伤害孩子的心灵。我听说英国有一所名牌学校,该校贯彻的教育理念是:学生没有人管,照样自觉学习。学生学什么都行,也可以什么都不学。这听起来不能令人相信,但事实上从这个学校毕业出来的孩子个个都是出色的。
陈:您认为家长要不要为了孩子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除了正常的教育经费开支外,再付上一笔远超过家庭经济能力的大钱?
梁:你是说除了正常的求学以外,再去对孩子进行某一领域的深造吧?我们老家有这种情况,广州可能更多。比如,有的家长想让孩子将来出国,小学时就请了外语老师进行家庭辅导,孩子除正常的上学以外,回来再进行英文强化训练。这个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家长只不过想让孩子多一种技能,或者说强化某一方面的能力,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认为做得离题了就可能适得其反。
陈:什么样才算是离题?
梁:我母亲有一个同事,她的女儿上初中一年级,她发现女儿在小提琴演奏上有可塑性,于是每星期五下午用小车把女儿送到100公里外的南京市歌舞团,让一个颇有名气的小提琴演奏员给孩子辅导,周日晚再接回来。寒假和暑假的时候还要到上海音乐学院去拜师。他们这方面每年花在孩子上的学费总在三万左右。为了支付昂贵的培训费,大人省吃俭用,算计着过日子,两年下来,家中的积蓄全部用光了,人家买房,他们仍住在原来的平房里。我觉得这有些离题了。
陈:孩子学成了吗?
梁:孩子在市里的比赛中得过第一名,长进自然很大。但它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孩子正常的学习受到影响,成绩一再下降,这是不是值得?本来这个孩子成绩在班上是数得上的,她不成为小提琴演奏家但很可能成为另一个方面的人才。但家长似乎瞄准了孩子一定要成为一个小提琴家至少是小提琴手。我不理解家长为什么一定要花这么大的代价非造就一个小提手不可。
陈:孩子成为小提琴家可能是父母一生最大的愿望,孩子将来干什么都不如做小提琴家让他们欢欣鼓舞。
梁:是的,孩子的母亲原来就学过两年小提琴,但没成功,半途而废,所以,她把宝押在了孩子身上。
陈:那孩子有什么反应?
梁:她们家离我们家不远,我跟这个孩子接触过一次,也听过她的演奏,的确有专业水平,但孩子很抑郁,不爱讲话。这可能影响她一生的发挥水平。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不可能有成功的人生。
陈:您如何看待孩子出名后,父母随即也想法出名、把孩子看成摇钱树或自己出名的资本?
梁: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我没有切身的体会,身边没有现成的例子。我想父母利用孩子出名后炒作自己的现象比较少。你是说韩寒现象吗?很难说韩寒的父亲是借孩子的名而出名,这个情况不太清楚。
陈:你认为什么样的家长才是最理想的?
梁:用爱心引导孩子快乐成长。我母亲的那个同事这样让孩子学琴,我认为是自私的表现,缺乏应有的爱心。圆的是大人的梦,孩子成了工具。那些想培养神童的人,多少都有一点这种心态。孩子是他们出人头地、改变生活的工具。当然,他们潜意识里如此,表面上一定不肯这样承认的。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